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稿:中国一个大石山区贫困县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07-07-28 17:32:55)
分类: 八桂播报
 

特稿:中国一个大石山区贫困县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日期:2007-07-28]

 

特稿:中国一个大石山区贫困县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陆兵(中)、副主席孙瑜(左)、原河池市委书记梁胜利(右)参加都安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大会战的劳动。

 

    香港文汇报广西网7月28日电(陆汉魁  陆波岸  谭云鹏  卢潘壮)位于广西中西部的都安瑶族自治县,是典型的“石山王国”,典型的特困山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重点县。

 

  全县石山面积3634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总面积4095平方公里的89%,“九分石头一分土”,素有“石山王国”之称;全县63.17万人口散居在15000多个弄场;耕地面积30810公顷,人均耕地仅0.74亩,且绝大部分是石缝地,旱涝灾害频繁。全县不通路的自然屯有4836个,占全县的67%;未通四级公路的行政村123个,占49%;未通电的行政村19个,占7%;有23.5万人饮水不安全,占全县农村人口的40%。


    中共各级党委、人民政府并没有遗忘这方水土。今年初,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拨16亿多元,给广西都安、大化等5个大石山区贫困县,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要让这里的瑶寨壮乡换新颜。都安瑶族自治县获得上级给的建设项目总投资3亿多元,相当于这个瑶族县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合。

 
    近日,记者在都安采访时看到,这里各族群众正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组织下,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展开轰轰烈烈的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立誓发扬‘雄心征服千层岭,壮志压倒万重山’的都安精神,用自己的汗水改变大石山区的面貌。

 

 特稿:中国一个大石山区贫困县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大石山区基层干部想方设法为民办实事

 

    6月13日,负责帮助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兴乡古潮村联系屯级路物资的退休干部蒙金利,来到县大会战办公室办理屯级路物资申领手续,仅仅10多分钟,工作人员为他办完了所有的手续。

 
    “就在上个月,为了办理古潮村屯级路项目物资的申领,我就跑了县里几家单位,足足两天才办完。现在简便多了,集中办理了审批手续,省去了许多时间。”这位老实厚道的退休干部说。

 
    两天,单单算上班时间,就是16个小时,换算成分钟就是960分钟。同一个人办理同一件事情,前后所用的时间相对比,足足差了9.6倍。

 
  “这些措施缩短了我们的办事时间,促进了大会战项目的进度,我们群众在这些措施中得到了大大的好处。”当地群众高度评价该县大会战项目手续集中办理审批制度,他们认为这些优质、快捷、高效的服务,是当地党委、政府转变作风、提高效能的具体体现。

 
  县委、县政府政府机关工作效能在“提速”。这是因为都安把机关工作的“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融入了大会战建设中,折射出了当地党委、政府 “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为民谋福利的承诺。

 

特稿:中国一个大石山区贫困县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县委书记黄瀚影(左)和县长韦绍仕共同按下项目启动爆破按纽。

 

  “开展五县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解决石山区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和薄弱的基础设施问题的实际行动。这次大会战,对我们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我们必须牢记职责,恪尽职守,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昂扬斗志,发扬‘雄心征服千层岭,壮志压倒万重山’的精神,克难攻坚,扎实推进大会战各项工作。” 1月19日上午,中共都安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黄瀚影在都安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誓师大会发出号令。

 
  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也韦绍仕激励会战将士:“开展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汇聚千万人关注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我们重负在肩,责无旁贷。”


  两位县“父母官”的话,奏成着一个最强音:绝不能辜负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厚爱,绝不能辜负都安63万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期盼。

 

  5月31日,都安瑶族自治县拉烈乡崇业村东抗屯及附近乡村的上百壮瑶同胞欢聚一起,庆祝这个山村历史上最难忘、最值得喜庆的盛事:他们祖祖辈辈盼望通向山外的公路——弄豆至东抗屯级路动工建设了。

 

 特稿:中国一个大石山区贫困县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东抗屯是拉烈乡比较偏僻的山村,位于拉烈、菁盛、百旺3个乡的交界处,交通极不方便。千百年来,该屯及附近壮瑶群众出行走的是一条崎岖的山路,村民进出运输全靠肩挑手提。大会战中,县政府决定拨出7.5万元修路款在这里修一条连接3个乡的1.5公里屯级公路,解决这个山村及其附近乡、村、屯87户525个壮瑶群众出行难问题。

 
  开工当天,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派驻到都安工作组组长罗远光副处长、都安县委、县人民政府机关广播电视局、县扶贫办、县文联等单位领导,不辞劳苦,不怕高山深弄,长途跋涉到场参加这个项目的开工庆典,和各族群众一起修筑公路。

 

特稿:中国一个大石山区贫困县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派驻到都安工作组组长罗远光(右一)和各族群众共同修公路。

 
  开工庆典后,75岁的壮族老人韦显权平日滴酒不沾,可这天他却频频举杯,给山外来的客人敬酒。


  他说,这条山路能修通,他实在高兴。另外,他到这把年纪了,还没见过为修1.5公里的路有这么大的场面,有这么多领导的关心。可见,上级党委和政府没有忘记住在深山老弄的少数民族同胞,他们在为山区人民谋福利。

 
  “加强基础建设,敢向崇山开富路;实施公路会战,誓将峻岭变通途。”这幅大红对联挂到在弄豆至东抗屯级路工地这个偏僻的地方,不仅仅给这里民众一个表态,更昭示了这个瑶族县干群实施大会战的信心、决心—— 他们,不辱使命!

 

       中国农民依然用艰苦奋斗精神建设家园 

 

  踏上都安大会战的火线,鼓角相闻,面对在这里奋战的人和所发生的事,记者心中荡起了别样的感受:肃然起敬。

 
  “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把路修好。”在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庙乡地同村弄江至上木屯级路修建现场,66岁的村老支书罗善辉说得很坚决。

 

特稿:中国一个大石山区贫困县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都安修建澄江排涝工程。


  老支书所在的弄江屯是东庙乡最偏僻的自然屯之一。这条屯级路开工建设以来,他带领两屯30多户居民73人一直奋战在屯级路的工地上。最让人敬佩的是,今年初,罗老听说大会战要开工,立即打电话把在广东务工的儿子、儿媳叫回来参加大会战。现在,他和老伴、儿子、儿媳、孙子全家5口人全部上阵修路。

 
  每天一大早,罗老一家人就来到工地上,他和儿子砌石块、老伴和媳妇填土方,为了抢进度,他们中午也顾不上休息,吃住都在工地上。他们端出从家里带来的饭,用开水烫热,便是一顿午饭。罗老风趣地说,“修路和打仗一样,吃完干粮继续战斗!”13岁的孙子放学回来,就到工地上帮工,送开水,伴浆料,搞测量,胜似一个大人。全家人既分工又合作,挥汗如雨,每天都干到天黑了才收工回家。

 
  由于屯级路上级投入有限,罗老一家又自筹了近3000元钱,用来购买施工物资。上级拨付的施工水泥只运到2公里外的村级路上,每几天就要派一些人去挑回来,罗善辉不顾年迈,主动请缨和年轻人一起去挑水泥。同屯的人都劝他不要去,可罗老还是坚持要和大家一起战斗。有一次,罗老因年岁高劳累过度,差点昏倒在工地上……同屯的人叫他休息一下,不要硬撑,罗善辉却说:“不要紧,你们也歇一下吧,我能行。”

 
   7月6日上午,都安东庙乡府干部小蒙托运一大箱大会战物资从县城往东庙乡赶,当摩托车驶到14公里外的地苏乡丹阳村时,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由于忘记带上雨衣,为了不让物资被雨淋,情急之下,小蒙把车开到路边的一个居民房檐下躲雨。

 
  房屋的主人、一位中年妇女关切地问道:“年轻人,身体湿透了,进屋坐坐,等雨停了再走吧。”可是,小蒙车上的那一大箱东西正是东庙乡三力村沼气池建设急需的物资,那边数百群众正在等待着呢,无论如何一定要在当天上午前把物资及时送到群众手中。听说是大会战急需物资时,这位中年妇女笑了:“我这里有件雨衣,你先拿去用吧,我们老百姓支持大会战。”接着,她拿出一大张帆布来亲手帮小蒙包盖好摩托车后架上的大箱物资,将一件崭新的雨衣递到了小蒙的手中。


  小蒙托运的物资终于顺利送到了12公里以外三力村群众手中。小蒙和当地群众始终惦记着丹阳村路边的那位素不相识的好心人。经过多方打听,这位热心人名叫韦小丽。

 
  该县拉烈乡崇业村加向屯残疾人黄怀观,把90岁高龄的老母亲、同样是残疾的老婆和两个小孩留在家里,带着同屯几个壮族农民,又是爬山又是赶车,赶30多公里的路来到都安县城,再转车爬山30多公里进入都安东庙乡一个偏僻山村,参加那里的屯级公路建设大会战。搬运着修路工具,从深山横过县城再到另外的深山修路,他们的理由就是:支持大会战!

 
  在拉烈乡崇业村弄豆至东抗屯级路修建现场,年近60岁的村支书黄勇带领各族群众战得正酣。72岁的壮族老人黄瑞祥自开工以来,不管气温有多高,每天都坚持上工,和年轻人一起撬石头、砌弯道,战斗在大会战的最前线。黄家兵是这条屯级公路修建中最“搏命”的一个,整天汗如雨注,早出晚归,整个人被晒得像烤鸭一样。他们的午饭都是自己带来,在中午歇息透气的几分钟里就地解决,就是抽烟的时间,也是嘴里刁着一支烟,手里抡着大磅锤砸打石头。“我们整天拼命干,如果要说工钱,到外面去赚的还要多,而且有时候干活还比较轻松,不像修公路这么费力,但为了改变自己的家园,我们没有什么怨言。”这个工地上另外一个修路工人陆仕说出了他们整天晒烤着太阳,坚持修路的理由。

 
  如今,都安山区各族干部群众正在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改变他们的家园,改变他们的命运。

 

(配文照片为陆汉魁、陆波岸摄)

 


责任编辑:陆汉魁 
来源:香港文汇报广西网  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广西奇石共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