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房前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觅食/让小鸟饿得喳喳的哭泣……”3月13日早上,一名汉族女老师领着瑶族孩子们朗读课文里的诗句,一遍又一遍,春日的瑶寨里琅琅书声,久久回荡。
赖丁来,广州来的媳妇瑶寨里的老师,因为爱而坚守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深山瑶寨三尺讲台,虽然来的时间不长,但对这片大山爱得却很深。
生长在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的赖丁来,2009年从韶关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到东莞市一所民办学校当教师,并在那里遇见了生长在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小寨村的瑶族小伙子潘乾龙。
他们在同一所学校一起教书育人。相遇、相识、相知、相爱。汉族姑娘赖丁和瑶族小伙子潘乾龙在这里点燃了爱情的火花。
以心相许的人无话不说。在一次交谈中,潘乾龙把咀嚼多时的心事掏给了赖丁来:“我老家所在的村寨很多孩子因为上学路远无法读学前班,我想回家办个学前班,让孩子们能提前接受好的教育。”
小寨村,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一个偏远的村寨,大山环绕,龙脊巍巍,远离圩镇,出行不便,生活艰辛,从这里到龙脊镇政府所在地开车要走近一个小时的时间。
可是,赖丁来没有犹豫。2011年,为了爱人这个理想,她不顾家人反对,背上书本跟随潘乾龙来到小寨村,一起为这里的孩子们开办一个学前班,让孩子们天真无邪的欢笑声、读书声洋溢在这个瑶族同胞世代聚居的村寨里。
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11月份,年仅30岁的潘乾龙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离世。这时候,他们的女儿刚出生3个月,他们的学前班刚刚起步。
心如刀割送走心上人,在不知多少个泪如雨下的漫漫长夜里,赖丁来辗转反侧在人生痛苦抉择的十字路口:或是带着孩子离开这个瑶寨回到大广州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或是继续办起这个学前班,照顾好刚刚出生的女儿和爱人已无法尽孝留下的父母。
就在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个广州来的媳妇准备离开瑶寨的时候,她选择坚守当初与爱人那份山盟海誓留了下来——襁褓中的女儿、年事渐老的公公婆婆,以及天真质朴的瑶寨孩子们,没有哪一个可以让她忍痛割舍转身离去。
2012年8月,赖丁来通过考试,正式成为龙脊镇中心校一名教师。然而,为了方便照顾女儿和老人,为了瑶寨的孩子们,她主动申请调回小寨工作,成为龙脊镇小寨村小寨希望小学的一名老师,她和爱人创办的学前班融入这所小学,成为这里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现在,小寨希望小学有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3个教学班53名学生,学生都是瑶寨里的瑶族孩子,3名老师两名是瑶族,只有赖丁来是汉族。这个学期,她主要负责一年级数学、体育、美术和二年级语文、品德、体育的教学,每天在不同班级、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穿梭,把爱和知识传授给瑶寨里的孩子们。
潘乾龙没有其他同胞兄弟,唯一的妹妹已经出嫁。赖丁来每天放学之后,都要沿着瑶寨弯曲的小道回去伺候老人照顾小孩,她每个月不到2000元钱的工资是这个家庭日常开销的主要经济来源。
主动融入瑶寨的赖丁来已经学会了瑶话,每天都用瑶话和这里的瑶族同胞交流,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把她当成了亲人,大家亲密无间像是一家人。3年来,她只有假期才回一次广州看望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年前,曾经反对她的选择的家人来到了瑶寨看望她,鼓励她既然选择了,就一如既往好好干下去。
赖丁来和瑶寨的点点滴滴感动了很多人。“福坪包下一泓泉,水质清新且甘甜。山雨浑然奔大海,甘霖笃杰洒人间。”“菊花不比百花落,几度风霜战九天。饱受人间寒与苦,亭亭玉立在山巅。”小寨村小寨希望小学50岁的瑶族校长潘从汉,用毛笔写下这两首诗贴在赖丁来的办公室,表达了这片大山各族同胞对她的赞誉。
我们离开瑶寨已是放晚学的时间,孩子们背上书包欢呼着回去了,其他两位老师因家里有事也回家了,收拾一天的忙碌和心绪,赖丁来站在学校寂静的木楼走廊上,看着远处的龙脊梯田,看着校园里迎着山风飘扬的国旗,嘴里默默读着早上教给孩子们的诗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上一个金色的太阳/还有能变成雨的白白的云朵/让小树在冬天里/不再怕寒冷的袭击……”(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