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2019-02-23 20:21:16)
标签:

北京

紫禁城

故宫

分类: 楗行城市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处,是中国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是当时皇帝及家眷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也是当时全国最重要的权力中心,北京故宫占地面积有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它集合了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精华,被誉为世界五大宫殿之首,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建筑群,也是世界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于1925年10月10日对外开放,正式成立故宫博物院,在此之前,故宫被称为紫禁城,这一名字是借于紫微垣而来的,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之内为天帝居住的地方,天人对应,所以皇帝居住的地方被称为紫禁城。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下诏以南京皇宫为蓝本兴建的,当时的北平为皇帝的龙兴之地,于是皇帝大力擢升北平的地位,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同时迁发人民以充实北京,在修建紫禁城时,光是准备工作就持续了11年,很多人冒险奔赴到全国各地开采木材及石料,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明永乐十八年,北京紫禁城建成,并正式迁都至北京,在此后的近五个世纪时间里,北京紫禁城成为了中国的最高权力中心。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建有宽52米的护城河,被称为筒子河,这是紫禁城的第一道防线,起包围城垣的作用。北京故宫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西面为西华门,东面为东华门,目前仅有午门作为故宫博物院的参观入口,神武门和东华门为观众参观的出口,观众可根据不同的参观需求来选择适合的游览路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按照功能和布局分为两大区域,南部为外朝,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及保和殿,统称三大殿,其中的太和殿最为高大和辉煌,它坐落于紫禁城内外朝的中轴线上,太和门以北,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也就是经常被人提及的“金銮殿”,太和殿在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目前的建筑为清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后的形制。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太和殿是当时国家举行各种重大典礼的场所,明清两朝有24位皇帝在太和殿举行了盛大典礼,在每年的万寿节、元旦和冬至三大节,皇帝还会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在太和殿前的丹墀之上,陈设着铜龟、仙鹤、嘉量和日晷,它们象征着江山社稷永固和国家的统一与强盛。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和接受执事官员朝拜的地方,这座建筑平面呈正方形,它的面积是三大殿中最小的,每逢加封皇太后徽号和各种亲祭仪式的前一天,皇帝都会在此阅览奏章和祝文。保和殿位于中和殿后,初名为谨身殿,嘉靖年间改为建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保和殿,“保和”出自《易经》,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也就是神志得专一,以保持宇宙万物的和谐。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保和殿这座建筑在明清两代有着不同的用途,在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在清代时,顺治皇帝曾居住在这里,并在这里举行了大婚仪式,此外,这里也是清代皇帝赐宴和举行每科殿试的场所。在保和殿后阶陛中的御路上,有一块由整块石料雕刻而成的大石雕,石长16.75米,宽3.07米,重200多吨,为宫中石雕之最,石雕上面雕刻着象征天子“九五之尊”的九条蟠龙,造型十分形象和生动,这块石料产自北京西郊房山的大石窝,当年是以冬季沿途汲水泼成冰道拉运的方式运到紫禁城的,这种拖运方式虽然艰难困苦,但也显示出劳动者的才能和智慧。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紫禁城外朝区域除三大殿之外,东西两翼还有文华殿、武英殿等建筑,文华殿位于协和门以东,在明代时一度作为“太子视事之所”,嘉靖十五年改为皇帝便殿,后为明经筵之所,然而在明末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后,原来文华殿的建筑大都被毁,现在的建筑是清康熙年间重建的,乾隆年间在文华殿后修建了文渊阁,用于专贮《四库全书》。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武英殿位于熙和门以西,在明初,这里是帝王斋居和召见大臣的场所,崇祯年间皇后千秋、命妇朝贺仪也在此举行,在明末起义军攻入紫禁城后,李自成曾在这里草草举行了即位仪式,但翌日便撤离北京。在清军入关之初,武英殿成为摄政王多尔衮的理事之所,在顺治帝迁都北京后,也曾一度居住在这里。康熙年间,武英殿设书局,此后这里成为紫禁城刊印装潢书籍的地方,然而在同治八年的一场火灾中,武英殿被烧毁了正殿、后殿、殿门、东西殿等建筑,这些珍贵的书籍版片被燃烧殆尽,成为了永久的遗憾,在这次火灾过去20年后,清政府在武英殿南设立了防火机构——激桶处。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在武英殿以东,熙和门外迤北,有一座横跨内金水河之上的古老石桥,这座桥相传为元代皇宫中的遗物,原有三座,明拆二留一,因此俗称为断虹桥。断虹桥南北长18.7米,最宽处达9.2米,桥面铺砌汉白玉巨石,两侧石栏板雕穿花龙纹图案,望柱为石狮,神态各异,雕刻十分精美。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断虹桥桥北的区域为一片古槐树林,这是紫禁城中著名的“十八槐”景观,槐树是中国古人十分重视的一个树种,十八棵槐相传是元代植的,也有人说是明初植的,这些古槐树直径大都两米有余,姿态苍老,虽然现存的古槐树已不足十八棵,但槐树林的存在让这里成为了宫中一处令人心旷神怡的地点。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断虹桥至十八槐一带是北京故宫博物院2016年全新开放的区域,沿着由南向北的通道可行至内廷外西路的慈宁宫区域,这是故宫博物院2015年新开放的景点,目前被开辟为雕塑馆,展出了涵盖陶俑、画像砖石、佛像三大类的400余件文物。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慈宁宫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在明代,这里是前代皇贵妃的居所,清顺治十年,孝庄文皇后始居慈宁宫,自此成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居所,太妃和太嫔等人也随居到这里,凡遇皇太后圣寿节、上徽号、进册宝、公主下嫁,都会在这里举行庆贺仪式。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慈宁宫以西为寿康宫,这一院落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至乾隆元年建成,嘉庆和光绪年间曾有重修,寿康宫为清代太皇太后与皇太后的居所,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乾隆朝崇庆皇太后,她就是乾隆皇帝的生母,也就是电视剧《甄嬛传》中甄嬛的历史原型,她的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她的寿数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这在中国历代皇太后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慈宁宫花园是明清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太妃嫔们游憩、礼佛的地方,这一花园位于慈宁宫的西南处,花园南北长约130米,东西宽50米,园中有建筑11座,占地不到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一,园中的主体建筑为咸若馆,它是清代太后、太妃的礼佛之所。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慈宁宫花园的建筑多集中于北部,南部为平坦开阔的宫廷园林,园林中修建有一矩形水池,当中横跨汉白玉石桥,桥上建有临溪亭,两侧的池畔环以汉白玉望柱栏板,亭的南北还各有一座砖砌花坛,花坛中种植着牡丹、芍药等花卉,在这礼制森严的紫禁城中,慈宁宫花园是唯一能让前代后妃们寻得心灵慰藉的场所。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紫禁城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它们统称为后三宫,后三宫位于外朝三大殿后的中轴线上,内廷的正宫门为乾清门,它是连接内廷与外朝往来的重要通道,在清代又兼为处理政务的场所,清代的“御门听政”、斋戒等典礼仪式都在这里举行。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乾清门内即为乾清宫院落,乾清宫为后三宫中的第一座宫殿,其规模为内廷之首,明朝的十四位皇帝及清代顺治、康熙两位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由于宫殿高大,空间过敞,皇帝在这里居住时曾分割成数室,这样皇帝每晚的就寝之处就很少有人知道了,会避免不测发生,然而在明嘉靖年间,宫廷内还是发生了一起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宫女起义,即“壬寅宫变”,相传就是在乾清宫发生的,明末的“移宫案”也发生在这里,此外,乾清宫还是清朝皇帝驾崩后停放梓宫的地方,即便皇帝驾崩在别处,但也会被运回到乾清宫,并在这里举行祭奠仪式。乾清宫正殿的宝座上方,悬着由清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密建皇储的建储匣,清代雍正帝以后采取秘密建储的方法来确定未来的皇位继承人,这一全新的皇位继承人选择制度避免了皇子之间为夺取皇位而发生的残酷斗争,对稳定政局也起到了一定帮助。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乾清宫以北为交泰殿及坤宁宫,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同时也是象征清代皇权的二十五宝玺的贮存之地,交泰殿内的东次间设铜壶滴漏,西次间设为大自鸣钟,宫内的时间以此为准。坤宁宫位于交泰殿北,在明代为皇后的寝宫,清代按满洲风俗改建后,成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不过它宫中的地位并未改变,皇帝大婚时,这里会成为新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坤宁宫的后方出坤宁门外为御花园,御花园全园南北纵80米,东西宽140米,花园以钦安殿为中心,这里供奉着道教中的北方神玄天上帝,也就是真武大帝,在阴阳五行中,北方属水,供奉真武大帝便可以守护紫禁城免遭火灾。清代时,皇帝信奉喇嘛教,但并不排斥道教,康熙、雍正两位皇帝都在此设过道场,为皇太后祈求福寿安康。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的北端,园内建筑采取了中轴对称的布局,东路建筑有堆秀山御景亭、璃藻堂、浮碧亭、万春亭、绛雪轩,西路建筑有延辉阁、位育斋、澄瑞亭、千秋亭、养性斋,还有四神祠、井亭、鹿台等建筑,它们绝大多数都为帝王后妃休息、游赏而建,但也有祭祀、颐养、藏书、读书等用途。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浮碧亭位于御花园的东北处,它与西路的澄瑞亭对称排列,两亭都为平面方形三开间,下有东西长的矩形水池,池中有游鱼穿泳,为御花园增添了很多情趣和意境。在浮碧亭与澄瑞亭以南分别是万春亭和千秋亭,这两对亭子均上圆下方,体现了中国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它们的造型与结构完全相同,仅有藻井的彩画有细微的差别。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在御花园的东北部有一座腾空而立的人工假山——堆秀山,这座假山由奇形怪状的太湖石堆成,山前两侧还设有石蟠龙喷泉,山腰处暗设水缸储水,以管相连,引水至蟠龙口中喷出,这是宫中仅存的水法。在堆秀山的东西山石间各有登道,拾级而上可达山顶的御景亭,这是皇帝皇后在农历重阳节登高的地方,自亭上可俯瞰宫苑,远眺景山和西苑。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养性斋位于御花园的西南处,这座建筑为明代所建,初名为“乐志斋”,清代时改今名。养性斋为两层楼阁式建筑,坐西朝东,平面呈凹形,前出月台一座。清代的嘉庆、道光皇帝时常来到这里,逊帝溥仪的英文教师庄士敦也曾居住于此,这里也就成为了溥仪学习英文的地方。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紫禁城内廷的中心两翼排列着东六宫和西六宫,这是后妃们居住和休息的地方,东六宫分别为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和延禧宫,在近期最令游客熟知便是延禧宫,它位于东六宫的东南部,这一院落在明清两朝均为妃嫔所居,清道光皇帝的恬嫔、成贵人曾在此居住。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延禧宫曾经与东六宫其他五宫格局相同,但在道光二十五年,延禧宫起火,烧毁了正殿、后殿及东西配殿等建筑,同治十一年曾提议复建,但最终未能实现。清宣统元年,朝廷决定在延禧宫旧址斥资修建一座三层的西洋式建筑——水殿,当时对这座建筑的设想为四周浚水,以铜作栋,玻璃为墙,可临水观鱼,墙之夹层中置水蓄鱼,底层地板亦为玻璃制成,池中游鱼一一可数,荷藻参差,青翠如画,隆裕太后为此题匾额为“灵沼轩”,又称为“水晶宫”。事实上,这座建筑的所有架构均为铁铸,整座建筑大都以汉白玉砌成,外墙雕花,内墙贴有白色和花色瓷砖,然而在宣统三年冬季,这座建筑最终因国库空虚而被迫停建。1917年,张勋策动溥仪复辟,延禧宫北部又被直系部队飞机投弹炸毁。1931年,故宫博物院又将这里改建为文物库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紫禁城内廷的西六宫分别为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和太极殿,这六座宫殿最初与东六宫相对应,形制基本相同,但在晚清慈禧太后主政时期,为了配合她个人的需要,西六宫有了较多改建。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储秀宫是慈禧太后一生中最重要的宫院,在咸丰时期,她入宫后曾居住在储秀宫后殿,并在这里生下了同治皇帝,光绪十年,已居长春宫十年的慈禧太后为庆祝五十大寿,移居到储秀宫,并耗费白银63万两对储秀宫进行大规模整修,在这次修建中,储秀门及翊坤宫后殿被修改成一间穿堂殿,使储秀宫与翊坤宫相连,关上殿门,两宫依然可以成为独自院落。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翊坤宫位于储秀宫之南,“翊”即护卫、辅佐,寓意居住于东西六宫的嫔妃要协助正宫皇后,勤修妇德。翊坤宫在清雍正时期为敦肃皇贵妃所居住的地方,这位皇贵妃便是电视剧《甄嬛传》中华妃的原型,在电视剧热播后,翊坤宫成为故宫中的热门景点。在乾隆时期,翊坤宫的居住者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乌喇纳喇氏,而她正是电视剧《如懿传》中如懿的原型。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翊坤宫以南为永寿宫,这是后宫中离养心殿最近的一个宫,也因此屡次成为筵宴的场所,在清乾隆三十七年和恪和硕公主下嫁、乾隆五十四年和孝固伦公主下嫁时,均设宴于永寿宫,光绪以后,永寿宫前后殿均改为大库,收贮御用物件。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太极殿位于永寿宫以西,原名未央宫,后因明嘉靖皇帝的生父兴献王朱佑杬出生于此,故于嘉靖十四年更名为启祥宫,在明万历二十四年乾清宫、坤宁宫失火后,万历皇帝曾在此居住了数十年,成为明清历史上唯一在此生活和处理政务的皇帝。启祥宫于清代晚期改称太极殿,在咸丰九年改修长春宫时,将太极殿后殿辟为穿堂殿,使太极殿与长春宫连接成相互贯通的四进院。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紫禁城内廷的外东路区域为宁寿宫区,在明代,这里原是供太后、太妃养老的宫殿区,在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为了让皇太后颐养天年,于康熙二十二年建造了宁寿宫,到乾隆时期,乾隆皇帝在这里修建了为自己归政后准备的太上皇宫殿,改造后的宁寿宫区形成了今天所见到的形制。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乾隆皇帝改造后的宁寿宫建筑群宛如紫禁城的城中之城,也分为前朝和后寝两部分,前朝部分沿中轴线分别为九龙壁、皇极门、宁寿门、皇极殿和宁寿宫,九龙壁为乾隆三十七年改建宁寿宫时烧造的一座背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影壁,这座影壁长29.4米,高3.5米,厚0.45米,壁上的九龙以高浮雕手法制成,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它与山西大同的九龙壁和北京北海公园的九龙壁合称为“中国三大九龙壁”。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皇极殿为宁寿宫区的主体建筑,它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初名为宁寿宫,在乾隆三十一年至四十一年改建宁寿宫区时,将宁寿宫改称为皇极殿,作为乾隆皇帝归政后临朝受贺之所,在乾隆帝将皇位禅让给颙琰后,太上皇乾隆帝在这里举行了千叟宴。清光绪二十年,皇极殿还举行了慈禧太后六十寿辰贺礼,光绪三十年,慈禧太后七十寿辰前后,她在这里分别接见了奥、美等9国的使臣,在她去世后,也曾在此停灵和治丧。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皇极殿之后为宁寿宫,它初为宁寿宫后殿,后来前殿改称皇极殿后,原匾额移至后殿,遂改称后殿为“宁寿宫”。宁寿宫是紫禁城内除坤宁宫以外另一座体现满族风俗的重要建筑,在乾隆皇帝准备当太上皇时,他曾在此祭神,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也曾一度住在宁寿宫。宁寿宫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镇国之宝石鼓的展览地,石鼓是重要的金石学石刻遗物,上面所刻的文字被称为石鼓文,据推测为先秦时期的文字。石鼓于唐代被人发现,后历经了多次战乱,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被金人运到燕京而丢弃荒野,直到南宋和蒙古联军攻破燕京后,石鼓再次被人发现,并将其保存于孔庙之中,之后的元明清三代,石鼓一直没有离开过北京。在民国时期,随着战争的逼近,石鼓随着故宫国宝不断南迁,解放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准备将石鼓转运至台湾,然而在临近起飞时发现飞机已经严重超载,最终只好将石鼓留下。石鼓颠沛流离的命运与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一直紧密相关,这让石鼓在历史的变迁中显得更为独特和珍贵。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宁寿宫区的后寝部分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为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和景祺阁,养性殿为后寝的主体建筑,是乾隆帝预备归政后的起居之所,仿内廷养心殿规制建造,然而在乾隆皇帝退位后,并没有真正放弃过权力,所以自宁寿宫区建成后,他一天也没有居住过。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宁寿宫区后寝东路由南至北依次为畅音阁院落、庆寿堂院落、景福宫及最后的梵华楼与佛日楼两座佛楼,畅音阁为清宫内廷演戏楼,通高20.71米,内有上中下三层戏台,三层台设天井上下贯通,上层称福台,中层称禄台,下层称寿台,禄台、福台井口安设有辘轳,下边直对寿台地井,这样便可以根据剧情需要来升降演员和道具。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宁寿宫后寝西路为花园区,这是乾隆皇帝预备归政后游赏休憩的花园,花园南北分隔成四进院落,每一院的布局都各具特色,既有私家花园的玲珑秀巧,又有宫廷花园的富丽和华贵。宁寿宫区北端的贞顺门内有一口著名的珍妃井,这是光绪皇帝珍妃的殉难之处,珍妃于光绪十五年与姐姐一同入宫,后成为光绪皇帝最宠爱的妃子,珍妃聪明伶俐,有才学也会哄人,并且支持光绪皇帝的变法行动,因此遭到了慈禧太后的仇视,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再度独揽大权,珍妃被禁闭到景祺阁后面的小院里。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仓皇西逃,临行前,慈禧太后命人将珍妃推入井中溺死。光绪二十七年銮驾回京,珍妃被追封为贵妃,并安厝于西郊田村,直到十几年后,与珍妃一同入宫的姐姐端康皇贵太妃将珍妃迁葬至光绪崇陵妃园寝,并在珍妃井北侧的怀远堂为她专门布置了小灵堂,立牌位,以示哀悼。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奉先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东路东六宫的南侧,这是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每年元旦、冬至、万寿、册封及先帝、先后圣诞、忌辰、清明等,都会在奉先殿祭祀列祖列宗。目前,奉先殿内部为故宫博物院钟表馆展厅,在这里展出了大量珍贵的中外钟表,它们不仅是具有实用价值的计时器,同时也是取悦于人的娱乐用具和技艺精湛的工艺品。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奉先殿以南开阔的平地上,有一座名为“箭亭”的独立大殿,箭亭修建于清雍正八年,修建箭亭的目的在于防止满族受汉族同化而致祖制湮灭,乾隆和嘉庆皇帝都曾在此射箭并操演武艺,每当皇帝及其子孙在这里跑马射箭时,亭前会摆放箭靶,武士会列队于两边摇旗擂鼓助威,情景非常壮观,当时,箭亭周围的空旷之地都为拴歇马匹的地方。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紫禁城的四座城门目前已开放有三座,同时还开放了部分角楼及城墙,这些建筑内基本都被辟为常设或临时展厅,人们可以通过展览了解到不同专题的历史信息。神武门为紫禁城的北门,初名玄武门,代表北方之意,后因避讳康熙皇帝的名字,改名神武门。神武门作为皇宫的后门,是当时宫内日常出入的重要门禁,明清两代皇后行亲蚕礼即由此门出入,清代皇帝从热河或圆明园回宫时也多从此门入宫,清代每三年一次选秀女,备选者经由此偏门候选,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也是从神武门离去。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神武门总高有31米,平面为矩形,基部为汉白玉石须弥座,城台辟门洞三券,帝后走中间正门,嫔妃、官吏、侍卫、太监及工匠等均由两侧的门出入。神武门向北正对面为景山,山顶的万春亭是俯瞰紫禁城的绝佳地点。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东华门是紫禁城的东门,它的形制与西华门相同,并与西华门遥相对应,东华门平面呈矩形,红色城台辟三座券门,券洞外圆内方,城台上建有城楼,城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在清代,大行皇帝、皇后和皇太后的梓宫皆由东华门出,因此民间俗称东华门为鬼门,东华门门钉与其他三门九路九颗不同,为八路九颗,内含阴数,相传也与此有关。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紫禁城角楼是紫禁城城池的一部分,它与城垣、城门楼及筒子河同属皇宫的防卫设施。紫禁城角楼是一座四面凸字形平面组合的多角建筑,屋顶有三层,每一层都集合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建筑艺术,它的造型十分独特,翘起的檐角层层叠叠,让人惊叹于建筑的美轮美奂和古代匠师们的高超技艺与卓越才能。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