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瑶山“金银梦”

标签:
金银花种苗广西药用植物园中药材古朗瑶山财经 |
分类: 社会纵横 |
本报《瑶山“金银梦”迈向现实》一文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敬佩赞誉之词溢于言表。然而,古朗人没有因此而满足,更让人看好的是——
潘国臣在护理金银花苗。(陆波岸 摄)
7月22日,本报刊发了《瑶山“金银梦”迈向现实》一文,介绍了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古朗屯40户农民,用自己不屈的信念和美好的愿望撑起马山县第一家农民合作社,逐步实现种植金银花致富的梦想。
文章见报后,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有网友留言说:“愿:‘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遥远’,瑶山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向远方!愿我们的金银花走出山里,走向世界!”
“金银花就是这样在石头缝中种出来的吗?我的家乡在海边,看到的是大海,听到的是渔歌,所以想象不到山里人的艰辛。穷则思变,勤劳致富,送上我的祝福:愿阳光普照的地方,文明且富足!”一位生长在海边的网友在敬佩大山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的同时,献上自己真诚的祝福。
8月2日,马山县委、县政府主管的《马山时讯》第三版全文刊发了《瑶山“金银梦”迈向现实》这篇通讯,向全县推介了古朗屯瑶山“金银梦”之路,在当地同样引起强烈的反响。
值得欣慰的是,所有这些并没有让古朗人骄傲自满。8月6日上午,古朗屯
农民潘国臣对记者说,一直相信大石山区会有一条致富路的古朗人,还有更美好的梦想。
建立育苗基地
7月25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古朗时,收获了玉米的村民却没有太多的闲工夫,一畦畦绿油油的新苗间晃动着他们忙碌的身影。
潘国臣说,这些绿油油的新苗是金银花苗。古朗现在不再满足于种植金银花收摘成花卖出去赚钱,屯里发展起了金银花育苗。“育苗,一方面我们有更多的种苗扩大金银花种植面积,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销售种苗获得一笔好的收入。”不久前,有这个想法的古朗人开始利用自己的种苗,并到古寨其他村屯以每公斤4元的价格收购大批金银花苗,开始在自己的地里育苗。
记者看到,村民培育的种苗长势十分好,他们在育苗地块的四周围起围护网,以防放养的家禽随意进入破坏种苗生长。
“全屯目前培育的金银花苗有100万株,大家对育苗很有信心。”潘国臣在自己的育苗地里一边拔掉杂草,一边和记者谈起大家育苗致富的梦想时说,大家想把这片古老的瑶山建成一个金银花育苗基地。
这信心来自他们的合作社——
—马山古朗瑶乡山银花专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及科研院所的发展模式,合作社的股东单位南宁元桂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向古朗农民朋友作出承诺,培育出来的金银花苗由公司负责销售,保底价是每株0.5元。
潘国臣和他的乡亲掐指一算,一株0.5元,100万株的收入就是50万元,拥有40户人的古朗屯单单这项户均年收入就有1万元。这样的好事,谁都会毫不犹豫地放手去干。
发展药材种植
这仅仅是古朗人致富的其中一个新梦想。
潘国臣告诉记者,今年初,他和几位乡亲到广西药用植物园参观,惊喜地发现,该园里有一些药材在古朗屯四周围的山上就可以找到,只是村民不知道它们的药用价值而已,如果能好好利用,发展种植,也是一条好的收入门路。
有这一想法的古朗人回去以后,就开始琢磨发展药材种植的计划,并付诸实施。目前,古朗屯已经发展80亩沙姜和60亩小叶扶芳藤种植。
古朗屯四周围的山上还有板蓝根、两面针等不少中药材。南宁元桂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蒋宁丰表示,该公司将想方设法利用自己掌握中药材种植技术,并邀请广西药用植物园的技术指导,引导古朗村民有计划也将山上的中药材移植到山下,规范、规模种植。“先试种一下,如果种得好,就大力发展这个项目。”至于这些中药材种植出来以后的销路问题,蒋宁丰说,这将和金银花以及金银花苗一样,由公司负责它们的销路,给当地群众种得出,卖得出,看到收获,看到效益。
“石头上覆盖金银花,山地种植中药材,平地种植粮食,这是很好的模式。”潘国臣说。
要过上好日子
“我们的目标是最近几年要过上富裕日子。”潘国臣开心地笑了起来,笑容如三月金银花灿烂。
“我们的金银花种植要发展到600亩,如果年成好的话,平均每户一年可以有1万元的收入。”潘国臣说,金银花育苗平均每户每年又有1万元收入,这对他们来讲,收入已经相当可观。
他告诉记者,他们今年收摘了两吨多的金银花干花。去年每公斤是50元,今年由于有合作社的支撑,他们的花可以卖到80元/公斤。“现在,我们还有一些花,等市场缺货了,价格再好一点再出手。”他们预想到的另外一块收获是中药材。“沙姜和扶芳藤今年是种植的第一年,效益不会太好,但明年以后,收入就会看好。”潘国臣说。
最近传来的一个利好消息是,古朗屯的金银花育苗效益和前景将非常乐观。“按目前情况来看,我们一年可以向外推销180万株到200万株的金银花种苗,但现在古朗只有100万株。”蒋宁丰说,古朗的金银花育苗产业潜力将非常大。
蒋宁丰告诉记者,古朗屯的金银花种植模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自治区有关部门的牵线搭桥,前不久,大新县硕龙镇义宁村的几十名农民代表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带领下到古朗参观学习。他们回去以后,建立了600多亩的中草药种植扶贫基地,带动了当地178户农民加入,这个基地的金银花种苗将全部从古朗引进。
本报记者陆波岸 文/图
本文2009年8月7日发表于《南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