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藕减产了 藕农增收了
——黎塘莲藕产业展现勃勃生机


藕农田头洗莲藕。(陆波岸 摄)


藕农排队等候莲藕进市场交易。(陆波岸 摄)

藕农拉着新鲜莲藕进市场交易。(陆波岸 摄)

交易后的莲藕被装上车准备拉往消费市场。(陆波岸 摄)

莲藕过秤交易。(陆波岸 摄)

藕农卸下交易成功的莲藕。(陆波岸 摄)
眼下正是莲藕收获时节。受今年气候等因素影响,黎塘莲藕产量有所下降,但价格上去了——目前当地莲藕批发价为2—2.8元/公斤——藕农减产却实现了增收。
记者在黎塘镇采访了解到,减产增收的背后,是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精心经营——一个个好品种的引进,一个专业市场的支撑,一大批专业经纪人的带动,让这个镇的莲藕交易多年来畅销无阻,越做越大,成为当地农业一个大产业。
好品种 好收成
这个季节,是黎塘镇莲藕种植户最忙碌也是最开心的时节。一片接着一片的莲藕田里,到处撑起太阳伞。伞阴下,人们挖洗着田里的莲藕,为下午上市交易作准备;田间小路上,一辆接一辆的三轮车排着队,等候把新鲜的莲藕装车运往市场。
时间已经临近中午,太阳越来越火辣,黎塘镇朱山村村民杨六东一家还在莲藕田里挖莲藕,他们带上了饭盒,准备在田头度过这个中午。
记者来到杨六东那片莲藕田时,他一家正围在田头一条水沟里清洗刚刚挖出来的莲藕。他们手上,那些新鲜的莲藕皮色嫩白,肉质肥厚,长的超过1米,短的1尺多,一根挨着一根漂浮在水沟里,煞是好看。
“去年,我们莲藕亩产3000公斤,今年只有2250公斤左右,”杨六东一边清洗莲藕一边和记者聊起来,“不过,收入还是不减——今年莲藕批发价达到每公斤2—2.8元。”
杨六东一家种了3亩莲藕,家里一半的经济收入来自莲藕。他告诉记者,黎塘镇莲藕种植历史悠久,真正规模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的莲藕种植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品种无法统一,产量不高,亩产在1000—1250公斤,农民想依靠种植莲藕走上增收之路很不容易。
1999年,黎塘莲藕专业协会成立后,这一状况得到了改善。协会先后筹集资金50多万元,引进鄂莲1号、鄂莲4号、鄂莲5号等优良品种,使得当地莲藕新品种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品种,亩产逐步提高,种植面积也逐步扩大,当地种植莲藕的农民看到了增收的希望。
目前,全镇莲藕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亩产量在2250—3000公斤,莲藕已成为当地农业产业一个支柱,是不少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大市场 大产业
黎塘镇莲藕能成为一个大产业,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拥有一个大型的专业批发市场,为当地莲藕的交易流通提供了一个大平台。
当天下午3时,记者来到黎塘朝阳蔬菜批发专业市场看到,来自各地的莲藕商、莲藕经纪人和莲藕种植户汇集这里,农民朋友新挖出来的莲藕或装三轮车,或装手扶拖拉机,一车接一车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汇聚此处,在市场门口按次序排队等候进场交易,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与收获的期待。市场内,人们在忙着做买卖谈交易,莲藕过秤装车,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在这里进行莲藕交易的黎塘镇雷响村农民雷善桂告诉记者,1995年之前,黎塘莲藕交易并非这样的情景——那时候没有固定的交易市场,每年到了莲藕收获季节,当地农民朋友只能拉着莲藕到马路两边摆摊,风吹雨淋太阳晒,都要坚守摊点等候生意,一天能卖出多少自己心里也没底,只能是早上摆到晚上,卖剩下了就自己拉回去。
1995年,黎塘镇投资300万元兴建了3万平方米全区最大的莲藕交易市场——黎塘朝阳蔬菜批发专业市场。这个蔬菜批发专业市场不但交易莲藕,还交易当地的夏阳菜、青刀豆、萝卜等农产品,带动了该镇农业产业发展,成为当地农产品商贸大流通平台。
雷善桂说,自从有了这个批发市场,农民朋友就不再愁种出来的莲藕没有地方交易了。由于这里是固定的交易点,很多客商和经纪人每年的莲藕收获季节都自动汇集到这里找生意,农民只要把莲藕往这里一拉,就不愁卖不出去了。
现在,每年的8月到来年的5月是黎塘莲藕的收获季节,特别是9月到12月莲藕上市旺季,这里就会上演“莲藕大聚会”——每天超过5万公斤莲藕从这里被送往广西、广东等地的消费市场。
广交易 广财路
半天完成5万多公斤莲藕交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记者在市场交易现场看到,这个很大的交易市场有3排瓦房,有多处莲藕交易点,所有的交易都是有序地排队进行,只要排上队,都可以很顺利地交易:上秤—成交—卸货,一个三轮车的莲藕交易前后不过5分钟。成交后的莲藕被拉到市场内的另个一角落,那里有人在检货装上大车,拉到消费市场去。
不管是排队交易还是卸货装车,这里给人的感觉总是忙而不乱,一切都在有序进行。农民朋友不怕拉来的莲藕卖不出去,一到了市场门口,都会很自觉地排队等候,或抽着烟等候,或拉家常聊天;客商也不怕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产品,一切都按规定有序地交易,不抢购不哄抬价格。
雷善桂介绍说,这个日渐成熟规范的莲藕交易市场,除了得益于当地优质的莲藕产品和良好的交易环境外,一大批莲藕经纪人也在精心经营着这个大市场。
记者了解到,目前,每天都有来自广西各地100多个莲藕经纪人在这里做莲藕生意,单单是来自玉林的就有几十人。他们为这里的莲藕走出黎塘、走出广西,架起了一座座畅通的桥梁,使得黎塘莲藕从产到销,一路畅通无阻,每一根进入市场的莲藕都能顺利成交,每一根成交后的莲藕都能顺利销往各地,农民得到了实惠,商人得到了利润,市场见到了效益。
记者发现,这一良性循环,正是当地包括莲藕在内的很多农产品能成为大产业的一个秘诀。
本报记者陆波岸
本文2008年10月7日发表于《南宁日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