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需逾越人造的墙

标签:
米酒豆腐农产品围墙三宝永州杂谈 |
还需逾越人造的墙
从永州米酒到永州鱼片再到永州豆腐,从采访到写作到思考,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些扬名一方的马山县西部重镇特产,不但需要墙内花灿烂,更需墙外香万里。
“永州三宝”是永州人勤劳智慧的结晶,他们用自己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摸索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技术,融入这些人们看起来很普通的产品的生产加工中,使它们显得不普通,实现它们更大的价值,增加了自己的收入。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广大农村来说,他们已经打开了一片小天地,给更多农产品生产一个有价值的启示。
不过,直到目前为止,种种原因筑起的“围墙”,让“永州三宝”的美名只能在马山县范围内传扬,它们的消费者绝大部分还是马山县内的人。其中原因主要有:没有形成可以征服更大范围内消费者的品牌;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产业化生产。
当地人说,曾有人想出这样一个点子,用瓶子装上永州米酒拉到更远的地方去推销,但是没有经过一定的技术加工,密封不好,这些酒过了一定时间后就会变质,这岂不自己砸了自己的牌子。还有就是,这些酒没有注册商标,没有形成品牌,消费者很难相信这些酒的质量。另外,按照目前当地一家一户零星生产的模式,就是平时的供应都难以保证,没有产业化的规模生产,大批量外销只能是一个空想。
再比如永州豆腐,当地的豆腐产品主要是水豆腐和油豆腐,存放的时间都不长,如果不延长产业链,做深加工,做成豆腐乳、豆腐干等产品,这个特色产品也将无法销售到更远的地方去。
要拆除这座“围墙”,当地人也碰到不少的问题:产业化生产需要现代技术和资金,招商引资又谈何容易;现代机器化大生产可以解决产量不足的问题,但能否保证这些特产原有的品质是个疑虑。
也许,广大农村大多数农产品要实现质的飞跃都会碰到这样的一堵墙——产品本身的局限、人们的观念、肯办实事的态度、切实可行的办法。因此,农产品要实现“墙内开花墙外香”,首先要逾越的是人造的这堵墙。(波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