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染访谈录:成长的烦恼

(2008-10-14 17:22:02)
标签:

陈染

作家

访谈录

文化

分类: 经典段落⊙摘录

陈染:成长的烦恼

    坦白地说,我现在的心理状态和我的小说里呈现出来的已经不尽相同了,我现在每一天的曰子都过

得很平常,不压迫自己,更不难为别人。其实,这辈子没人能压迫我,除了我自己!

  有时回忆起青春期时候的状态,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觉得太跟自己过不去了,拿来许多人生的重大

哲学压榨自己———我是谁?我在哪儿?别人是谁?别人又在哪儿?干吗要和别人一样?别人和我有何

关系?我干吗要寻找这种关系?这世界到底是个什么?男人和女人?生还是死?多少岁自杀?用什么方

式了结?———太多太多沉重的问题我硬是让二十岁的敏感多思的神经全部担起,而且一分钟也不放过

,这似乎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乐趣。我的青春期就是这样一路跌跌撞撞、歪歪斜斜、半疯半醒、濒临崩溃

地走了过来,走的弯路太多了,偏执的东西太多了。

  比如,人们普遍地认为,聚拢成群的状态才是真正的生活,而我那时候却坚定不移地以为独自的空

间和思考才是真正的生活;再比如,我曾经有个论调,说写作是为了能够活下去,现在显然应该说写作

是一种乐趣;我曾经号称能透过半句话、半个眼神看到事物的本质,其实事物的内在情况要复杂得多。

这些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把问题绝对化了。

  有时候想,会不会今天出生的孩子与我不再一样,他们一生出来就是一个比尔·盖茨或索罗斯,一

生出来就忽闪着聪颖的大眼睛对妈妈说,你欠我多少钱的出场费?一生出来小脚丫底下的路就都通向—

——明确。我想,这样的人才在当今的社会肯定越来越多,但也还会有另外一些少数人会拿出与我同样

的问题“难为”自己,甚至思考一生。

  我记得美国一位哲学家弗罗姆对现代人的目的性和明确性曾深深地忧虑,大意是我们把时间和精力

都花在那些能产生结果的事情上了,我们说的、做的结果无非是金钱、名望和地位。也就是我上面谈到

的———明确。这当然无可厚非。有人也许会问,哲学或者那些严肃的文学多少钱一斤呢?这个问题的

确难以回答。人们首先要生活,但生活还包含乐趣或者个人愿望———现代人越来越少考虑去做任何无

目的的事情了,忘记了去做一些不能很快换来结果(利益)的事情。可是生活有时候并不是为了达到什

么目的,而只是它本身过程的乐趣。在这样一种功名、利益和消费等外在目的过于明确的追逐中,我们

已经越来越多地远离和失去了“乐趣”,以至于难以想象它的存在。

  也许我的想法是为自己曾经的思想之路寻找一种合理性。但是,我心里无比感谢那些“弯路”,它

使我懂得今天的曰子要过得闲疏而平常,亲切而自然,懂得我们既要拥有财富又知不是一个“钱”字可

以了得,懂得我们应该是既复杂又单纯、既有深的质感又有松弛自然的表情、既恪守自己又通透旁人的

人。

  终于从“难为”自己的漫长道路中走出来了,发现这世界其实还是它本来的样子,不免有点失落。

但是,那些问题对于今天的我们,也许会自如沉着地一笑了之,把它积淀在更深的地方,含而不露,不

再迫切地对结果忧虑。这是成长的经验,也是成长的代价。

---------------------------------------------------------------
陈染:岁数越大,想说的话越少

青春是激情的敏感的也是痛苦的,有太多的忧戚与深思。

我少年时代的愁多是矫情的夸张的,现在的平和释然是心理的阅历。

我二十多岁时抽过烟喝过酒,还醉过,还熬夜。现在不了,现在烟酒不沾,每天按时起居,不玩那些了

,很标准的一个良家妇女。

婚姻关系中千万不要永远要求对方是情人,也别要求他就是你自己,那样你们就会没完没了打架,打散

了为止。我经历过这样的婚姻失败。

以“个人化写作”、“边缘写作”特立独行于中国文坛的女作家陈染,因代表作《私人生活》被评论界

认为是严肃文学领域最具叛逆性、最完全地实现了个人化写作的代表人物,其非主流特点为世瞩目,《

私人生活》的广泛影响和所引发的激烈争议也使陈染成为“私人化写作”的肇始者。
--------------------------------------------------------

十年后,作家出版社于最近推出了由著名女画家申玲作插图的《私人生活》插图经典本。再回首,陈染

对于文学、爱情、生活有什么新的领悟?

■关于文学

记者:《私人生活》一直被中国当代文学史誉为女性主义文学经典之作,它的广泛影响和所引发的激烈

争议也使你成为“私人化写作”的肇始者。到了今天,你怎么看?

陈染:《私人生活》是我青春期时候的小说,青春是激情的敏感的也是痛苦的,有太多的忧戚与深思。

此书在香港、台湾和美国出版后,也有很大反响。

记者:你怎么看待时下所谓的美女作家这个称呼和她们的写作?

陈染:这个话题可以从两方面说:第一,美女作家这个提法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出现的,而我是八十

年代出道的作家,所以从辈分上讲应该是“老前辈”大姐了,和她们的写作姿态也完全不同,真正文学

界的作家、批评家们以及负责任的媒体记者,没有人把我纳入美女作家的行列。一些不大清楚文学发展

脉络的媒体有时候为了炒作新闻,对稍有点姿色的女性作家统统推入“美女作家”行列,对大众造成了

一些误导。第二,美女作家从事的是时尚类写作,而我对时尚一直是心怀警惕的人,时尚中有优秀的东

西,也有糟粕的东西,良莠不齐。总之“美女作家”是新生事物,是我从事写作十余年后出现的,我不

在这个群落中。而且,我一直觉得,是否漂亮与写作无关,请媒体不要再误导。

记者:你觉得文学创作给你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是财富、名声还是其他的什么?

陈染:首先是我内心的一种喜爱,一种满足。当然,它也会带来一些财富。我觉得我现在过着一种感恩

的生活,我希望人们不要在生活中总是怀揣着刻薄、仇恨、敌意等心理。“感恩的生活”不是肤浅怠惰

,不是廉价的知足常乐,而是一种大气的从容的深刻的感情。

记者:你怎么评价文学界的浮躁?你怎么看待各种文学奖?

陈染:文学界的确存在浮躁。但现在胡滥写书的并不见得是真正的作家。我不大介入文学界和文学以外

的是非问题。关于各种文学奖我一直不想说什么,因为也许有的好作品歪打正着被评上奖了,不好乱说

。但是现在的国内评奖内幕是怎么回事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不必看得过重。我最近看到李国文先生的

一篇文章,其中谈到要想获奖你得付出的各种奖级的(银子)价位,我觉得李国文前辈真是太幽默了。

评奖问题我觉得有三点:一是主旋律作品,二是评委的文学价值取向和审美尺度,三是(也许还有)参

奖者的十八门武艺,这几乎是最重要的,中国是一个“关系学”大国,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关系学

如中国这样普及和发达。人家也很不容易啊,我心里很平衡。

记者:与铁凝相比,你似乎是游离于体制之外,这对你的生活与写作有何影响,或者这仅是你的某种生

活选择?

陈染:有不少作家都有官职,比如王蒙,他曾经出任中国文化部部长,女作家当中比如铁凝、舒婷、方

方等等也都担任某些官职,这些作家都是我喜欢的朋友,他们说得都是“人话”,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我的情况是,我对人群有恐惧感,不太会交际,总有一种逃避感,这其实不是什么选择,是我的性格

弱点使然吧。

记者:最近在写作什么?

陈染:写得很少,总想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这很难。现在,写一些短篇小说和散文。我感觉,岁数越

大,想说的话越少,经常是想一想之后,觉得不说(写)也罢,算了。也许是我提前“老了”,越来越

理解张爱玲晚年只字不写、闭门索居。宏观上我对自己的未来是悲观的。虽然理论上讲,今天活着,还

是笑着活是比较聪明的选择。

■关于成长

记者:你的书中经常说“在我年轻的时候”,现在的你与过去相比有哪些变化?

陈染:物质上的变化就不用说了,肯定是年龄越来越大,相貌越来越沧桑。主要是精神和心理方面发生

了很多变化,心理积淀的东西多了,阅历就与早年有所不同。过去我的内心非常激烈,与现实的冲突表

现得非常尖锐。但是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已经慢慢地把过去很多锋芒的东西内敛起来。我的从前是一副

“反骨”,现在虽然内心依然是敏感和反叛的,但是由于阅历的增长我就能把这些东西掩埋得比较深,

所以表面看来我还是一个比较平和的人。我不觉得这是变得中庸了,生活是需要不断妥协的,需要用一

种达观的、幽默的态度来消解冲突。这个世界不是专为你而设计的,不要把自己看得过重。几年前我曾

说“与生活和解”,大致就是这个意思吧。

记者:这是生活积淀的必然结果,那么有没有一件特别的事或一个特别的人让你顿悟?

陈染:不好说。成长的经验是在生活中慢慢积累的。我觉得文学和爱情都是“革命的大熔炉”,使人成

长。我个人的成长经验大致是:少年只知愁滋味,长大才懂平和与释然。我少年时代的愁多是矫情的夸

张的,现在的平和释然是心理的阅历。王朔曾玩笑地说过一句,什么是人生的本质,就是独自呆着。我

觉得深刻。以我现在对生活的理解,曰子过得平平常常,甚至乏味无聊,这是人生的常态,也可以说是

人生的本质,而充满激情和拥有兴奋点的曰子,是短暂的,是非常态的。一个成熟的人必须面对和接受

平常的,甚至乏味的生活。

记者:好多人喜爱你的文章,但同时又说读起来比较沉重,这是不是跟你从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有关

陈染:从表面来看,我的成长应该说是一帆风顺的(除了小时候家庭的变故使我对婚姻悲观),上学、

工作、出国、回来有不错的职业,顺顺当当。这也造成我懂事晚、不太会“来事”的原因。但是因为我

从小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所以内心和外部碰撞的东西很多,可能承受的东西也会比别人更多一些。写

作是我释放这种与现实生活冲突的一个途径,也许显得比较沉重。

记者:你觉得你现在是否明确自己的生活?你生存的寄托是什么?

陈染:我现在明白了一些生活。我想,倘若一个人把希望寄托在自己之外的什么上,那肯定会遭受沉重

的打击。我经历过这样的沉重打击。我现在也还在慢慢地摸索,不断成长。

记者:你怎么保持年轻状态?你看来好青春啊。

陈染:我已经不青春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青春期里的一些关键词,比如,酒吧、派对、沙龙、小剧

场、小资、颓废、至幻药、地下(地上)、偶像、宣言……之类的,我对这些基本上没兴趣。

■关于爱情

记者:能不能谈谈你的爱情?你怎样理解婚姻?

陈染:爱情肯定经历过。我是这样理解爱情和婚姻的,社会上普遍所说的“爱情”肯定是有的,但是这种

感觉保持两年三年就差不多了,永远保持在一个激情状态就有病了,两个人在一起久了,激情化的爱情

慢慢会转化为一种亲情。所以,什么叫合适的婚姻?我觉得就是到后来能够和平共处地搭伴过曰子,这

就是一个比较美好的婚姻了。婚姻关系中千万不要永远要求对方是情人,也别要求他就是你自己,什么

想法都得一致,那样你就会失望,你们就会没完没了打架,打散了为止。我经历过这样的婚姻失败。长

久的婚姻是不断妥协的结果,婚姻本身也是一种社会角色。我明白得很晚,经验也少。

我觉得,生活有各种模式,婚姻是一种。在没有充足的准备,或拿不准主意的时候,一个人生活是比较

保险的方式。

记者:有人说男女之间谈恋爱就是一种找对手的感觉,你是希望找一个跟你旗鼓相当的对手还是要从智慧

上高于你一个层次的人呢?

陈染:我觉得这要分开来说,如果只是情人,那种旗鼓相当的、愿意一起纠缠的、死死活活的对手,你

可能就很有激情;如果要找生活伴侣,我觉得还是要两个人和睦相处、在一起舒服和谐比较合适。早年

二十多岁的时候,我可能把激情和婚姻全部混为一谈,甚至把文学与生活也混为一谈。但是现在我会把

生活与文学分开,不会把生活文学化,也不会再把婚姻艺术化。

记者:那么,女人不结婚可以同样快乐吗?

陈染:快乐不是由结婚与否决定的,也不是钱的多少决定的,也不是地位的高低决定的。我觉得快乐是

一种成熟的能力,用幽默的态度消解种种难题的能力。我觉得,一个智慧的人,他的人生走向也许是这

样的:早年激烈的悲观主义———然后是温和的怀疑主义———再然后是明晰的乐观主义。这个乐观主

义不是傻乐,这里边依然有怀疑,有否定,但是多了一层坦然,多了一层世事沧桑心事定的豁达,看开

了,快乐也是一种阅历吧。

■关于生活

记者:说一说轻松的吧,你怎么看待金钱?

陈染:谁都喜欢钱,但我不愿意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来挣钱。这个问题也得想明白,人对钱的欲望是无底的

,但是成为它的奴隶就不值了,差不多就行了。

记者:如果明天就死亡,今天想做什么样的事?

陈染:我会和我的亲人、我的狗,还有好友一起欢度最后的这一天,那应该是节曰,绝对不会悲悲戚戚。

我喜欢舒服地活着,也喜欢舒服地死,挺好,解脱了。我觉得,能够实施安乐死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它

使人能够不用痛苦地苟活,有尊严地死去,这是一种生命质量的完善和保障,对我来说,能够实施安乐

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安全感。这当然会有许多难题需要在法律上健全,我期待着中国尽快实现。

记者:说点闲话,你抽烟吗?

陈染:我二十多岁时抽过烟喝过酒,还醉过,还熬夜。现在不了,现在烟酒不沾,每天按时起居,不玩那

些了,很标准的一个良家妇女。

记者:除了写作还有什么其他的爱好吗?

陈染:我现在养了一只黑色贵宾犬,像一只黑色的羊,卷毛,它叫三三(小三),是一个非常英俊的“

少年”,我非常爱它。我现在每天照顾它吃喝拉撒睡玩洗,把它当做儿子。它给予我的真挚感情,是我

为它花费多少操劳也无法回报的。现在的社会那样的功利,当我回到家看到三三那样纯真的眼睛,我心

里所有的矛盾冲突都会被消解,说一声“算了”。

因为太操心,三三小时候我曾经四次试图把它送人,每一次都是费尽心力挑选善良并且物质条件好的人

家,与三三四次生离死别,流了不少眼泪,结果都是没熬过一星期,就忍不住把它又接回家来。它在人

家不吃不喝不睡不拉,守在门口等着我,我在家里如坐针毡无法忍受。最后一次接它回家,记得快见着

三三的那一刻,我的心咚咚咚狂跳,跟谈“恋爱”似的。这种感觉跟没养过狗的人说,人家肯定不理解

。连我自己也没想到对狗会这么动心。看到它可回到亲人身边了的亲昵信赖的眼神,我对三三说,对不

起,是我错了,以后咱们永远都在一起。

记者:你对今后有什么打算?

陈染:我不靠计划过曰子,但我相信我会继续写作,曰子还长。谢谢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