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事件 相同的根源
安徽省总工会等单位组织的历时半年、耗资20万元左右,有50多万人接受调查的万人行风评议活动近日结束。但当新闻媒体前往主办方深入了解相关情况时,主办单位有关负责人却只是同意公布排名靠前、群众满意单位的名单,而不愿公布群众有意见的单位及存在的问题,理由是“这会影响安徽省的投资环境”。
这是一个荒唐而可笑的理由,让我立刻就想起了那只为躲避危险而仅把头扎进沙子,却全然不顾沙子外的屁股的鸵鸟。正如报道所言,将行业问题遮掩起来以图创造好的投资环境,不仅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更是对投资环境更致命的损害。但这个“安徽省总工会等单位”,却显然不怕那“更致命的损害”,甘愿作那只顾头不顾腚的鸵鸟。
这自然也是对公众知情权的蔑视甚至是对公众的戏弄。声势浩大的民意调查如果不能公开,以后谁还会参加这种冠冕堂皇的活动?谁还会对工会抱有哪怕半点的尊重和信心?这么明显的对自身声誉和工作的损害,这个“安徽省总工会等单位”,却仍然毫无惧色,并不惧怕公众的滔滔口水。
当然,这只勇敢的,顾头不顾腚的鸵鸟,也并不是毫无畏惧——主办单位有关负责人承认,不愿透露全部评议结果是不想得罪有关部门。
不怕“更致命的损害”,不怕对自身声誉和工作的损害,更不怕公众舆论对自己的质疑,唯独害怕的,是“有关部门”——这就是“安徽省总工会等单位”这只鸵鸟的全部逻辑。
尽管这同样是一个可笑更可气的逻辑,但如果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可以理解的逻辑,甚至,这就是我们现实中真实的逻辑——那决不是一只蠢笨的鸵鸟,它完全知道为何应该顾头而不能顾腚。
虽然报道搬出了《中国工会章程》,搬出了工会“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在政府行使国家行政权力过程中,发挥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作用”的条文,也直接点出了工会的独立性问题,但假如对鸵鸟脑袋真正产生威胁的,不是这些条文、不是对投资环境“更致命的损害”,更不是那被蔑视、被戏弄的公众,而是那“有关部门”织成的网络甚至直接就是“有关部门”本身,又如何让鸵鸟摆正头和腚的关系?
许多可笑可气,并不源于其自身的可笑可气,而是源于制度运作的现实。就此,“安徽省总工会等单位”这只鸵鸟,几乎可以算是一只说真话的鸵鸟,它毕竟承认了自己的怕与不怕。
而一旦说出了真话,也就弄清了问题的本质——这样荒唐的顾头不顾腚,并不为工会所独有,这样的鸵鸟,也决不仅工会这么一只。
7月7日《北京青年报》报道,重庆市公安局关于加强国际联网备案管理的通告近日获重庆市政府法制办审查通过,这意味着,今后即便在自己家里上网也要在公安机关备案登记,不然,轻则将被警方警告,重则将被停机半年。
此举的理由是为了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实施备案后,警方对每台上网电脑及其主人的资料将一清二楚,网络犯罪一旦发生,警方可顺藤摸瓜迅速锁定犯罪嫌疑人。
理由自然可谓“无比正确”,但“无比正确”却也显然无比荒唐,难道为了一个“无比正确”的目的,就可以将重庆100万上网个人用户视为犯罪嫌疑人,就可以不经他们允许就将之置于警方监控之下?难道为了不让一人漏网,就可以错杀一千?
公众的同意和对自身权力的让渡,是权力存在及其合法性的惟一来源,它决不源于“无比正确”的目的,更不源于“有关部门”的认可,未经公民同意和授权的权力,本质是对公权的滥用,那已经不是公权,而是“私权”。这么简单的宪政道理,重庆警方和“有关部门”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们完全知道自己为何可以、为何能够这样做。
当“有关部门”的命运,并不取决于公众,而是取决于“有关部门”甚至“有关个人”的时侯,所谓的民意和公民权利,就只能被戏弄、被践踏。这种机制驯养的,不仅是可笑的鸵鸟,它常常孵化出暴戾的、极具攻击性的鸵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