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天才梦~
(2008-10-15 01:25:05)
标签:
天才梦努力勤奋爱好杂谈 |
分类: 散文生活⊙心思 |
我常常说自己的智商只有35。对方就会吃惊的突然的笑起来。是啊!35的智商,谁会相信呢?这其中有多少戏谑的成分,也许只有我自己最明白。可事实上,我的智商确实不高,我对数字驽钝,甚至很久以后才知道自己的手机号码。我不喜欢算术,对于逻辑性强的东西,决然抵触。因此,我这辈子无论如何怎么努力,最不可能成为科学家或者有关理科性质的什么家。
这也许是兴趣的问题,其实即便我是个文学的爱好者,也没有人家说的天赋所赐。我从小没有做过天才梦。什么三岁就开始读红楼,五岁就能熟悉四大名著之类的天才。事实上,我至今都没有完整地读过《红楼梦》《三国》,西游记和水浒传都是从电视上看的;我中学的语文成绩一般,尤其到了高中,文言文学的一塌糊涂。我没有那种一出生就有的天赋。我从没想过,天才与自己的关系。遥远的关系。
文学是我的乐趣,然后把它发展成我的特长。这与天赋也不存在什么必然的联系。我九岁的时候,就因为喜欢那些美妙的句子,而乐此不疲的抄啊抄。最初的摘抄,完全是不信任自己的记忆力。总觉得,写下来,好象就写到心里了。就抱着这样幼稚的幻想,我抄到现在。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一旦发现了令我陶醉的句子,我都会设法把它抄下来。句子到段落,段落到整篇文章,我习惯了用笔把文学写进心灵。
因为渴望美妙的句子,我热爱阅读。这似乎是互相关联的爱好。我从中学就养成了一边阅读,一边摘抄的习惯。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被我翻的皱皱巴巴的笔记本都成为勤奋的见证。我的努力是因喜欢而产生的。没人逼迫,也没人引导,我自然的挖掘了自己的潜质。连我的父母都不知晓,我早就闷声不响地超越了他们的期望值。
这是转折也是成长。我良心发现的成长。大学期间,我看了很多书,因为时间比较充裕。我几乎是一边玩,一边阅读。学校的图书馆那些陈年文学老酒似乎并不能满足我,我从校外的图书馆借,死皮赖脸地混迹于邻校的图书馆。我还是一边看,一边抄,甚至有一次,忘记带借书证,被管理员堵在门口,我舍不得辛苦淘来的书,只好将手机先抵押给她。我并不渴望知识,像教科书一样刻板教条的东西。那时候,我似乎再寻找某些自己喜欢的写作笔法,情绪。我希望能找到一种语言,能准确的贴切地表达人生。我渴望新鲜的成长,与智慧邂逅。
大二的暑假,我喜欢上了莫泊桑的小说《羊脂球》。我终于找到了贴切的文字表达。于是,我决心把那本书抄下来。整个暑假,我想闲着也是闲着,就做点实在的积累吧。当时的抄,也是为了练习写字。一箭双雕吧。我就扎扎实实地把《羊脂球》抄了一遍。此后,我发现我的写作有了点莫泊桑的痕迹。我为此得意了一阵,但后来觉得,效仿是不可取的。只好又去找别的书读,希望自己能找另一种风格的语言,让我淡忘莫泊桑对我的影响。
大三的时候,开始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的书分两了厚厚的两册,我当时虽然也觉得喜欢的不的了。但绝对没想徒手把它抄下来,抄下来?天!那简直是很巨大的工程。我没有抄,我没那么大的决心。所以,我现在也无任何谈资,说自己有多大能耐了。惟独对《羊脂球》还保存了一份阅读后的自信。 我就是这样抄下来,写下去的。
我没有什么天赋,我也不期望自己成为什么天才。对于这一点,我始终是有自知之明的。我现在所能自信的是,从9岁到现在,我从为停止过这样勤奋的发现和思索。智商高或低都没有给我什么特别的影响,我现在所拥有的才情,都是我一点一滴积累而来。没有什么捷径的。苯鸟先飞,这个词是有寓意的。 我就是一只笨鸟,不仅笨还傻,可我没有因为这些而沉溺于自己的缺陷,多年之后,我羽翼逐渐丰满。我仍执着于小时的梦想,坚持做勤奋的文字拾荒者。我不断淘啊,淘,淘我的金子—那些足以美的叫我死而无憾的句子。似乎,我今生只为它们而来,为它们所表现的那样,寻觅属于我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