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边检站的“编外指导员”

(2007-07-25 09:12:22)
分类: 社会纵横
 

边检站的“编外指导员”

 

边检站的“编外指导员”

 

“兵妈妈”吕英与战士们亲密无间。

 

  镜头锁定每年老兵退伍时。南宁火车站。军乐激昂,汽笛长鸣。


  一群退伍战士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情,紧紧抱住一位中年妇女,泣不成声:“妈妈,我们舍不得您啊!”在场的人们无不为之动容,潸然泪下。


  “妈妈”名叫吕英,47岁,南宁航道管理处工会副主席,一名军队转业干部的妻子,曾经长期随军在营房生活,有着太多太深的情结。1996年7月,她所在的单位与南宁边防检查站结为警民共建对子后,她把“部队情结”发挥得淋漓尽致。11年来,不论单位的领导换了多少轮,吕英都肩负组织双拥共建活动的重任,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将一腔深情倾注在关心战士的教育成长中。


  在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到来之际,记者来到江南区,和这位“妈妈”以及她的“儿子”们零距离接触。

 

 “慈母”情深

 

  每年新兵入伍时节,都是吕英履行新一轮“兵妈妈”义务的开端。一名年仅16岁的河南籍新兵,入伍后一段时间闷闷不乐,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引起了吕英的注意。


  她与这名新兵拉家常,问长问短,了解到新兵家境很富裕,他是独生子,从小就养尊处优,从不用动手做家务,从学校毕业后,没有过当兵的念头。父母为了培养他自立于世的能力,“强迫”他当了兵。吕英对症下药,从部队生活谈到将来的社会生活,从价值观谈到人生观,娓娓道来,还打电话到新兵的老家,与他的父母交流,双方配合,终于使这名新兵醒悟振作,后来成为一名优秀战士。


  来自五湖四海、远离父母家庭的东西南北兵,也许是对“刻板”的军营生活一时不适应,也许是对同为男性的长官有一种敬畏的心理,也许是心底里还保留着一丝“恋母情结”。这些,吕英都深为理解。她以一位慈母特有的细腻情怀,将对子弟兵的关爱,化作柔声细语,汇成涓涓细流,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战士们的心田。


  新兵过了入伍关,向着“钢铁战士”的目标迈进了,吕英打心眼里高兴。然而,和人生道路一样,部队的生活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考学(考军校)就是考验战士的又一道“坎”。


  边检站后勤处副处长侯旭给记者讲述了一件事:广西永福籍的战士小黄文化基础比较好,在部队表现也不错,希望通过考上军校得以深造,再次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报考后,他心里又忐忑不安,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


  怀着矛盾的心理,他复习迎考的热度骤然“降温”。这时,“兵妈妈”悄然来到他身边,给小黄讲述了前几年“兵哥哥”去除杂念,经过拼搏考上军校的例子。“妈妈”的话语开启了小黄的心扉,他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军校,毕业后在柳州边检站当上了一名干部。对于想考军校但家境困难的战士,吕英总是慷慨解囊,借钱给他们解除燃眉之急。


  广西北海籍士官小赖与柳州姑娘谈恋爱,因为平时工作忙照顾得少等原因引起了双方的误会,小赖情绪很低落。面对“儿子”的“感情危机”,吕英以“婆婆”的身份给小赖的女朋友打电话,使他俩尽释前嫌。


  11年来,战士思想有了“疙瘩”单独找她求助的就有100多人次,集体做思想工作的更是不计其数。对于战士的思想教育,吕英并不是“单干”,她经常与边检站特别是监护中队的领导互通情况,交流做思想工作的体会,部队领导虚心接受了她的建议,改进了工作的方式方法,官兵关系更融洽了。

 

“妈妈银行”

 

  对于“儿子”们的日常生活,“妈妈”可说是操尽了心。看到有的战士花钱大手大脚,吕英开办了“妈妈银行”,为每名战士建立存折,代战士将每月的津贴存起来,存折由她保管,根据战士的需要,经“妈妈行长”一支笔审批使用,到战士退伍时全部退还存款。


  这做法得到“儿子”们的赞赏,都说:“钱存在‘妈妈’那里,我们最放心!”士官小阳退伍时拿到4000多元的存款后高兴地说:“存款加上退伍费,我创业有本钱了!”


  论家境,吕英不算富裕,丈夫在企业工作,小孩在读大学。但无论是考军校,还是就业,战士在经济上有困难,她都或借或赠,鼎力相助。“妈妈”对“儿子”们倾尽了心血,不求回报,但“儿子”们都想涌泉相报。每年除夕的年夜饭,战士们都把吕英请来,举杯祝福“妈妈”一生平安。而“妈妈”也给每个“儿子”发了一个小封包。母亲节,战士们纷纷给她发祝福的信息。每当有了开心事,像打靶取得好成绩、考上军校、退伍后创业有成等等,战士们想到要与之分享快乐的第一人就是“妈妈”,打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妈!”。退伍战士只要有机会来南宁,都要来探望“妈妈”,在“妈妈”家吃饭或请“妈妈”到外面吃饭。


  每年的老兵退伍前夕,是战士思想容易波动的时期。有的战士在“走”与“留”这又一道“坎”前左右为难:“走”,就要马上面对就业的问题;“留”,又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


  这时,又是“妈妈”替他们解了难题。在战士退伍前一个月,吕英常到部队走动,了解战士的思想状况。“无论是当士官,继续留在部队,还是退伍回乡,只要自己能把握机遇,都同样有出息。”吕英常常举出前几年“兵哥哥”“走”与“留”的成功例子,说得战士们心悦诚服。


  “儿子”们退伍后无论走到哪里,都牵挂着“妈妈”的心。吕英不是那种只讲大道理的人,她还以实际行动为退伍的农村兵解除后顾之忧。广西南丹籍的士官小梁退伍后“回流”南宁找工作,一时没有着落,就找上门向“妈妈”“诉苦”。吕英在好言安慰之余,又积极牵线搭桥,得到本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先后安排3名退伍战士在本单位当临时工,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桂林籍的士官小阳回乡务农一段时间后,“回流”南宁找工作。吕英根据小阳的特长,引导他开羊肉店的主意。小阳不负“妈妈”的期望,当上了羊肉店的老板,生意红红火火。


  边检站的领导都感叹说:“退伍兵我们部队也管,但是说起他们的行踪、电话,还有现役战士的思想状况,有时候吕英比我们还清楚,说她是边检站的编外指导员,一点也不夸张。”


  吕英倾情双拥共建工作的义举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她连续多年被评为南宁市双拥工作先进个人。“将来我老了,还要继续当‘兵奶奶’!”吕英深情地说。

 

本报记者陆波岸 通讯员王宗骏 文/图


  本报2007年7月24日发表于《南宁日报》,见报时有所删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