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聊斋志异》的人物塑造  (汉语言文学专业)

(2006-09-13 21:22:02)
标签:

情感

分类: 学生毕业论文库(汉本)
浅谈《聊斋志异》的人物塑造

内容摘要:对于《聊斋志异》中人物塑造作初步的探讨。一、个性化是人物的生命。《聊斋志异》不仅具有人物性格的独特性,而且写出了人物的更为细微的差异性。二、《聊斋志异》在人物塑造上,表现出了情的真实、情的纯正、情的深厚、情的新颖的突出特点。         三、心灵的观察。一是触景生情,二是含而不露。四、简洁凝练的环境描写。五、准确精炼传神的人物语言。《聊斋志异》在塑造人物时遣词造句十分准确,恰如其分,特别是人物的语言和对话,富有个性特色。而且言简意赅,十分精炼,神采飞扬,生动传神。
关键词:《聊斋志异》人物塑造
浅谈《聊斋志异》的人物塑造
我国的短篇小说源远流长,至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再次把短篇小说的创作推向了发展的高峰。《聊斋志异》不仅融入了深厚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社会意义,在灰暗的人生现实中建造了一座温馨的人生乐园。而且在思想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聊斋志异》已从唐代传奇以叙述故事为主,发展到以刻画人物为主,在人物塑造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本文试从小说的个性化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以及语言描写几个方面对《聊斋志异》中人物塑造作初步的探讨。
一、个性化是人物的生命
    德国伟大的文学家歌德则称:“描写个别是艺术的真正生命。” 《聊斋志异》的数百篇作品中,写了上千的社会各阶层的各色人物。真正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首先,应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聊斋志异》在人物的个性化方面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首先,《聊斋志异》写人总是注意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即人物的独特性。它往往一开始便把人物的独特性格特征介绍给读者,然后,再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形象地描绘这种特征,使抽象的介绍具体化。例如《席方平》一开始便交代席方平特点“性憨拙”,接着,作者便通过席方平赴地下代父亲伸冤的曲折的故事,细致地描绘了他性格的这侧面。他得知父亲枉死于富室羊某的诬陷,便愤然不食而死,魂入地下,从城隍告到上帝殿下九王,从贪赃枉法的狱吏骂到是非不分的冥王,富贵不能淫,酷刑吓不倒,表现了坚贞不屈的反抗精神,但一言一行都无不与他的“憨拙”性格相符合。《青凤》中先点耿去病的性格特点是“狂放不羁”,随即具体地描绘他能人之所难,深入“狐穴”,不怕“鬼”吓,处处都着意刻画他的“狂放不羁。”特别是他与“鬼”对视一场,更是神情毕肖,“狂”态如画:“……夜方凭几,一鬼披发入,面黑如漆,张目视生。生笑,染指研墨自涂,灼灼然相与对视。鬼渐而去。”这里,耿去病不怕鬼的精神与他“狂放”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它如《席方平》写席方平“性憨拙”,《陆判》写朱尔旦的性情豪放,《聂小倩》写宁采臣的慷慨豪爽,端正自重,都是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的独特性而详加描绘的,所以能给人鲜明的印象。
其次,《聊斋志异》不仅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的独特性,而且较多的写出了同一类型中不同人物的更细微的差别来。《聊斋志异》中的较多篇章都能通过不同人物出身、经历、生活环境等的描写,努力写出同中之异,从而把精神相同而具体表现则不同的个性鲜明地加以区别。如孙子楚(《阿宝》)和郎玉柱(《书痴》)同样是痴,但是一个痴于爱情,一个痴于书。两个人在爱情问题都是老实而纯真,但孙子楚是一往情深,先不惜断指,接着魂也随着阿宝而去与她“共寝处”,后来则魂附鹦鹉,在得到阿宝允婚的许诺,还要衔走她的一只鞋子作为信物,迂纳中又略带一点狡猾;而郎玉柱则显得十足的书呆子气,先是坚信,“书中自有颜如玉”,后与颜如玉同居多时而不知“夫妇之乐”。其它又如婴宁(《婴宁》)和小翠(《小翠》)都是聪明善良,都是很年轻又漂亮,还都是狐女,又有着类似的爱情遭遇,但是婴宁爱笑,天真纯洁中带着点浪漫;小翠活泼可爱爱玩,天真中带有顽皮。正是因为这些人物之间的区别写得具体别致,所以人们决不会把他们彼此混合起来。
最后,《聊斋志异》还擅长运用对比映衬的方法来为塑造个性化的人物服务,从而使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突出。如《二商》,写大商二商兄弟妯娌四人就是运用了强烈的对比的方法,仅仅是通过借贷、押房、遇盗等几件小事,就把大商的懦弱,其妻子的冷酷,二商的心胸宽广。其妻子的正真而气量狭小写得栩栩如生。其它如《王六郎》、《水莽草》中好鬼与坏人的鲜明对比。《胡四相公》中写人兄弟与狐兄弟的对比,《胡四姐》中三姐与四姐的美与更美的对比等等,都是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情真、情正、情深、情新
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既然写的是人,总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的,要能打动人心。《聊斋志异》之所以数百年为人们所喜爱,而经久不衰,敢于写情、善于写情,恐怕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蒲松龄的笔下,能“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鲁迅语)。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兄弟、父子、母女之情都能写得酣畅淋淋,动人心魄。总的来说,《聊斋志异》在人物的塑造的感情描写方面有以下几点成功经验:
(一)、表现在情真上,即所写之情就要符合生活的真实,符合当时当地的环境和条件,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如《青娥》写霍桓对青娥的爱恋之情就显得很真实。霍桓从小就聪明过人,他的母亲过分疼惜他,以至分不清叔伯、甥舅的区别,但在他心中却潜藏着对异性美的种种渴望。所以,当他看到“美异常伦”的小姑娘青娥;就很快产生了一种朦朦胧胧的爱情。央媒求婚不成,正好遇到一个道士,送他一个小攙,能够砍砖石如腐土。他竞用它挖开数重墙去见青娥,而“不知其非法也”。晚上,他“穿墉入,女已熟眠。轻解双履,悄然登榻;又恐女郎惊觉,必遭诃逐,遂潜伏绣褶之侧,略闻香息,心愿窃慰。”⑴谁知竟然睡着了。后来被人发觉,居然还“目灼灼如流星,似亦不大畏惧,但靦不作一语。”这里,把一个从小生活在闭塞的环境中的少男对少女纯真而大胆的追求,写得既符合他成长的生活环境,又符合他天真而大胆的性格。其它如《婴宁》写婴宁的天真烂漫之情,《蛇人》写蛇人之情都写出了至真之情,使人物跃然纸上。
(二)、表现在情正上,即写得高尚纯洁之情,不写邪情,所以写之情应能让人读之荡人心胸,启人心智。如《瑞云》写妓女瑞云与贺生的真挚的爱情就很值得歌颂。瑞云爱才,不以贺生之贫而嫌弃他,贺生为感知己,不因瑞云变丑而变心。在仙人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得到了美满而幸福的爱情。作品中仙人和生说:“天下惟真才人为能多情,不以妍媸易念也。”的确,在当时“以貌取人”的社会这样的做法是难能可贵的。其它如《白秋练》写男女爱情的,《陆判》写友情的,《张诚》写兄弟之情都是高尚纯洁,令人感动的。
(三)、表现在情深上,即所写之情能深入揭示出这情产生的根源和它所反映的社会意义,要写出人的社会性,不写肤浅之情。《聊斋志异》中的多数作品在反映爱情时,总是把爱情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或者是反映对封建礼教的蔑视,歌颂对婚姻自由的向往(如《鸦头》、《香玉》、《巩仙》、《阿霞》等);或者是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场黑暗,豪强横行给普通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如《红玉》、《连城》等)。这类作品给人留下深深的思考,使人们能在爱情的背后,看到、学到更多的东西。
(四)、表现在情新上,即所写爱情题材,各篇之间彼此之情要有特点,可以互相区别,要独具匠心,使人耳目一新。因为情,特别是爱情,是一个千百年来被人写烂了,太熟悉的一个题目。要想后来者居上,就要翻新出奇。这是颇不容易的,但蒲松龄的每一部作品中都浸透了作者的感情。所以至今读起来仍然受到深深的感染。如像《瑞云》、《聂小倩》、《白秋练》等,就突破了过去一些作品“以貌取人”、“以钱取人”的老调子。
三、心灵的观察
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心理,是深化人物的性格的重要手段。蒲松龄十分重视洞察和揭示人物心灵世界的灵魂,较多地采用人物的言行来揭示人物的心理,其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方式的多样又是服务于一个共同的目的,即为深化人物性格服务,是让那些人物心理状态的动作最有利于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具体的来说,《聊斋志异》在表现人物心理的方式上较多地运用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首先,是触景生情,甚至直接描绘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如《红玉》当相如吃冤枉官司回来,面对凄凉破败的家,他是:“念大仇已报,则冁然喜。思惨之祸,几于灭门,则泪潸潸堕。及思半生贫彻骨,宗支不续,则于无人处,大哭失声,不复能自禁。”⑵ 这里,相如触景生情,心理变化十分复杂又十分符合逻辑:他首先想到的是大仇已报,父冤得雪,不由不得高兴起来,但又想到,自己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何等惨重,又忍不住泪流满面;又想到自己后继无人的苦痛,也包括对红玉的思念,这种情感要表露,又不好公开表露,只好没有人的地方偷偷地大哭一场。寥寥文字,把相如心中的酸甜酸苦辣都给全盘托出了,我们对于这个人物的半生经历又有了一次重新回顾的机会,对于他的为人和个性特点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其次,是含而不露,甚至完全靠人物的行动来揭示内心的活动。例如《崔猛》中写好打抱不平的崔猛在随母亲吊丧的途中欲行侠事,但是,被母亲制止,回来他是:“既吊而归,不语亦不食,兀坐直视,若有所嗔。妻诘之,不答。至夜,和衣卧榻上,辗转达旦,次夜复然。忽启户出,辄又还卧。如此三四,妻不敢诘,惟慴息以听之。既而迟久乃反,掩扉熟寝矣。”  这里写的只有行动,似乎并无心理活动。但是,这一系列的行动;又无不是他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他连着两晚睡不着,在床上翻来覆去,正表明他内心深处斗争的激烈:他想去打抱不平,又害怕母亲生气。第二天晚上,几次出而复返,他的思谋逐渐成熟,最后,是“义”战胜了“孝”,下定决心完成了“义举”。现在用行动表现出来,简明扼要,内容鲜明丰富,更显得十分经济。
再次,是言行结合,通过人物的富于动作性的语言与动作结合来表达人物的心理状态。《凤阳士人》中写士人的妻子梦见士人与一个女子私会,气得要命,恰巧碰见了自己的弟弟,就向他诉说。弟弟一怒之下,举起一块大石头,从窗外扔了进去。当士人妻听见里面大叫“郎君脑破矣,奈何”的时候,她又“愕然大哭”,埋怨起弟弟来:“我不谋与汝郎君,今且若何!” 弟弟也不甘示弱,鼓着眼睛回答:“汝呜呜促我来;甫能消此胸中恶,又护男儿、怨弟兄,我不贯与婢子供指使!”通过姐弟二人的对话,把士人妻子对丈夫又恨又爱、对弟弟的鲁莽心理都表现得生动如见。
最后,是通过人的幻觉和梦境来表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像《凤阳士人》、《狐梦》、《连花公主》的写梦境,《画壁》、《张鸿渐》等的是写幻觉,都是借子虚乌有之物来表达人物的实际心理。这样,把本来很抽象的,难以捉摸的心理活动转化成了可以触摸形象的东面,较之枯燥冗长的心理独白,要有趣和感人得多,也便于为读者理解和接受。
四、简洁凝练的环境描写
作品中好的环境描写对于人物性格刻画的作用,就像绿叶之于红花,可以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聊斋志异》加强发展了环境描写,总是紧紧围绕人物性格的刻画来展开的,一般比较简洁,但却足以表达主题达到映衬的目的,在具体的运用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环境描写就是用以展示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或暗示人物性格的发展趋向的。前者如《婴宁》,写婴宁生长的小山村:“……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写格磔其中。”  这是一个没有受到龌龊世俗世界污染的天国仙境,一切都是这样光明、洁净、清新而又生气勃勃。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熏陶出了花一般的美丽,如玉一般纯洁的少女婴宁,环境人物相得益彰。后者《聂小倩》,作品一开头,从宁采臣眼中看到的是一幅鬼气森森的图画:“寺中殿塔壮丽;然蓬蒿没人,似绝行踪。东西僧舍,双扉虚掩;惟南一小舍,扃键如新。又顾殿东隅,修竹拱把;阶下巨池,野藕已花。”这是聂小倩生活的环境。这段描写,鬼气中加杂着人气,荒凉里富有希望。整个寺院虽然荒凉,但池里的野荷花开放带来了生机,这段描写景中寓言。不仅为后面的情节的发展设下了伏笔,而且也暗示了聂小倩有改邪归正的希望。
第二、环境描写为是渲染或烘托,表现人物的感情。《王桂庵》写王桂庵与芸娘经过曲折的历程终于结合幸福地返家途中,因为王桂庵开了一句玩笑话,致使芸娘信以为真而投入自杀。这时,作品有这样的描写“王大呼,诸船惊闹,夜色昏濛,惟有满江星点而已。”⑶ 这无疑是当时的实景,但是也把主人公当时悔恨、空虚、悲恸的心情恰当地衬托出来了。
第三、环境描写是被用来交代人物的身份的。如《余德》写余德的家:“屋壁俱用明光纸裱,洁如镜。一碧玉瓶,插凤尾孔雀羽各二,各长二尺余。一水晶瓶,浸粉花一树,不知何名,亦高二尺许,垂枝覆几外;叶疏花密,含苞未吐;花状似湿蝶敛翼;蒂即如须。”隐隐约约透露出一点水族馆的味道。其它如《莲花公主》写峰国,尽管作了拟人化的处理,但峰房的特征还是隐约可知。《黄英》的写菊,《葛巾》写牡丹花,都在环境描写对主人公的身份作了或明或暗的披露。
第四、环境描写,虽然简略或细碎,却往往是故事的情节发展的契机,因而有着不容视的作用。如《王成》对两场大雨的描写。第一次,王成奉狐祖母之命,上京去卖货,“囊货就路,中途遇雨,衣履浸濡”,以后雨“淙淙彻暮,檐雨如绳。过宿,泞益甚。见往来人行人,践淖没胫,心畏苦之。待至亭午,始渐燥,而阴云复合,雨又大作。信宿乃行。”这一场雨不仅淋出了王成的懒惰怕苦,而且淋掉了他发财的好机会,使得故事能以人所难料的方式发展下去。第二次,王成听了店主人的话,去贩了一担鹑回来,店主人“贺其速售”,偏僻又是一场大雨,结果,一担鹑死得只剩一头,以至于王成急得要寻死。显然,这两场雨,都不能看作仅仅是一种风景描写,而且担当了超出风景描写之外的任务的。
五、准确精炼传神的人物语言
《聊斋志异》所以能够流传数百年而不衰,既使在倡导和实行白话文学的时期也仍然拥有广泛的读者,除了它思想方面的原因外,语言的准确、精确、传神,显示了一种真正的艺术美,恐怕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首先,《聊斋志异》在塑造人物时遣词造句十分准确,恰如其分,特别是人物的语言和对话,富有个性特色。试看:痴子的语言:“公子告母曰:‘借榻去,悍不还!小翠夜夜以足股加腹上,喘气不得;又惯掐人股里。’婢妪无不粲然”(《小翠》)(二)、恶霸的流氓腔调:“二人索贿。怒告曰:‘不知刘某出入公门二十年,遄勤人则者,何得向老虎讨肉吃耶!”二人乃不复言”。(《刘姓》)(三)、公差发怒时的语气:“皂帽人怒曰:‘颠酒无赖子!日将暮,各去寻眠食,而何往?’缪战栗曰:‘我且不知何事,并未告家人,故毫无资斧,庸将焉归?’皂帽人曰:‘颠酒贼!若酤自啗,便有用度!再支吾,老拳碎颠骨子!缪垂首不敢声”。(《酒狂》(四)、惯作威福的主子发怒时的口吻:“白衣人嗔其语戏,怒曰:‘都方厌恼,老奴何得作欢?便同小乌皮捉得狂子来;不然,胫股当有椎吃也!’……”(《汪士秀》)(五)、以富骄贫,仗势欺人的恶奴语:‘入门向母曰:‘主人使某视小姑姑饿死了。’女恐母渐,强笑以乱其词。媪止之曰:‘无须尔!自小姑入人家,何曾交换出一杯温凉水?……”(《陈锡九》)这些仅仅是顺手拈来的几个例子。人物的语言多么富有个性!人物的身份、职业、教养以及说话时的情绪和心理状态都跃然纸上,读起来真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其次,《聊斋志异》塑造人物时言简意赅,要言不烦,十分精炼,能够准确地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给以恰如其分的表达。如《王者》写州佐跟瞎子进山去见王者的情形:“(州佐因求卜筮。瞽曰:‘是不失金者’。州佐曰:‘然’。因诉前苦。瞽者便索肩舆’云:‘但从我去,当自知’。遂如其言,官役皆从之。瞽曰:‘东’。东之。瞽曰:‘北’。北之。凡五日,入深山,忽睹城郭,居人辐辏。入城,走移时,瞽曰:‘止’。因下舆……”这里,瞽者与州佐的话十分简洁,几乎都只用一个字,极为省俭地把当时二人的精神状态给描绘出来了:瞽者以术自神,所以说话也有了命令式的腔调;而州佐失银之后,惴惴不安,也无心多说话,这种精炼也是服从于人物性格塑造的需要的。又如《红玉》写冯相如与红玉初次相见的情景:“一夜,相如坐下月下,忽见东邻女自墙上来窥。视之,微笑。招以乎,不来亦不去。因请之,乃梯而过”。⑷这里,只用了三十九个字,就介绍了相如读书的时间,红玉在何方、何处、如何出现的以及他们认识的一段过程,何等的简洁精炼!
最后,《聊斋志异》塑造人稀时不少语言,写得神采飞扬,生动传神。如《邵女》中贾媪作媒的一段描写:登门,故与邵妻絮语。睹女,惊赞曰:“好个美姑姑!假到昭阳院,赵家姊妹何足数得!”又问:“婿家阿谁?”邵妻答:“尚未。”媪言:“若个娘子,何愁无王侯贵客也!”邵妻叹曰:“王侯家所敢望;只要个读书种子,便是佳耳。我家小孽冤,翻复遴选,十无一当,不解是何意向。”媪曰:“夫人勿须烦怨。恁个丽人,不知前身修何福泽,才能消受得!昨一大笑事:柴家朗君云:于某家茔边,望见颜色,愿以千金为聘。此非饿鸱作天鹅想耶?早被老身诃斥去矣!”邵妻微笑不答……读着这些有声有色的话,这个巧舌如簧的媒婆似乎就要活脱脱地从书页上跳将出来。此外,像《仙人岛》、《司文朗》、《狐梦》等等,人物的对话也颇多传神之笔。
注释:
⑴《聊斋志异》 蒲松龄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p369
⑵《聊斋志异》 蒲松龄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p108
⑶《聊斋志异》 蒲松龄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p664
⑷《聊斋志异》 蒲松龄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p106
参考文献:
[1] 《聊斋志异》蒲松龄著  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 《聊斋志异今谈》双翼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3]《寒夜话〈聊斋〉》黄秋耕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 《蒲松龄评传》马瑞芳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5]《关于蒲松龄的艺术方法的一二理解》何满子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参看:文章来源及相关说明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