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老鼠”蹿上网利用聊天拉人头
本报记者与非法传销网上过招

西乡塘区执法人员正在对非法传销人员进行法制教育。

执法人员在收缴非法传销资料。
非法传销一直是执法部门重点打击的对象。我市对传销不断进行大规模的打击清理,收到了显著成效。如今,非法传销又变换方式,把目光盯住了互联网和QQ聊天。
近日,一个网名为“欧李”的人闯入记者的网上聊天空间,不厌其烦地向记者推介其所从事的“事业”,记者品出其中传销味道之后,“饶有兴致”地在网上与之过招。
1、过招间,非法传销大网慢慢张开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欧李”闯入记者的网上聊天空间后自我推销说:“我做电子商务的。” “你听说过E—科士威吗?”几句寒暄过后,“欧李”继续推介说,“E—科士威是电子商务,只要有一台电脑就可以在家创业。”
寒暄几句后,他发了一个网址,让记者自己打开这个网页去了解“E—科士威电子商务”的情况和加盟的具体办法。
“要交钱吗?”记者问。
“加盟费3700元。”“欧李”答。
他举了一些“成功人士”的例子后说:“我做品牌服装也很忙,但觉得这个E—科士威电子商务是个可以让自己事业更成功的事业,所以也加盟了。宁可因梦想而忙碌,不要因忙碌而失去梦想。”
2、矛盾中,“美丽”骗局初露破绽
“欧李”继续“引导”记者说:“我刚做半个月,现在奖金已经是2000多元。”
“你这个月卖出多少产品了?”
“都说不用卖产品了。”
“那我怎么赚钱?”
“就在网上找人加盟。”
“我交3700元钱,然后拿一大堆产品回来,我不去卖怎么赚钱?”记者“引导”起“欧李”来。
“就像我现在叫你加盟一样,你加盟了,我不也卖了产品吗?”“欧李”说,“理解了吧,现在E—科士威还没进去内地,等进入内地市场,那时加盟的人会更多。”
“就是我交了3700元加盟费,然后再叫其他朋友也交3700元加入,我就可以得到奖金了,是这样吗?”记者回话说。
“差不多这样。”
……
“我以前是幼儿园老师。”突然,一个自称网名为“涩子”的人用“欧李”QQ号接过话头说,其为“欧李”的外甥,加入E—科士威得早,已经是“欧李”的师傅。因为“欧李”刚刚加入,很多问题还不太懂,所以她要帮“徒弟”继续向记者推介他们的“事业”。
“公司还没有进入内地市场就在这里运作了,算是地下活动,或者是非法活动吗?”记者追问。
“它是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只需要遵守网络公约 、海关法条例。”“涩子”说。
“从你们的介绍来说,这是拉人头的事啊,不是卖东西。”记者开始“进攻”,“我担心啊!”
3、聊天时,别相信网络上会掉馅饼
“这不会是传销的吧?”
“我当初也是肯定它就是传销,我前年还在幼儿园上班,就有人跟我说这个电子商务平台,不过那时候没去了解。”“涩子”接话说,“现在,我加入了才知道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创业平台。”
记者随即将几则关于“E—科士威公司”传销被有关部门查处的新闻发了过去—— —
“做法不同才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就好比做服装生意,有人倒闭就没有人可以成功了吗?”“涩子”回答记者发送新闻过去后提出的质疑,“只要想让自己更成功,那么就要自己努力去成功。”
“倒闭和被端掉那是两码事啊。”记者回复道,“这些新闻就是你们所推销的E—科士威创业平台的下场。朋友,传销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记者回复发送不到5秒钟,刚才还轮番上阵劝记者一起创业的两位“师徒”突然离开了网络聊天平台,一下子消失得“灰头灰脸”。一个精心设计的“美丽”骗局在这几则短短的新闻面前,顷刻间就被揭穿了。
“现在
,互联网和QQ聊天已被‘发展’成了非法传销新渠道。”工商部门有关方面负责人提醒说,这些非法传销组织者主要是通过网络聊天,将目标对准那些人对网络情有独钟的人,特别是急于找工作挣钱的青年人,广大市民通过网络聊天时,一定要有足够的防备心理,以免上当受骗。
本报记者陆波岸文/图
本文2010年1月15日发表于《南宁日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