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宁市:真情关爱零就业家庭

(2007-09-28 21:29:15)
标签:

社会/纪实

分类: 八桂播报
 

南宁市:真情关爱零就业家庭

 

本报记者陆波岸  通讯员文江英  文/图

 

南宁市:真情关爱零就业家庭

 

南宁市:真情关爱零就业家庭

 

南宁市:真情关爱零就业家庭

 

劳动就业培训现场。

 

南宁市:真情关爱零就业家庭

 

南宁市:真情关爱零就业家庭


就业人员进厂就业。


  什么是零就业家庭?


  这个听起来似乎很陌生的概念,它所概括的社会就业现象我们并不少见。它是指城镇同一户口居民家庭成员中,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因就业困难无1人就业或1年内家庭成员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活动时间合计不足三个月(含三个月)的家庭。


  这无疑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帮助,他们需要扶持,他们需要一个能维持一家油盐柴米酱醋的工作岗位,进而脱贫,过上富足的生活。


  民生之本,就业第一。广西首府南宁市,以人为本,用关爱和政策,遮风挡雨,为零就业家庭打开一扇扇通向就业的大门,构建和谐社会,争取实现三年建成充分就业城市的目标。

 

暖阳关爱

 

  南宁,这个座落在北回归线上的中国南方都市,阳光充裕,降雨充沛,“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常放”,一年四季绿树成荫,花果飘香。

  人情关爱这丝暖阳,也和这里的大自然阳光一样,一直笼罩着这里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和弱势群体,零就业家庭生活也因此“经冬而不枯,非春而常放。”


  南宁市大板二社区一个林姓家庭,父亲林江已病故,母亲何莲英是南宁市钢窗厂退休工人,林家兄弟三人由于性格内向,一直无法找到工作,家庭靠母亲的退休金和申请低保维持生活。社区了解到林氏家庭生活实际困难情况后,通过开发社区岗位,安排林家三兄弟两个在小区内做保安,一个在星湖小学做门卫,解决了这个零就业家庭三兄弟的就业难问题。


  市民黄荣辉一家,也在享受着这样的爱心关照。黄荣辉爱人在2002年下岗后,他本人也于2003年从南棉下岗。由于两人年纪较大,一直找不到如意工作,小孩正在读书,家庭开支大,生活陷入困境。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在了解情况后,上门积极为他们联系工作。2005年6月,社区得知南宁市一家报社招聘门卫,马上为黄荣辉联系,使他成功应聘到这家报社当了一名门卫,月收入在500元左右。爱人也找到了一份为西津小学一名老师接送小孩的活,社区还积极为她申办了大龄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笑容重新回到了他们的脸上,回到他们生活之后,一家人重新过着乐融融的生活。


  范阳,这个女性市民现在是北湖办事处明秀南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就在几年前,对于现在这样的工作岗位,她无论如何都不敢奢想。


  2001年6月,夫妻双双从南棉下岗后,她到处找工作,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一家私人保育院做保育员。可风雨不测,刚上班第二天,由于不小心摔断了手,一年都无法工作。爱人一直靠打零工维持生活,月工资收入400元左右,小孩正在读书,家庭生活非常困难。


  关爱暖阳没有遗忘这个家庭。2003年6月,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范阳成功应聘,成为明秀南社区的一名劳动保障协管员,爱人也和别人一起在安吉林村承包了一块鱼塘。现在,两夫妻月收入加起来近千元,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


  2003年以来,全市帮助2000多户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雪中送炭

 

  2006年春节期间,南宁市政府领导亲自登门,为江南区五一东社区零就业家庭黄祖权一家送去了一个公益性岗位。对这个家庭来说,可谓“雪中送炭”。


  在南宁,“雪中送炭”行动,不仅仅这一次这一户。近年来,我市将一丝丝暖阳照着零就业家庭,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为载体,以开发就业岗位为手段,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发展家政服务、引进家庭手工作坊、开辟社区便民摊点、支持创业和灵活就业等方式,旨在消除这一就业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


  南宁市在零就业家庭工作中,创新就业服务方式,采取有力措施,把治安协管员、交通协管员、劳动保障协管员、市政设施维护员、开放型公园保洁员、物业管理和卫生保洁员、市场保洁员、小区保治护绿员、中小学生后勤服务、社区车辆清洗保养、宾馆或饭店保洁员、阳光早餐配送员等纳入了公益性岗位项目。并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优先安置零就业家庭中最急需就业的人员。各县(区)把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问题,作为主动稳定的重要措施来抓,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人员更是主动上门入户,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活动。2003年以来,全市共开发公益性岗位6500多个。公益性岗位已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缓冲区”,成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缓解生活困难的“避风港”。


  面对需求量日益扩大的家庭服务业,南宁市把家政服务作为发展就业的重要内容。2005年以来,全市新建了127个社区家政服务部。朝阳劳动保障事务所17个社区全部成立“社区家政服务部”,组织安排了1000多人从事家政服务工作。2005年月12月28日,西乡塘区召开全市首场“家政服务专场招聘会”,组织了500多名就业困难人员到场应聘,当天为150名就业困难人员落实了就业岗位。今年我市把家政服务“公司化”试点工作提上议事日程。4月13日,西乡塘区第一期月嫂培训班开班;5月30日,西乡塘区挂牌成立了“家政服务技能培训基地”和“乐满家政服务公司”,从而拉开了我市家政服务职业化、公司化、市场化运作的序幕。目前,西乡塘区已经依托家政服务技能培训基地举办两期月嫂培训班。第一期50名学员经过培训,有46名考取了育婴员执业资格证书,并有30名经过公司推荐从事月嫂等家政服务行业,有10多名自谋职业;第二期60名,8月16日全部参加资格证书考试,目前已有25名学员接到岗位预订书。


  我市还根据“家庭手工作坊”项目门槛低,操作灵活,不受时间、地点和年龄、技能等就业限制,深受大龄就业困难人员欢迎的特点,引进“家庭手工作坊”,扩大零就业家庭就业面。2006年初,南宁市劳动保障部门从引导和规范就业等方面入手,从广东大阳体育器材有限公司引进棒球加工项目,在西乡塘区建立加工基地,安置了108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目前,全市通过典型辐射带动,各县区引进“家庭手工作坊”项目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引进了中国结、圣诞树、灯饰加工、棒球缝制、鞋面珠饰等29个小手工加工项目,30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足不出户实现了“家门就业”。其中,江南区菠萝岭社区通过引进“家庭手工作坊”等方式,解决了135户零就业家庭人员的就业问题。


  同时,在加快城市建设管理服务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兴办各类市场和便民服务摊点。西乡塘区围绕小菜市、小摊点等便民利民项目,利用社区内一些路段开辟了4条“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一条街”,在营业时间的安排上非常灵活,从星期一至星期五晚上和星期六、星期天全天供就业困难人员摆摊经营,既有效避免了影响市容市貌和交通问题,又兼顾解决了4000多人的就业问题。

 

曙光在前

 

  惟进步,不止步。南宁市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在步步往前迈进:到2007年底,确保全市范围内在法定劳动年龄、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城镇‘零就业家庭’中至少1人实现就业,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户户有人就业,消除‘零就业家庭’;三年实现建成充分就业城市的目标。


  为了这一目标,南宁市在不断地加强政策引导,从就业技能到资金上给予很大的帮助。2004年,南宁市从各行业聘请24名专家教授和创业成功人士,成立“南宁市创业项目专家指导团”,开辟专家工作室,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提供创业项目、政策咨询等服务。通过定点“坐诊”和上门服务的方式,目前,为50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咨询指导服务。


  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解决创业资金问题,我市还积极推行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试点,今年,我市在去年秀湖、纬武两个信用社区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新成立18个信用社区,极大地提高了申领小额贷款的效率。西乡塘区秀湖社区零就业家庭莫成珍夫妇,通过社区信用贷款的支持在北湖菜市办起了水果店,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秀湖社区已有39名下岗失业人员申请了小额担保贷款,其中信用社区24人。通过信用社区、政策援助、就业推介等服务,该社区解决了58户零就业家庭就业。2005年,南宁市出台了给予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的政策,这项就业政策的突破,为广大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带来了福音。


  曙光在前。今年,我市下发了《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对零就业家庭开展摸底调查,分类造册、建立台帐工作;7月份,下发《切实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通知》,对零就业家庭提出了具体的援助措施,如为城镇零就业家庭中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1人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对零就业家庭成员通过灵活就业方式实现就业的,按规定给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对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就读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的,可按规定享受国家资助两年奖学金,资助标准每年1500元等。7月下旬,上林县就业服务管理中心挂牌成立了“双零”援助中心,8月份上林县又在塘红乡挂牌成立了“双零”援助中心,对零就业家庭的援助工作深入乡镇。


  同时,结合创建 “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强化社区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功能,帮助每一名符合条件的零就业家庭成员落实相关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强与财政、工商、税务、金融机构等部门的协调,为公益性岗位安置、企业吸纳、灵活就业的零就业家庭成员提供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零就业家庭成员自谋职业要求申领小额担保贷款的,简化有关手续,优先予以办理,落实各项税收和行政性收费减免政策。


  另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是,南宁市根据目前零就业家庭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需要,下一步将建立“就业援助呼叫系统”,开通12333就业援助呼叫热线,为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提供快速、高效、便捷服务,确保有就业愿望、且不挑不拣的就业困难人员3天之内实现就业。此外,我市将建立零就业家庭长效制度,通过对实现就业的零就业家庭成员跟踪服务,了解掌握他们的就业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就业稳定性。

 

  本文2007年9月26日发表于《南宁日报》,见报时有所删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