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船百掌滩

(2008-04-27 09:06:58)
标签:

船工

鹅卵石

村民

油费

陆波岸

掌滩

旅游

分类: 八桂播报

 

行船百掌滩 

 

 

行船百掌滩

 

行船百掌滩

 

 行船百掌滩

  

 

行船百掌滩

 

行船百掌滩

 

 

行船百掌滩

 

百掌滩风光.(陆波岸  摄)


    4月14日,春后日渐丰盈的河水缠绵环绕着百掌滩。

 

    下午5时许,记者踏上这片风景秀丽的河滩时,夕阳正静静地把一身金色的山岭树木,一一倒影在这清澈的河水里。附近村庄的村民赶着在这一天最后的时间里拣拾清洗从河里捞上来的鹅卵石堆里的奇石,有说有笑。

 

    记者看到,几个村民刚刚清洗过的几块拳头大小的奇石,被一位县城来的人看中了,当场以每块10元的价钱买走。村民说,小块石头就是这个价;如果是大一点的,或者有更大观赏价值的,价钱可就不只这个数了。

 

    58岁的船工韦仕珠从河对面绕着河中间的小岛,破着浅浪把船开过来了。马山县乔利乡百掌村的人要到河对面的大化瑶族自治县赶圩做买卖,都要借助这些渡船。

 

    登上老韦刚刚靠岸的船,我们由右而左绕着百掌滩中间那不小的石岛兜了一大圈。行船破浪,宽心抒怀。一江春水,无限风光。近处修竹掩映,满眼苍翠直醉心胸;远望重峦叠嶂,高低错落变化无穷。不断冲击眼帘的水中礁石,沧桑而别致,别有一番韵味;偶尔被水声和谈笑声惊飞的白鹭,处乱而不惊,自是一种和谐。

 

    船上的朋友说,百掌滩是马山红水河“八十里画廊”中的精品景点之一,自古有“水上蓬莱”之誉。现在,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都会有人自驾车到这里来游玩。每到这个时候,就是船工老韦和同事生意的旺季。在这个码头上,共有3艘渡船。

 

    小范围兜一圈,花了我们半个小时。一路上,老韦不停地介绍沿岸的景色,不时放缓船速让我们多点时间欣赏不容错过的景致,俨然一位专业导游。

 

    “我们开船带游客观光,都不讲价钱,随便给点油费就得了。”接过我们给的10元船费,老韦一脸憨厚,用笑容致谢意。

 

    对钱如此淡泊的老韦和他所在的百掌村的村民,并不是不需要钱。这个紧靠百掌滩的村庄以农业为主,村民收入依然有限。少部分人在百掌滩码头帮人把鹅卵石装车,收入是一天50元。老韦开船的平均收入也是50元一天,这里面还包括油费。其余的,不是在家务农就是外出务工。他们的举动只是想给远方来客一片热忱,给旅游开发一片空间。

 

    记者真切地感到,包括百掌人在内的马山人,都热切盼望着有“八十里画廊”之誉的红水河马山河段风景区的开发,以带动当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然而,一些涉及旅游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的问题,确实需要我们思考。比如,一艘远道而来的淘金船,淘走了黄金留下了什么?河里淘出来的鹅卵石“多少都不够卖”,一起卖掉的还有什么?香港原生态的启示是:不轻易往山上种一棵树;当然,更不轻易从山上移走一棵树。祖国南疆纯净海域北部湾的开发,正努力探求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

 

    转眼已是握别老韦时。“这是我的手机号码,把它记好,下次来直接打我的电话就行了。”这位厚道的船工指着船板上用粉笔写的电话号码说。笑容依然那样热情、灿烂和淳朴。

 

    走出百掌滩,日暮苍山远。我们祝愿包括百掌滩在内的如诗似画的“八十里画廊”,永远秀丽清纯,朝气蓬勃!

 

本报记者陆波岸
 

    本文2008年4月21日发表于《南宁日报》,见报时有所删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