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容的魅力

(2010-10-13 21:50:20)
标签:

南宁市

壮族

楷体

壮志路

gb2312

杂谈

分类: 图视天下

 

修容的魅力 

 

修容的魅力

修容的魅力

修容的魅力

修容的魅力
 
    

  在高档次的美容美发厅遍布各大城市每一个角落的今天,生存于广西首府南宁市老街区里的壮族传统修容,民俗虽古,魅力不老,依然受到不同年龄段市民的青睐,也给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一条谋生之路。


    也正因此,自从诞生那天起,它修的不仅仅是民俗,也不仅仅是容颜,修的还有民生。


    广西不少壮族聚居地有这样的传统民俗,壮家女出嫁前一天要进行人生第一次修容,又称“开面”。“开面”很讲究,出嫁的姑娘须选自家的婶娘为其“开面”,而且这位婶娘必须生有儿子,夫妻恩爱,父母双全。之后,修容伴随着她美丽的一生。


    壮族传统修容是壮族人民勤劳智慧的产物。它通过壮族妇女灵巧的双手,仅用两根线就能将人的脸部、颈部细小的汗毛绞掉,将眉毛修剪美丽。修容后,人的面部光洁而富有弹性,令人感到精神焕发。


    今天,这一古老的民俗成了壮族地区人们日常美容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南宁市老街区里魅力依旧,上自90岁的老年人,下到初中生,都喜欢壮族传统修容。有的老年人即使行走不便,还是要年轻人陪着来修容。而且,这些修容摊还有不少男士光顾。


    也是因为不老的魅力,它给当地从事传统修容的妇女一份不错的收入。


    “上世纪80年代,我们修容一次收费0.5元。一个月下来,也有100元左右的收入。”3月24日,今年52岁、从事壮族传统修容22年的黄阿姨说,“现在,修容一次收费6元,一个月最少也有800元的收入。”和黄阿姨同一摊点做修容生意的一共6个妇女,年龄小的才四十出头。


    她们所在的南宁市壮志路,这样的摊点并不少。“大家都靠手中这两根线养家糊口的。”她说。


    22年前,黄阿姨还住在水街的时候就开始从事修容行业了。现在,全家搬到槎路去住了,还是从事这个维持生计的手工活。每天一大早,她都要从江南的槎路跑到市中心的壮志路来,为客人修容。“一年365天,没有停止过。”她说。


    本报记者陆波岸  文/图


本文2010年4月6日发表于《南宁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候车表情
后一篇:工地午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