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荣誉背后是使命

(2008-04-28 08:34:28)
标签:

使命

县政府

杂谈

分类: 八桂播报

 

荣誉背后是使命

 

荣誉背后是使命

 

  “搞稳定工作关键是解决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否则就像雨天扛棉被,越扛越重。”2001年以来,宾阳县委书记施汉飞常常这样和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共勉。


  能连续三年被自治区授予“平安县”称号,对宾阳来说,那是一件曾经可望而不可求的事情。这个来之不易的荣誉背后,是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2000年,震惊区内外的宾阳县“824”社会稳定事件,把这个县此前所有平安建设取得的成绩一笔勾销,把一张不同寻常的答卷交给宾阳人。这答卷难题多、历史遗留包袱沉重。


  “824”事件后,有关部门曾计划为新到任的县委书记施汉飞设立两个办公室,一个在旧县委大楼,一个在新县委大楼。前者比较隐蔽,后者相对公开。“因为上访的人很多,怕影响书记的工作”。宾阳县的朋友回忆说。


  然而,“临危授命”到宾阳工作的施汉飞否决了这一做法,他只要设立在新县委大楼的办公室。宾阳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带领百万宾阳人民担当使命,完成答卷。


  平安路途迢迢,宾阳使命艰巨。宾阳县从县领导到最基层干部就这样从零开始,以行动和身影化解矛盾坚冰,构建平安,不辱使命。


  今年3月7日,宾阳县芦圩镇恭村群众到县政府上访,县委书记亲自接待,就群众提出的引水灌溉等问题召集相关领导、部门专题研究并深入现场进行调研,与村民代表共商解决办法,代表县委、县政府表态从县财政划拨11万元解决该村部分农田灌溉用水问题。


  宾阳县洋桥镇东黎村委部分岩滩库区移民因土地、口粮补助、学校、市场、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酝酿上访问题,县委施汉飞、县长陈咸华亲自带领相关部门的领导深入东黎库区移民点,与村民代表面对面谈心,认真听取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做工作,消除了东黎移民上访的隐患。


  该县王灵镇党委、政府为便于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在宾阳县率先开通了“书记镇长热线”,将书记、镇长的手机号码写在连心卡上发给群众,方便群众向领导反映问题。黎塘镇的“镇长热线”在镇政府大门设有热线回音栏,向社会公开各承办单位办理热线办交办的问题情况,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做到“一卡连民心,一线听民声,一簿记民情”。


  露圩镇上塘村委治调委主任周树秀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黑包公”。自从1995年上任以来,这个基层干部一直活跃于农村基层矛盾纠纷调解第一线,多年如一日,尽心尽职,不计个人得失,不辞劳苦,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工作方法,及时成功化解了山林纠纷、房屋土地纠纷、家庭争端等100多起,被自治区评为基层人民优秀治调员。


  去年5月14日,宾阳县率先在全区成立了县委群众工作部,对群众诉求实行“一站式”办公,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限期办理。县委县政府每天都安排一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到群众工作部,面对面接待来访群众。该县还建立县长公开信箱,让群众有意见可通过书信形式直接向县长反映。


  “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今天,这块树立于宾阳县城街头最醒目、面积最大的大型标语牌,红底金字,历经多年风雨,灿烂如初。


  “各级党委、政府,各单位的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早上起来想的第一件事是本单位、本部门的稳定工作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晚上睡觉前要想想当天稳定工作还有什么工作没做好。”施汉飞常常如是说。


  宾阳人清醒地认识到:荣誉实至名归,使命没有终结。

 

本报记者陆波岸

 

本文2008年4月28日发表于《南宁日报》,见报时有所删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