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玉观音细节描写主人公贩毒分子杨瑞 |
分类: 学生毕业论文库(汉本) |
内容摘要:海岩的小说《玉观音》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所讲述的爱情故事、人性的美丑、缉毒警察的战斗生活都为广大读者津津乐道。本文试图从小说人物塑造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一些分析。着重从非凡的人物、曲折的情节、独特的细节、浪漫的理想这四个方面来具体地论述,以期能透视出该书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成就。
关键词:非凡的人物
在近几年的图书市场上,海岩的小说得到了很多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几乎每一部小说的出版都会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海岩热。而以他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也是拍一部红一部,如《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玉观音》等。在海岩众多的小说作品中,笔者最喜欢的要数这部家喻户晓的《玉观音》。《玉观音》是海岩近年来比较突出的一部小说,它同样是一部以写实手法表现浪漫爱情的作品,与海岩以往的作品相比,在继承海岩小说“公安+情感”的基本格调的基础上,这部长篇小说在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等方面均有明显变化,但这些变化并不影响海岩小说一贯的可读性和观赏性。可以说《玉观音》是海岩最为典型的“梦幻爱情+悬疑案件”的作品,最能体现出海岩小说的创作理念,因而对于这部作品人物塑造的研究就显得很有意义了。那么《玉观音》一书主要人物的塑造是通过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呢?现在,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分析一下这部作品。
一、塑造了非凡的人物
在《玉观音》中,海岩为我们塑造了安心、杨瑞、毛杰这些非凡的人物,以及这些非凡人物的思想。在海岩以往的作品中,我们也记住了肖童、欧庆春等人物,可这些小说的主人公都没有《玉观音》中的主人公显得特别具有传奇性,能给读者一种特别深刻的印象。例如:《永不瞑目》中的欧庆春也是一名女警,可她的经历却远没有《玉观音》中安心的经历那么丰富;同样是缉毒工作,她的警察生活也没有安心的缉毒生涯显得那么的惊心动魄。
《玉观音》中的非凡的人物都是在忠于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夸张塑造出来的。在谈到《玉观音》的创作动机时,海岩回忆到,那源于几年前看到的缉毒专题片《中华之剑》的某些情节,为了保护受访者,镜头中在缉毒最前线战斗的公安人员的脸部及声音都经过了技术处理,出于防止贩毒分子报复的原因,一些民警及其家属还被组织上异地安置,斗争的残酷和镜头的冲击力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由此开始构思出了《玉观音》中女主人公缉毒民警安心的基本情节,然后生发开去。在人物塑造上,海岩显然也加入了想象的成分。
安心的非凡,表现于她非凡的美貌,以及非凡的善良,忠于爱情,忠于事业,勇于反抗的思想性格。她的美不仅征服了京城少爷式的男主人公杨瑞和身为毒贩的帅哥毛杰,很多见过她的男子都被她的清纯外貌所吸引,表现得像个色狼。她的善良不仅表现于她被无端诬陷而不辩解,甘心接受这样的结果,而且表现于她照顾晚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婆婆,委屈自己,有一颗包容的心。她对爱情的忠诚不仅表现于她对铁军的真挚的爱和深深的自责,而且表现于她为了解救杨瑞而上下打点,付出一切的行为。她对事业的忠诚不仅表现于她为了打击贩毒活动亲手抓获了自己的情人,更是表现在她最后忍痛割舍了爱情离开杨瑞重返缉毒斗争第一线,为了崇高的事业而继续战斗。她的反抗不仅表现于她对毛杰的追求的严词拒绝,而且表现于她对贩毒活动的坚决打击。所有这些使她浑身上下都弥漫着非凡女性的气息。
杨瑞的非凡,不仅表现于他漂亮的外表,洒脱的行事习惯,玩世不恭的态度,而且表现于他心灵异乎寻常的善良、美丽和对爱情的忠诚。这种表里不一看似矛盾的现象恰恰突出了男主人公的美好形象。如杨瑞放弃对钟宁的起诉后律师对他的赞扬:“杨瑞,你真的很男人!”在这里,律师对杨瑞的赞扬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对杨瑞当初选择“无罪辩护”的赞扬,一个是对杨瑞放弃上诉的赞扬。
毛杰的非凡,主要表现于他有一个非凡的矛盾性格。他有着靓丽的外表,开朗的性格,对爱情的冲动和狂热,为了安心,他可以做任何事。但他又是那样的疯狂和残忍,当父母被警察打死和处决后,他开始毫无人性地报复安心,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
二、曲折的情节中展示人物个性
《玉观音》讲述了主人公杨瑞在跆拳道馆邂逅美丽、清纯的杂工安心。当杨瑞在对金钱、权势、亲情的权衡后断然走向这份他理想中至纯至真的爱情时,安心难以公开的神秘身份和罪恶交织在一起的经历,又瞬间使杨瑞的生活也变的扑朔迷离起来,而此时故事才刚刚开始。
杨瑞在认识安心之前是一个缺乏责任心,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城市男孩。但与众不同的是他把爱情放在了金钱和权利的前面。有几次在刘明浩看来是非常好的机会,但他却都毫不犹豫的放弃了。两次弃婚,一个钟宁,一个贝贝,而这两个女孩子不仅有娇好的容貌而且都拥有财富,他完全可以选择其中之一而过上好的生活。但他没有,却宁愿和安心一起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并且还要照顾安心的孩子,直到进了监狱也不愿向金钱低头。他的这种追求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是少见的、珍贵的,杨瑞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但另一方面,如果说杨瑞背叛钟宁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抛弃贝贝,就是无法原谅的了。贝贝的爸爸妈妈说得很对,他是个男人,应该为自己的选择和承诺负责任,他伤害了贝贝,伤害了他们一家,他应该对他的行为感到羞愧。
杨瑞对安心的喜欢,最初应该停留在容貌上,但最终杨瑞并没有被安心的过去所动摇,依然与安心走在一起。爱情的上升,是从为了安心放弃了一切舒适的生活,而去过艰苦生活开始的,那些时光是值得怀念的。虽然结局是无休止的等待,但杨瑞的品质却得到了升华,从一个放荡不羁的公子哥,蜕变成了一个成熟的男人,一个为了真爱可以放弃一切的男人。人真正怕的,并不是艰苦的生活,而是精神的空虚。和钟宁在一起,虽然在物质上能够拥有很多财富,但是在精神上,却没有任何寄托。杨瑞的本性是好的,渴望纯洁的爱情。他泡妞,也可以说是那些女孩泡他。那个时候的女孩喜欢他的又是什么?在被安心改变之前,他有什么优秀的品格值得她们喜欢呢?没有,喜欢的只是他那张漂亮的脸蛋和甜言蜜语。和安心共同生活,是杨瑞改变的开始;而杨瑞放弃对钟宁的起诉,则是人格的升华。
安心和铁军的婚姻,给人的感觉,有点包办的意思。安心那时还是个小女生,思想很单纯很善良,铁军也是蛮讨人喜欢的,那么有能力那样温柔的性格,应该说安心对铁军,是一种崇拜式的喜欢。同时,家人的同意,得到了所有人的祝福,真是天大的好事和幸运。安心在工作前的经历可以说没有什么特别。她的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都是那么美好。刚进缉毒大队时,她完全是一位清纯如水的少女,对任何事物都有美好愿望的女孩。也就是这一切恰恰给了她这个追求美好生活的女孩一次犯错误的机会。她不该和毛杰产生感情,虽然这个毒贩子给了她孤寂的心一个暂时的满足,但同时她纯朴心灵之上也有了一个负疚的枷锁(一直到那个人死亡才消失),这个让她失去爱、失去丈夫、失去孩子、失去家庭的错误,使她不能原谅自己。因为有了孩子,虽然这个孩子曾经毁了她的美好的家庭。但作为一位母亲,她是伟大而无私的,正如同大多数母亲一样为孩子可以去做任何事情,包括死亡。为了孩子,为了抚慰自己伤痛的心灵,她选择了北京,选择了这个陌生的大城市。安心此时作为母亲的人格力量得到了最完美的展现。虽然生活很艰难,但她毅然挺立在这个对她并不融洽的地方。
安心很美,美的脱俗,虽然已经做了妈妈,但她看上去还如处子一般,这就吸引了杨瑞。安心此时的美丽,特别是内在超俗的美,在杨瑞的变化过程中得到了体现,杨瑞被安心的人格所折服,被安心许多自身的矛盾所深深的震撼。正是这些,让杨瑞改变了过去对爱的理解与追求。先前的杨瑞是对女人肉体上的追求,包括前期与安心交往的目的也是如此。后来杨瑞对安心的爱就升华到了精神上,他们相互依托、相互感染。安心女性美的一面,在同杨瑞的交往过程中也得到了体现。她爱杨瑞,杨瑞可以使她暂时摆脱那个心灵的枷锁,让她身心得到满足,让她重新体验爱的幸福,在安心的眼中杨瑞开始是个不算坏的男孩,后来在安心的心中,他是一个值得自己深爱一辈子的男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这时的安心重新找到了自我,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找到了她认为已经与她无缘的真爱。作为女人,安心此时是幸福的,她得到了真爱,可以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但是作为一名缉毒警察,她失去了战斗的机会,失去了可以放射出生命最可贵光芒的机会。在她的心中,永远藏着那种渴望战斗的激情。在失去儿子以后,她作出了最后的选择,这个让她左右为难的选择:一边是和自己深爱的男人在一起过幸福美好的生活;一边是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也是为了自己的信念去战斗在缉毒的最前线的生活。经过一段美好的生活,经过一段痛苦的选择,她选择了后者,与自己心爱的人告别。安心走了,离开了杨瑞,离开了爱,离开了和谐美好的生活。杨瑞在痛定之后迷茫、徘徊,直到最后一刻,杨瑞坚定了追求自己所爱的信念,去追寻“我的安心”,使读者的心也像他那样每天伴着玉观音入睡,永远守候心爱的人的归来,永远等待幸福的归来。
三、独特的细节
我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孙绍振先生在《文学创作论》中指出:“有特点的细节,能从局部更好的表现整体”,“作家最起码的修养就是用细节说话”,而“最起码的形象思维就是细节思维”。由此可见,细节描写的好坏决定小说所讲述的故事带给读者的感受是否真实。海岩在谈到小说的细节时曾说过,他不是特别拘泥于大情节的真实,但是细节一定要特别真实。《玉观音》的细节描写不仅具有真实性而且具有传奇性,因而显示出了细节描写的独特性。当然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广,人物、事件、环境都可以进行具体而细致地描写,这里所要论述的是人物描写的细节,现在就其中具有带表性的一例进行分析。
在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安心在看守所和我见过最后一面的第二天,就把孩子捆在背上,坐火车回到云南清绵去了。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她回到清绵,一走进她家那幢北方式的宅院,在那院子里一见到她的面目惊讶的父母,便双膝跪下。她泪如泉涌,长跪不起。她对她的父母说:‘爸爸,妈妈,你们帮帮我吧,我要去救一个人,他对我太好了,我爱他,我必须报答他!’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安心的父母,卖掉了他们几乎全部的财产,包括他们那座飞檐重瓦的北方的宅院。他们从当年富甲一方的大户彻底变成了一贫如洗的穷人,如果不算他们交到女儿手里的那一笔将近三十万元的现金的话。”
上面的这段文字是小说《玉观音》里出现的一幕催人泪下的情景,看守所里的“我”是安心的男友,而安心回老家时捆在自己背上的孩子是安心的儿子,儿子的父亲是贩毒分子也是杀害她丈夫的仇人,与她深深相爱的男友遭受不白之冤而身陷囹囫,她在万般无奈与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有不远千里回家向自己的父母求援了。这一幕可以说是本书的最高潮部分,也是最动情的一幕,而这个最感动人最煽情的一幕,不是在灿烂的星空下相爱的男女终于拥抱的镜头,也不是在海风拂面的沙滩上浪漫拥吻的画面,你如果能够真正体会到作者良苦用心的话,那么你一定会理解此时的她“一走进她家那幢北方式的宅院,在院子里一见到她的面目惊讶的父母”那一刹那的心情,当她“双膝跪下”时,你的心也一定会跟着沉下去,似有千言万语要向爸妈诉说,过去的辛酸、委曲和一切的爱恨情仇顿时涌上心头,紧接着你在读到“她泪如泉涌,长跪不起”时,眼眶也会不知不觉的湿润起来,渴望将压抑的心情在父母面前得到些许化解。第一句话终于说出口了,“爸爸,妈妈,你们帮帮我吧,我要去救一个人,他对我太好了,我爱他,我必须报答他!”我们可以想象,当安心的父母看见女儿跪在院子里,跪在自己面前的时候,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惊讶和惊愕,女儿的背上还背着一个孩子。海岩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辞藻去描绘安心的善良和真挚的爱情,他就象高明的导演一样善于用镜头来说话,用最朴实的画面和情景烘托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爱情。其实,你只要细细地品味这一幕,它好象又不仅仅是在述说爱情。你会发现这段朴实的文字其实非常优美。安心在杨瑞受冤入狱后的不顾一切的做法,让人们体会到了爱的力量,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为了爱,为了心爱的人,她跪求父母,让父母倾家荡产的去救一位自己深爱的男人。用二十八万的金钱来救赎自己最爱的人,却让自己的父母一贫如洗!原因只有一个,让深爱她的男人获得自由,还他清白。安心的父母也是一样的崇高,为了自己苦命的女儿,他们付出了一切。
四、浪漫的理想
海岩的这部小说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理想性。这种理想从大的方面来说是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具体来说就是对正义的坚持,对人道的关注,对美好社会和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是把个人的情感和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这在他创作的《便衣警察》中也有所体现。从小的方面来说是对纯真爱情的坚守,认为爱情源于两人的相互尊重、欣赏和爱慕,与金钱、地位没有关系,这在近期的小说中更为明显。无论在什么样的生活条件下主人公都不畏艰辛困苦,坚守理想,显现出浓郁的理想性和浪漫情怀,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理想性主要是借助于理想化了的主人公表现出来的。人人都有理想,但在生活的磨砺中,都会慢慢坠入现实的层面,越来越老于世故,所以与理想紧密相伴的是青春,海岩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俊秀、纯真、涉世未深的青年男女。初期和近期人物可以分别以周志明和杨瑞为代表,他们也是海岩小说塑造的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周志明和杨瑞的性格特点不太一样,周志明内向、沉稳、腼腆、内秀,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意志顽强,如果说最初还有些稚嫩,但在现实的磨练中逐渐走向成熟。杨瑞则带有更多的当代青年的特点,思想自由开放,强调自我感受,喜欢玩乐,事业心则不明显,对生活的态度近似于游戏。但是当他爱上安心,并经历了一系列的惊险遭遇之后,他明显的发生了变化,由嬉皮士变成了勤恳、务实、平和的青年,越来越接近于周志明,或者说他们在骨子里原来就是近似的,对自己的追求都坚贞不渝、至死不悔。之所以说这两个人物塑造得最具代表性,是因为他们的性格是立体的多面的,在各种矛盾冲突中有发展有变化,而且真实可信。
由于贯穿的理想性,由于推向极致、给人强烈冲击的情感,也由于流畅的笔调、引人入胜的情节,海岩的小说具有一种宏大的气势。使整个故事好像发动了的列车轰然前行,曲折的情节又似乎把它和激流勇进、过山车等紧张刺激的游戏紧密联系在一起,让读者深浸其中,刺激惊险,仿佛被后面的内容逼着,非要一口气读完,几乎没有时间和空闲来思考。这样的好处是明显的,流畅痛快,容易在整体上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综上所述,《玉观音》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是杰出的,在一些方面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传统。如:曲折的故事情节、典型的人物、生动的语言等等;另一方面则独辟蹊径,有所创新和突破,如:人物的不平凡、细节的真实独特、场面的营造等等。正是这些方面的共同作用才使得《玉观音》一书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为广大读者所喜爱,而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参考文献:
1.曹文轩:《小说门》,作家出版社,2002年6月,第2版。
2.孙绍振:《文学创作论》,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3.马振方:《小说艺术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4.陈果安:《小说创作的艺术与智慧》,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请欣赏电视连续剧《玉观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