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数字 一座丰碑

标签:
大会战丰碑工日各族人民大石山区杂谈 |
两个数字 一座丰碑
广西实施大石山区大会战,马山县有两个数字令人感动:3.40529亿元;15万个工日。
前一个数字是自治区政府对这个大石山区县在这次大会战中的投入,这个数目差不多是这个县3年的财政收入的总和;后一个数字是马山县各族人民在这次大会战中义务投工投劳的天数,这个数目相当于一个人风雨无阻地干了整整410多年。这两个乍看起来没有任何关联的数字,在这场人类与大自然作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共同铸就了大石山区各族群众走向富裕文明和谐的丰碑。
丰碑巍巍,爱民情深。为了这座丰碑,自治区党委、政府下了很大的决心,在投入巨资实施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和“东巴凤”大会战之后,又投入16亿多元开展大石山区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咬紧牙关改变大石山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现状,改善235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扶贫攻坚上,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建设一次又一次延缓,自治区政府的公务员们至今仍挤在老式房屋内办公。这座高高屹立在祖国南疆各族人民心中的无形丰碑上,深深刻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8个大字。
丰碑巍巍,民心所向。大会战一打响,马山县这片沉寂的大石山立即沸腾了,数以万计的各族人民没有辜负上级党委政府的期望,日夜奋战在大会战第一线:钻机发出震耳的巨响,呛人的粉尘漫天飞扬,灰蒙蒙的施工现场人头攒动……他们正在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和传统的愚公精神改变着大石山区的现状,改变着祖祖辈辈无法改变的命运。在这次大会战中,马山县有共2.4万人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参与建设,全县群众累计投工达120万个工日,其中群众义务投工投劳达15万个工日。他们再一次用辛勤的汗水把“艰苦奋斗,自力更生”8个大字写在高高的丰碑上。
随着大会战画上圆满的句号,这座还凝结了不辱使命的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心血的丰碑,渐渐在八桂大地上矗立起来,她诠释了党和人民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她彰显了各族人民群众战天斗地的坚强信念,她见证了党群、干群心连心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感人壮举。
实践证明,“东巴凤”大会战已经造福70多万各族人民,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广西大石山区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很快将会矗立起来另一座丰碑——大石山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丰碑。(波岸)
本文2008年10月9日发表于《南宁日报》,见报时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