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整治污染 保护绿水青山
宾阳县17家造纸企业整改工程进入尾声月内可试产

执法人员在拆除污染企业生产设备。黄日强摄
本报讯(记者陆波岸)记者昨日下午获悉,宾阳县历时4个月的造纸企业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17家造纸企业根据南宁市造纸整治规范投入资金进行整改,大部分企业整改工程已进入尾声,预计4月初基本具备试生产条件;与此同时,3月28日,宾阳县出动300多名干部和执法人员,整治72家被关停后又擅自恢复生产的小造纸厂。
宾阳县手工造纸历史久远。20世纪80年代以前,该县思陇、高田、河田、太守一带就有许多自然村以手工造纸为副业,主要从事手工制作元宝纸、纱纸、宣纸等,给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早在1983年,该县造纸业总产量就达2.9万担,产值69.75万元。
然而,丰厚的经济利益背后是令人头疼的环境污染问题。3月28日上午,记者跟随执法人员来到该县思陇镇一家土法造纸作坊看到,几间低矮破烂的砖瓦结构造纸作坊门前有几个水池,水池里用石灰浸泡着一堆堆的造纸原料。浑浊的池水散发出难闻的臭气味,水池旁的一条小溪污水横溢。
据介绍,整治前,宾阳县共有118家造纸企业。这些企业绝大多数产能低于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最低1万吨/年的限度,而且污水处理设施均为简单的物化处理设施,无生化处理环节,因此日常外排废水难以做到稳定达标排放。在废气处理方面,只有简单的水膜除尘,无脱硫环节,造成二氧化硫超标排放。从整体上看,全县以小规模造纸企业居多,企业主在环保方面普遍意识较差,偷排污染物、造成污染纠纷的现象时有发生,造纸行业整治是全县污染物减排工作的关键环节。
2007年11月30日起,宾阳县针对全县造纸业污染现状,全力开展整治,共关闭造纸企业101家,其余17家造纸企业进行不同程度的整改。记者了解到,宾阳县已整改的企业基本上按市造纸企业整治规范进行整治,环保方面较整治前新增了几个能使企业环保升级的硬件:增加废水生化处理设施,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增加废气脱硫处理环节,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在线监测设备,便于环保部门监督管理。企业还对厂区地面进行硬化、绿化。
目前,未关闭的17家造纸企业根据南宁市造纸企业整治规范投入资金进行整改,大部分企业整改工程已进入尾声,预计4月初基本具备试生产条件;被关闭的101家企业中有30多家有计划重组扩大产能,争取在产业政策和环保方面达到整治要求;72家被关闭但近日擅自恢复生产的造纸企业则被依法整治。
“通过开展造纸企业整治,造纸企业提高了环保意识,对节能减排工作有了深刻的理解。”宾阳县环保部门有关负责人说。这位负责人表示,预计整改完成后,企业在产能、环保等方面将会达到国家要求,走上经济与环保相结合的健康持续发展之路,以往小打小闹、小作坊式,违法排污时有发生的小造纸企业将会在这次整治中有脱胎换骨的变化,企业档次将得到提升。通过关闭一批污染重、能耗高的造纸企业,宾阳县造纸企业集中的沙江流域环境污染状况可望得到缓解。
本文2008年4月2日发表于《南宁日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