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年遭到性侵害的伍尔夫

(2008-11-30 13:25:10)
标签:

文化

分类: 名人轶事⊙视野

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有性作家之一。出身名门,未上过正规学校,但才华出众。1882年1月25日,弗吉尼娅·伍尔夫出生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门22号。其父是文学家兼评论家。弗吉尼娅自幼受其父影响,她的许多作品都与早年的经历有关。复杂的家庭背景,这个9口之家、两群年龄与性格不合的子女经常发生一些矛盾与冲突。而伍尔夫同母异父的两位兄长对她的伤害给她留下了永久的精神创伤,她的经历让我想起英国文学中一个经典形象——苔丝。

 

幼年遭到性侵害的伍尔夫

电影中的伍尔芙

 

在某种程度上说,弗吉尼娅是上帝的弃儿,母亲、父亲相继病逝,是她难以承受的打击。她的小说《达洛威夫人》中即充满了对病态幻觉的真实生动的描绘,可以说是她的精神写照。弗吉尼娅不幸的生活经历,使她如含羞草一般敏感,又如玻璃般的易碎,她是优雅的,又是神经质的,一生都在优雅和疯癫之间游走。有人这样描述弗吉尼娅,准确地把握住她的精神气质:“她的记忆有着隐秘的两面——一面澄明,一面黑暗;一面寒冷,一面温热;一面是创造,一面是毁灭;一面铺洒着天堂之光,一面燃烧着地狱之火。”

 

伍尔夫提倡女权主义,强调现代小说要着力描写人的内心世界,而不要机械地描写现实的生活,这一点和维多利亚时代以来在英国文坛盛行的现实主义风格大大的背道而驰,他把高尔斯华绥,威尔斯等这一类当时的一流小说家称做,物质主义者,认为他们虽然写得很好,但是没有触及人物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她比较推崇哈代,康拉德等作家,认为他们的作品更加接近于人的内心世界,我们都知道,哈代的作品是自然主义和宿命论的混合。她最推崇的作家当然是詹姆斯,乔伊斯,伍尔夫把乔伊斯的创作称为"精神主义",事实上,伍尔夫的创作,就是在乔伊斯的影响下完成的。

 

伍尔夫的侧脸比较好看,她的正脸,宛若一位脱了神的三流作家,臃肿的,眼神缺失的,没有灵气可言的少妇。而她的脸侧过去,一下子就高贵起来,那种只属于她的气质,优美,睿智,癫痫。她大抵还是一个诗意的女作家,福斯特曾经评价她“在本质上是诗人而不是小说家。” 但是最终,她把自己的情欲留给了女性。

 

伍尔夫母亲死后的日子了,年长她17岁的沃伊特利承担了母亲的角色,然而她们之间不仅以“我的姨妈'的孩子”相称呼,还以“我的女人”相称呼,她们通信中也有情感方面的要求与暗示。在她们留下的照片里,伍尔夫在高大的沃伊特利身边,看上去就想依偎在一个女巨人的胸下。伍尔夫曾告诉沃伊特利:“我希望你是一只袋鼠,有一只口袋让小袋鼠趴在里面。”这既象母女之间的依恋,更象是情人之间的狎昵.而她的另一个长期爱慕的对象是姐姐文尼沙。她曾经从姐姐那里得到偷吻的愉快,在母亲死后,两个女孩用肉体的互慰来抚慰自己的悲伤。对文尼沙的婚姻,她开始的时候持反对态度,认为姐夫夺走了自己的爱人。

 

1922,伍尔夫与当时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女同性恋作家兼诗人维塔 萨克维尔怀斯特相遇,并坠如情网。她在日记中记录了这次爱情:"我俩的这份情谊令我欢愉……我喜欢她在我身边,欣赏她的美。我爱她吗?这份爱究竟是什么?她对我的爱令我兴奋,自豪和好奇。这份爱究竟是什么?'' 终其一生,伍尔夫低调的不定性的性冲动,更多是来自于女人,而不是男人。艺术生命的顽强和尘世生命的脆弱。

 

怪异的同性之爱,童年不堪的性羞辱,不尽的焦虑感,这些,一一让伍尔夫走向了癫狂。在写作的过程中,努力克服着疯魔的袭击,表现出一个优秀作家的伟大,或许写作才能使她内心获得平静。但在每完成一部小说之后,她都会精神崩溃一次,直到最终被疯魔击垮。其实成年后的她一直处于一种心绪起伏的生活状态,这种愁结始终伴随着她,尤其是在她的创作生涯中,她的第一本长篇小说<<远航>>写出来之后,伍尔夫的精神完全崩溃,她感到一种对作品获得如何评价的焦虑,对最亲近人的强烈不信任和依恋,让她彻夜不能入睡。她吞食了大量的安眠药,几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1941年,在读了丈夫伦纳德新出版的小说<<聪明的处女们>>后,他感到这部小说暴露了她一些不可触及的东西,母亲去世之后关仪性,关于父亲的种种妖魔般的回忆开始在她的脑海中复活。病魔控制了她,吼叫着将一些关于恨与恐惧的信息填入她的大脑。最终,她一步一步走向了家附近的乌斯河,结束了自己短暂,炫目,美好和痛苦交织的生命,所有的狂乱归于平静。在冰冷的河水淹过她的那一刻,谁也不知道,她是否又看到了童年飘动的黄窗帘,听到了拍岸的涛声,还有那一刹永恒的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