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稻草换来“金元宝”

(2009-12-23 21:10:47)
标签:

稻草

马铃薯

蘑菇

县份

宋顺仁

武陵镇

财经

分类: 社会纵横

 

 

稻草换来“金元宝” 
 


稻草换来“金元宝” 

     村民在将稻草搬往收购点。 陆波岸/摄 
 
  
    就在人们为一年一度秋收后广大农村以焚烧的方式处理稻草产生巨大烟尘而担忧生态环境的时候,宾阳县武陵镇却抢占商机,变废为宝,将稻草做成产业,为当地群众增加了收入。

 

秋后农民卖稻草忙


    12月3日,初冬暖阳静静地照在宾阳大地上,秋收后的稻田一片平整,一堆堆堆放整齐的稻草,或远或近,或大或小,散落其间,告诉人们这是一个不错的年成。


    上午10时,记者来到镇上看到,武陵镇杨山村委上顾村几位村民正忙碌着将一扎扎稻草从田里搬出来,堆放在路边一个稻草收购点,五六个人在忙碌着将稻草过秤、装车。


    “这些稻草准备运到宁明去。”杨山村委支书宋顺仁告诉记者,宁明当地马铃薯免耕种植和蘑菇种植面积大,这些农作物种植需要大量的稻草覆盖,一亩免耕马铃薯需要3亩田的稻草才能覆盖,当地稻草供应不足,只好到宾阳县武陵镇购买。


    宋顺仁说,武陵镇目前有4万亩稻田,年产稻草100万公斤。每年秋收过后,卖稻草成了当地农民朋友农闲时节一件忙碌的事。只要稻草还没有卖完,他们每天都要这样早起,收稻草,卖稻草,把以前被看成废品、烧火都嫌灰尘大的稻草换成现金,作为秋收后一笔收入。

 

稻草有了新的“身价”


    武陵人把稻草换“元宝”的事始于两年前。


    宋顺仁说,长期以来,武陵镇和全国大部分农村一样,每年收割完稻谷之后,把稻草晾干,然后选择个好的天气,一把火将它们焚烧在田里当肥料。而由此产生的大量烟尘,往往弥漫整个城镇乡村,路过行人常常被呛得一把眼泪一把鼻涕。这不仅污染环境,也造成资源浪费。


    2007年,武陵镇开始大面积种植免耕马铃薯和蘑菇,由于这些农作物的种植需要大量的稻草覆盖,一些水田少的农民种植了大面积的免耕马铃薯和蘑菇,自家产的稻草根本不够用,只好向水田多的农户购买稻草,焚烧稻草的现状得到改变。


    这一供求关系,激发了当地农民开辟一条生财之路的新念头。他们盘活全镇所有稻草资源,在满足全镇所有免耕马铃薯和蘑菇种植覆盖之需后,开拓其他广种这类农作物地方的市场,把本地用不完的稻草卖到外地去。


    现在,武陵镇农民的稻草已经卖到横县、宁明等地。每年秋收之后,就是免耕马铃薯和冬种蘑菇的种植季节,需要大批稻草的上述县份,纷纷开着大车到武陵收购。


    “现在,稻草的收购价是100公斤24元。”杨山村委上顾村村民黄耀珀说,机割稻田一亩稻草可以卖到80元。


    人工收割的话,稻草损耗少,一亩田的稻草可以卖到100元到120元。他家有水田13亩,一年卖稻草的收入在1000元左右。


    这笔收入不算很多,但当地农民朋友每年卖稻草还是乐得合不拢嘴。


    “一方面,可以增加我们的收入;一方面,稻草可以充分利用,变废为宝,不再焚烧,净化了生态环境。”黄耀珀说。


    “以前,这些稻草只能喂牛、垫牛栏猪圈,想不到现在也能变钱了。”武陵镇下顾村村民李桂秀一边往大卡车上装稻草,一边乐呵呵地说,时下,由于县内外特色农业的不断加快发展,加上一些草类编织品的大量需求,昔日无人问津的稻草变废为宝,有了新的“身价”。

   
新产业悄然兴起


    值得关注的是,稻草买卖渐渐成为当地一个新的产业。


    宋顺仁说,由于稻草需求不断扩大,当地形成了一个稻草销售经纪人队伍,他就是这支队伍着的一员。每年水稻刚刚插秧,这些经纪人就一家一户去和农民谈稻草生意,有时候还要下订单,预付一定数额的订金,要农民朋友以水稻收割之后将稻草卖给这些经纪人。有充足的货源后,这些经纪人又忙碌着与本地和外地需要稻草的人联系,把稻草推销出去。


    一些看到稻草更大利用价值和市场潜力的人,卖的已经不是稻草,而是稻草产品。“我们镇已经有4家稻草加工企业。”宋顺仁告诉记者,这些产品销售已经拓展到区内外广大市场,成为水果运输等行业的抢收货。如果市场前景好,当地人想到周边乡镇甚至县份收购更多的稻草回来,把昔日被看成废物的稻草加工成更多被市场欢迎的产品,把稻草产业做大。


    本报记者陆波岸
 
 本文2009年12月日发表于《南宁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