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起行囊去远方




归途的行囊,装着的是一年的收获;出门的行囊,装着的是一年的希望。
春华秋实。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样的词句对于为一家柴米油盐而远离家门外出谋取生计之路的人的行囊来说,一样适合,一样贴切。为生计奔波的人们,他们两脚跨出家门的那一刻,身上背着的或轻或重的行囊,装的就是春的希望,装的就是一家子新年伊始对一年四季美好生活的期盼。
2010年2月22日,广西首府南宁市各大客运站依然客流如潮。金桥车站络绎不绝的外出农民工朋友中,不管是行色匆匆还是神情自若,不管是结队出行还是独自搭车,这些数以万计的旅客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管是肩背还是手提,都有一个简陋的行囊。
车站外,一个接一个的行囊源源不断往车站方向汇聚而来,期待着和它们的主人一起踏上更远的征途;车站里,一个接一个的行囊从“三品”检测点传送带通过,堆放在车站的候车厅里等候出站的汽笛声。这些行囊,不管是大还是小,不管是轻还是重,承载着的都是我们外出农民工朋友和他们家人一个个沉甸甸的希望:或是出门前夜,母亲“临行密密缝”里的叮咛;或是送行路上,妻女“竟无语凝噎”时的期盼……
这些行囊,不仅仅在金桥车站,也不仅仅在南宁。最近公布的一项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的流动人口规模约为1.8亿人,外出农民工是主体;2009年末外出农民工达1.49亿人。
这个数据告诉我们: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这些春运大潮中随处可见的行囊,汇聚起来将是一个大大行囊,包裹着的不仅仅是一个外出农民工和他的家人的梦想和希望,包裹着的还有一个国家数以亿计普通老百姓的冷暖与温饱,包裹着的是一个国家民生的富足与和谐。
本报记者陆波岸文/图
本文2010年2月23日发表于《南宁日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