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囧图·囧事■ |
大宝森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根据淡米尔日历计算,每年十月份的月圆之日(即阳历一月至二月之间),是力量之神穆卢干(Lord Murugan)的诞辰。于是,信徒将此日称为大宝森节。
对信徒来说,大宝森节是代表赎罪、还愿、再次许下新愿的一天。他们祈福在神的庇佑下,一切事事如愿。同时,当信徒祈求神灵庇护和在前一年神前许下的心愿实现后,就会在大宝森节这一天,以头顶奶壶、插针或扛针座还愿来表示对神的感恩。
大宝森节(Thaipusam):从1月下旬到2月初,是印度教的大宝森节,是印度教徒对印度神穆卢干王(Lord Murugan)也称为苏巴马廉王(Subramanian)举行的奉献礼。每个信徒都带着枷锁--一种雕工精细的木框,上面有尖刺与钩子、鲜花及水果--向印度神许愿。印度教信徒带着枷锁,一年一度地踏上272层台阶,登上吉隆坡的黑风洞。信徒背着枷锁,并且将其放在神明脚前忏悔求恕。
大宝森节是一項莊嚴的慶典,參與懺悔的教徒們,必須在一個月前開始準備、嚴守戒律、禁慾並吃素。在進行背卡瓦第儀式前,所有懺悔者必須接受寺廟祭師的訓誡,并進行24小時齋戒,以便為這崇高的節日淨化肉體與靈魂。女性懺悔或還願者通常是頭頂一只被稱為Pal Kavadi的銅罐,罐內裝著經過祈福的牛奶;而男性教徒背的卡瓦第可重達70公斤,約需六個月才能打造完成。
他們相信這是神賜予的力量,也只有在大寶森節當天可以這樣,其他日子輕輕用針刺一下也痛。
萬名信徒在街道上遊行雖壯觀,但與其他印裔同胞慶祝的節日,如屠妖節的佳節歡慶氣氛不同,大寶森節是信徒們懺悔和實踐諾言的節日,給人莊嚴的感覺虔誠參與朝聖或贖罪者的心情,是一般人難以理解的。
關于大寶森節的起源有很多種,其中流傳最廣的說法是姆魯卡神(Lord Muruga,也稱Subramaniam神)在這一天從他父親奇瓦大帝(Lord Shiva)手中承接大統。這時,奇瓦大帝的門徒之一Ibumban收到了一個神秘聲音的指示,要他登上一座名為Pazhani的高山。Ibumban輿其隨從們便以肩挑了兩端綁上牛奶罐扁擔,一步步登上山頂。
為了忘掉登山的勞苦,他們便一路唱著讚美姆魯卡神的曲子。這些曲樂与肩擔牛奶罐的儀式后來被稱為卡瓦第(kavadis),意思是行動祭壇。
傳說的另一版本是古代印度神明Agastya要門徒Ibumban搬移兩座小山丘,卻遭到姆魯卡神的阻撓,以試煉Ibumban的毅力及決心。自此以后,姆魯卡神表示凡是肩扛鐵架、攜帶牛奶及花束至他殿堂的信徒,即可獲得庇護。
興都教徒在外人眼中近自殘的行為,卻絲毫不覺得痛苦的神奇現象令人匪夷所思。他們身上非但不會流血,事后也不會留下任何疤痕,興都教徒們將此視為神蹟的表現。
往届大寶森節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