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头在思考与实践中舞起

(2008-08-22 08:59:57)
标签:

茉莉花

农产品加工企业

龙头企业

横县

财经

分类: 八桂播报

 

龙头在思考与实践中舞起
——横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系列报道(中)
 

本报记者苏华清  陆波岸

 

龙头在思考与实践中舞起

 

横县郁江河畔景观。

 

龙头在思考与实践中舞起

 

龙头在思考与实践中舞起

 

横县九龙瀑布风景。

 

    在横县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中,记者的脑海里尚有一连串的问号。

 

    “横县是农业大县,如何让农民种出来的产品卖得出去?价格又比较好?”“如何实现茉莉花这些传统的农业产业与现代工业产业的对接?”“用工业化理念谋划现代农业发展,如何走出具有横县特色之路?”……

 

    这些思考与探索的结果,形成了横县现代农业发展又一新思路:企业强农。它和基地促农、科技兴农、协会活农、品牌立农等思路一起,构成横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

 

    横县是广西农产品加工示范县,企业强农强调的是大力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使横县农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从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到产业集群精彩的“三级跳”。

 

破除瓶颈: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横县在农业产业发展中,也和许多县一样曾经遇到诸多“伤心事”:不少农产品卖不出去,就是卖出去了,价格也不高,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时有发生。

 

    茉莉花产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令许多横县人难以忘却的注脚。1981年至1990年这一时期,横县茉莉花茶产业处于一个无序的状态,出现了花农与茶厂之间的合同纠纷,茶厂与茶厂之间的恶性竞争、市场交易秩序混乱等问题。花茶加工能力低,制约了茉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茉莉花供大于求,不时出现花价下跌,花贱伤农,花农积极性受到伤害。

 

    这样的事情在其他产业上也不时发生。“种出来的蘑菇卖不出去,5分钱一斤都没有人收购,丢在路边也没人捡。”横县经济贸易局局长韦世勇回忆说,2000年以前,横县不少农业产业都遭遇这样的宿命。当时,不少农产品加工企业因为农业产业的无序和企业本身的原因,处在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农民增收遭遇瓶颈的同时,财政总收入也时常“亮红灯”。“农民种出来的东西,都当作原材料卖到外地去,本地没有加工企业,政府就没有税收,特别是取消农业税之后,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韦世勇说,如何壮大农业大县的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这一大问题,早在几年前就提上了县委、县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议事日程。

 

    破瓶颈之弓搭上发展之弦,横县决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用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农业大县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从“十五”规划开始,横县就着手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很多农产品加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这片曾经单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土地上,步步发展起来。

 

    “这些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根据我们县农业产业构成,有意识地布局安排发展起来的。”韦世勇说,横县还通过多举措推动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包括原有企业的整改、新企业的引进和品牌的培育。

 

    这些措施成效喜人。目前,横县基本形成每一个优势农业产业都有一批龙头企业作后盾的产业格局,农产品加工企业已经成为横县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仅仅花茶加工企业就有180家,花茶产量6.5万吨,年产值15亿元以上。有9家花茶加工企业被评为“全国优秀花茶加工企业”,1家被评为“中国百强茶叶企业”。

 

    经济学者在对横县经济进行实地调研后,欣喜地告诉记者,在这里龙头企业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环节的中坚带动力量。这些加工、流通型企业,在整个产业链条和实现“工业反哺农业”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龙头企业在不改变农村传统生产模式的基础上,指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与加工,向农民收购适合标准的农产品,并最终为农产品找到销路。正是龙头企业对基地的牵引,对农户的吸引,全面提升了该县农业产业化水平。

 

强化集群: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更让人看好的是,这些支撑着横县优势产业的龙头企业得到了进一步升级,全县已形成六大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集群,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延伸。

 

    最近一项权威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横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4家,完成产值193793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69.5%,比去年同期增长46.6%。2007年,全县有亿元企业1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就占了9家。

 

    这是横县企业强农思路的升华,也是龙头企业迅速发展缩影。近几年来,横县根据资源和区位优势,围绕优势农产品和市场需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和加工区,带动了龙头企业的集聚和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涌现出一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辐射面广、核心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中坚力量。

 

    数字表明,全县3家制糖企业,带动了糖料蔗面积30.3万亩,年进厂糖料蔗200万吨。而在产业集群形成之前的2001年,全县年进厂糖料蔗只有40万吨。5家茧丝缫企业带动了桑园面积16.03万亩,养蚕70.6万张。5家罐头食品企业带动了甜玉米种植面积20.36万亩,全年鲜苞总产18.77万吨,带动食用菌种植面积1158万平方米。

 

    更重要的是,这些产业集群产业链正在不断延伸。制糖产业形成了“甘蔗—制糖—酒精—制浆造纸”产业链;花茶加工产业形成了“茉莉花、玉兰花、花茶—茶叶、香精加工”产业链;缫丝产业形成了“桑蚕—烤茧—缫丝—蚕丝制品”产业链;蘑菇、甜玉米、优质谷等产业都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

 

    据了解,这些产业集群中,有7家龙头企业成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许多农业产品经过加工后占领了国内市场,部分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在这里,我们目睹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对巩固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等方面起到巨大的引擎作用,关成为引领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开拓市场:名优特色品牌通向国际之路

 

    横县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中,开拓市场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它突出市场的带动作用,以促进农产品基地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但凡到过横县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一个名震国内的茶业专业市场——横县西南茶城。茶城主要由茉莉花交易市场、茶叶交易市场和成品茶批发市场组成,是国家农业部的定点市场,是中国四大茶市之一,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全国重点茶市称号。

 

    这个茶城的茉莉花交易市场,平均每天有2万名左右花农在这里交易,是中国最大的茉莉花交易市场。茶叶交易市场主要用于绿茶、茶坯交易,为横县茉莉花茶加工基地供应原料茶。市场内有来自北京、浙江、福建、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市及区内的30多家茶叶公司、茶场、茶厂及个体茶商进场经营。成品茶交易市场经营的成品茶除了茉莉花茶、还有铁观音、乌龙茶、红茶、普洱、沱茶等各地名茶,全国各地生产的成品茶,在这个市场里都可以买得到。

 

    目前,横县建有像西南茶城这样的专业市场110个,其中茉莉花交易市场8个,其余还有横县水果批发市场、校椅青桐蔬菜市场等,它们为县域农产品组织流通提供了广阔便利的平台。

 

    一项项统计数据,印证了这些专业市场的独特作用:2007年,横县西南茶城茉莉花成交量3370万公斤、玉兰花成交量310万公斤,成交额2.65亿元;市场原料茶成交量2830万公斤,成交额7.91亿元;市场成品茶交易量16万公斤,成交额0.68亿元。这个专业市场担任起全国绝大多数茉莉花的交易与流通。

 

    可在这个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来时,横县的茉莉花交易又是另一番情形:由于没有专业交易市场,茶厂收购鲜花只能在交通要道随时、随地、随便摆摊设点进行收花。由于每天几万花农卖花交易,交通拥挤堵塞,城镇居民和过往车辆怨声载道。更为严重的是,市场欠缺规范,价格起伏非常大,茶商与茶农的争议不断,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

 

    显而易见的是这些专业市场在促进农产品流通的同时,还带动了全县经贸业的发展,实现县域经济总量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横县在建设搞活县内农产品专业市场的同时,还利用多种形式和现代营销手段,加大对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力度,开拓区内外特色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到目前为止,这个县已经举办了五届全国茉莉花茶交易会,还多次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区内外、国内外农产品展销会、交易会,把横县名优特色品牌推广出去。

 

    目前,横县农业产业发展进入了“产—加—销”一体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全县80%的农产品实现了外销。以“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和龙头带动、基地带动、科技带动、协会带动、品牌带动”(“三化五带动”)为主要特点的横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实践中完善。
 

  本文2008年8月22日发表于《南宁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