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山农民难能可贵的期待:农产品商标(组图)

(2008-05-14 22:41:09)
标签:

财经

 

 

大山农民难能可贵的期待:农产品商标

 

大山农民难能可贵的期待:农产品商标(组图)

 

 

大山农民难能可贵的期待:农产品商标(组图)

 

渌龙村农民在查看竹子生长情况。(陆波岸 摄)

 

    “我们的甜笋,如果有商标有品牌,价格会更好,会更加赚钱。”武鸣县府城镇渌龙村农民苏仁槐对他们种植的甜笋有着更高的期待——给干笋、鲜笋、酸笋等竹笋系列产品注册商标,“天天摆到大超市里去卖”。

 

    渌龙村位于府城镇西部,这里群山环绕。那条盘旋于青山间的水泥路,一头连着渌龙村,一头穿过青山连着山外遥远的都市。这里的村民一直以务农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生长在这片大山里的普通农民,能有农产品商标和品牌概念及期待,实在难能可贵,让人欣慰。

 

    苏仁槐和他的乡亲对商标的期待不无道理,也给规模日益扩大的“一村一品”产业一定的启发。因为,农产品要有自己独特的品牌,要形成市场资源优势和竞争力,需要重视商标注册和商标权的应用。

 

    发生在渌龙村人身上的事情就是最好的例证。渌龙村的竹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名扬武鸣县,为广大消费者所青睐。一些商贩还常常打着渌龙村的旗号销售其他地方的竹笋,损害了渌龙村村民的利益。但因为没有自己的商标,渌龙村人无法去纠正这些“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维护自己的权益,虽然“一眼就看出那是假冒的”。

 

    同样,在南宁市的另外一些地方,也因没有自己的商标,大量的香蕉卖给千里外的商贩、贴上别人的商标后才进入市场,成为“外地商标本地蕉”。

 

    当然,商标并不是农产品获得最大市场和经济效益的“尚方宝剑”,它还需要深加工,需要产业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使农民获得生产环节效益的同时,又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竹笋销售高峰时,渌龙村每天能卖出5万公斤的生笋,但农民得到的只是种植生产的利益,深加工后更大的利润却给了别人。所以,除了商标,渌龙人还应该期待竹笋的深加工和产业化。(波岸)

本文2008年5月13日发表于《南宁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