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山壮族“会鼓”振新声(组图)

(2008-06-13 10:47:35)
标签:

壮族

新声

奥运圣火

马山

文化

分类: 文化观察

 

马山壮族“会鼓”振新声(组图)

 

马山壮族“会鼓”振新声(组图)

 

    香港文汇报广西网2008年6月9日电(陆波岸) 6月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奥运圣火传递终点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来自马山县的壮族“会鼓”表演,一阵阵有力的“加油”声和着节奏整齐的鼓点,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南宁市马山县位于广西中部红水河南岸,是壮、汉、瑶多个民族聚居的地方。 


    马山壮族“会鼓”始于宋末元初,盛行于清代,最初的功能是为国家祈祷泰平永世,为苍生祈求安康富足。流传至今,“会鼓”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壮族鼓文化。 


    马山壮族“会鼓”使用的套具主要是鼓,配角是锣和钹。鼓声洪亮、浑圆、厚重,锣和钹声清脆悦耳。会鼓时所使用的鼓一般为用牛皮制成的牛皮鼓。这种鼓是选用生长时间长,木质较坚硬,而且粗大的樟、榕、枫等原木,锯成长约1.5米的木段,挖成空心后做成鼓壳,两头盖上牛皮,用竹篾或铁丝从四周把两头牛皮拉紧后晒干而成。鼓的直径根据所用木头大小而定,大的直径超过1米,小的不下0.3米。表演时,鼓被一头朝上一头朝下放置在专门做好的车子上,一人两槌敲鼓,一人敲锣,一人打钹,三人合作,其声隆隆,震撼四面八方。 


    59岁的马山“会鼓”表演指挥覃明光说,为了以最佳的状态迎接奥运圣火传到南宁,我们足足准备了15天,在全县选出最好的鼓、最好的锣、最好的锣鼓手,组成100面鼓、300人参加的迎奥运火炬壮族“会鼓”队。 

 

马山壮族“会鼓”振新声(组图)

 

马山壮族“会鼓”振新声(组图)

 

马山壮族“会鼓”振新声(组图)

 

马山壮族“会鼓”振新声(组图)
 

                                    以上照片均为  陆波岸 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