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敢叫石山换新颜

(2007-08-03 13:09:57)
标签:

社会/纪实

分类: 八桂播报
 

敢叫石山换新颜
马山县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走笔

 

敢叫石山换新颜

 

唐月仙在用沼气做饭。(陆波岸摄)

 

敢叫石山换新颜

 

敢叫石山换新颜


韦罗屯新修通的屯路。(陆波岸 摄)

 

 

  马山县境内多山,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人均耕地少,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是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重点县。


    有幸的是,各级党委、政府没有遗忘这方水土。今年初,自治区政府决定拨16亿多元,开展大石山区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马山获得上级给的建设项目总投资3亿多元,相当于这个县3年财政收入的总合。


    近日,记者在马山采访时看到,这里各族群众正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组织下,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展开轰轰烈烈的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誓用自己的汗水改变大石山区的面貌。

 

青山作证

 

  7月11日中午。马山县白山镇合作村岜苏屯。


  60岁的村民唐月仙正在厨房里做午饭,没有炊烟缭绕,不见柴火成山,这位慈祥的农村妇女洋溢着笑容告诉记者:“现在不同以前了,我们现在都用沼气来做饭煮菜,方便得很。”


  坐在客厅的丈夫韦元英耳有点背,但说起沼气池来话题不少。他说,他们家的沼气池是今年3月份县里实施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后开始修建的,现在已经竣工使用两个月了,感觉非常便利。“农忙的时候,我们下地一回来,就可以开火做饭煮菜烧水,不用上山打柴,真的很方便。”他说,现在的岜苏屯,几乎家家户户建起了沼气池,村民们过去烟熏火燎的做饭日子已经不复存在。而且,村民家里养猪基本上都是生喂饲养,他们上山打柴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


  “沼气池建好了以后,我们家的卫生条件也改善了很多,不像以前那样,家里苍蝇蚊子到处飞。”唐月仙说出了沼气池给他们家庭生活带来另一方面的变化。


  在马山,大部分各族同胞都感受到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给他们生产生活带来越来越大的变化。


  马山县古零镇新阳村韦罗屯群众,已经不再为进条坑坑洼洼的屯路所困扰了。记者来到这个屯采访时,只见一条蜿蜒于绿树翠竹间新建的进屯水泥路两边彩旗飘飘。“这条路是刚刚竣工的,想不到村民还搞这么隆重的通车仪式。”随行的县会战办官员说。


  村民没有理由不隆重。屯长黄汝桑说,韦罗屯共有120户5000多人口,多年来,该屯从210国道有一条延伸到屯里1.5公里长的主要通道,路面坑洼不平,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群众因出入不便,怨声载道。村民修建这条屯路的愿望直到今年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实施后,上级部门给他们拨了8万元的屯路修建款,他们的梦想才得以实现。


  路实实在在地改变了韦罗屯的生产生活条件。黄汝桑告诉记者,他们修了这条水泥屯路之后,还筹集资金修了一条1.8公里的环山机耕路,这条路现在也已经可以使用。


  “这条机耕路的那一头是360亩水田和100多亩旱地。过去没有这条路,我们去劳动都要依靠肩挑马驮。农忙时,村民要足足奋战一个多月,现在只有10天就可以了。”黄汝桑说,过去10袋米,一个人挑都要差不多1天的时间,一担米要休息几次才能挑到家。现在路通了,用三轮车拉,10分钟就可以把这10袋米给拉回来。“以前,把米挑完已经很累了,还要跑到田里去把打谷机抬回来。现在,连米带打谷机往车上一放,一次就可以把所有的东西拉回来了。”


  马山县7个被列入大会战工程建设项目的乡镇中心农贸市场已经一改过去基础建设滞后,市亭摊点年久失修,设置简陋,摆设混乱的局面。


  “新的农贸市场建成后,这里宽敞明亮多了,我们做生意舒服多了。以前的市场,一半都没有桌子,做生意都是摆地摊的。”在林圩镇新建的农贸市场,做了近20年牛肉生意的曾永联说。


  新建的林圩农贸市场,占地860平方米,投资10万元,在20天前刚竣工投入使用。每当圩日,马山、武鸣、平果三地群众都集聚在这里进行农贸交易。


  “沼气池多了,群众上山砍柴少了,我们已经不担心猴子不回来,我们担心的是猴子多了对农作物的影响。”马山会战办官员说。


  变化的不仅仅是山林生态,青山为证!

 

肃然起敬

 

  踏上马山大会战的火线,鼓角相闻,面对在这里奋战的人和所发生的事,记者心中荡起了别样的感受:肃然起敬。


  6月21日,马山县白山镇玉业村内仇屯级公路施工现场,两位女性在亲切对话。


  “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参加大会战怕不怕苦?”


  “我叫罗爱珍,我们屯8个女同胞都主动参与内仇屯路建设。虽然说在外打工每月也赚下八百近千块钱,但为了我们的屯路早日建成通车,我们愿意在家和大家一起干,再苦再累再危险也值得。”


  问话者是白山镇党委书记韦粤桂。答话的是21岁的内仇屯村民罗爱珍,她说出了很多放弃外出打工,愿意为家乡大会战出力的群众的心里话。


  玉业村内仇屯公路,总长1公里,是大会战新建屯路的项目之一。全县大会战项目开始实施后,女青年陆凤婉便与本屯在外打工的7个女青年电话联系,要求她们返乡支援公路建设,她的号召得到了姐妹们的积极响应。从4月18日开始,这些女青年相继返乡,成立一个由8人组成的义务修路组,主动“挑起”一段500米长工程难度最大的路面,她们不分脏活、重活,坚持和屯里的男女老少一样开挖土方,撬石开炮,样样都干得很出色。被屯里人赞为“公路建设上的娘子军”。


  韦玉桂初中毕业就外出在一家宾馆当服务员,三年多不参与干重活了,她出工的第三天就发现身体不对劲,经到医院检查,确诊为胸膜炎,医生建议她住院治疗,可她不同意,她让医生开药单后,立即返回家中休息,吃药打点滴,次日她拒绝乡亲们的劝阻,带病上工地和姐妹们参加建设了。


  “娘子军”个个是好样的。此前,高中毕业的蓝慧萍,已是广东东莞市大成鞋厂一名文秘,月工资2000元以上。然而,当在家的父亲写信要她回来参加娘子军突击队时,她毅然辞去高薪的岗位、离开了繁华的都市,回到玉业村的大石山弄,加入了屯路建设队伍。美丽、活泼、开朗的蓝慧萍是个有志气、有理想的姑娘,干活踏实能干,当地群众都建议让她再回都市生活,她一再表示,愿意把屯路建设好再考虑。


  “在这里虽然失去收入,工作也很累,但我们姐妹汇合在一起干活有趣,觉得这样生活和战都很有意义,心里感到很充实”。她说。


  与蓝慧萍一样,“娘子军”们把深深的爱无私地献给家乡公路建设事业。女青年蓝宝莲爱人患病,生活自理艰难,她每天早早起床煮了一大锅玉米粥,把中午的饭菜递到床头留给丈夫后,毫不犹豫地到工地上干活了。工地上,她总是抢在前头,干在险处、脏处,被姐妹们称之为无私无畏的“铁姑娘”。


  据介绍,马山大会战开始以来,就有2万多名在外打工的青壮年主动从北到南纷纷包车返乡投身于热火朝天的大会战项目建设。


  风钻机发出震耳的巨响,呛人的粉尘漫天飞扬,灰蒙蒙的施工现场人头攒动……马山县里当乡里当村琴东屯路建设工地上,演绎着一幅幅干群倾情大会战的感人场景。


  在一处险峻的建设工地,一名70多岁的原村党总支部书记蓝华辉正弓着腰汗如雨下地搬运石头。会战期间,这位年迈的老人几乎吃住在工地,不计报酬地全身心投入到屯路建设中,为的是早日修通屯路,早日摘掉穷帽子走上致富路。


  里当乡琴村屯、琴东屯距离乡政府驻地8公里,两屯共63户296人。多年来,两个屯的群众仅靠一条崎岖的山村小路与外界联系。落后的交通状况严重地制约了两个屯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不见硝烟,胜似硝烟;不是战场,酷似战场。大会战一线,这里的干群正在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和传统的愚公精神改变着马山,改变着马山人的命运。

 

本报记者陆波岸

 

  本文2007年8月3日发表于《南宁日报》,见报时有所删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