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能“治好病”

马山县政务服务中心在接待群众办事。(陆波岸
摄)
提到政务服务中心,我们在想起当下总结这个政府对外服务窗口一个比较常用的词语——“既‘挂号’又‘看病’”的同时,还特别强调了另外一个观点:关键是能“治好病”。
“既‘挂号’又‘看病’”这句话,形象地表述了政务服务中心日渐优质的服务:群众在这里可以享受到“进一个门办好,交规定费办成,在承诺日办结”“一站式服务,阳光下操作,窗口式办理”的一条龙优质服务,而不需要在这个窗口排队“挂号”,到下一个窗口排队“看病”,再到另外的窗口排队“取药”,程序复杂,效率低下。
这和很多年前要出具一张证明,群众要拿着一张纸重复往返跑十几个部门盖十几个公章这样的事例相比,这些政务服务确实便民、优质、高效,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个集中体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肯定。
和政务服务中心一样,不少地方建立的群众工作部,也是整合多部门的部分资源集中办公,对矛盾纠纷实行“一站式”办公解决,目的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真正做到便利百姓,也是一个以落实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为主要职责的既“挂号”又“看病”的服务窗口。
不久前,某地政府部门称当地群众工作部切实为民办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得到群众的高度赞赏,并精心选出一个自以为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推荐给几家新闻媒体。记者深入采访却发现,这个问题得到解决有这么一个流程——当事人先将问题反映到群众工作部,但没有得到回应和解决,他只好向市级有关部门反映,市有关领导作出批示后,把批示件再转到这个群众工作部,这个问题才得到解决。
这件事给了我们深刻的思考:这个群众工作部既“挂号”又“看病”,而且也能“治好病”,但却不能主动“治好病”。因此,既“挂号”又“看病”只是服务的一种外在形式,关键是要能主动“治好病”。否则,再信誓旦旦的承诺也只能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一张招摇的幌子,弄得老百姓一头雾水却得不到真正的实惠。
由此及彼,我们其他工作也应如此,有“治好病”的本领和主动认真“治好病”的态度才是我们勤政为民的关键所在。(波岸)
本文2009年1月23日发表于《南宁日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