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我的真心放在你的手心

(2007-04-03 17:18:19)
分类: 社会纵横

 

让我的真心放在你的手心

让我的真心放在你的手心
让我的真心放在你的手心
 
在真情关爱下,孤女卢春艳(右一)笑得多开心。
  7年来,马山县财政局情系孤儿,真情助学,搅热了人间真情,点燃了希望之火,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扶贫济困、共建和谐的奉献之歌。

七载扶助,孤女终圆大学梦

  卢春艳是不幸的,她是孤儿。卢春艳又是幸运的,马山县财政局的真情扶助不仅让她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还圆了她的大学梦。
  卢春艳是马山县古零镇乐平村人,幼年父母双亡,和年迈的老奶奶相依为命。艰难的生活并没有压倒活泼开朗的卢春艳,奶奶年迈,懂事的卢春艳一边照顾奶奶一边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2000年,卢春艳小学毕业后,年迈的奶奶病倒了,突如其来的病魔把这个艰难困苦的家庭推进了绝望的境地。当时正值马山县财政局挂点乐平村,局领导在下乡检查指导工作的时候,听说了这件事,走访了这个特殊的家庭。同志们被这个自强不息的小女孩深深打动,当即达成共识,每人从工资中挤出一点钱,共同负担卢春艳的学习及生活费用,不让她因贫困而失学。
  解决了卢春艳的学习费用,县财政局的同志们又在生活上对她关怀备至,经常关心她的学习情况,及时解决她的生活困难。逢年过节,局领导还亲自上门慰问。在县财政局的资助下,卢春艳安心地读完了初中。
  2003年,她中考成绩优异被推荐到广西希望高中就读。就读希望高中期间,卢春艳的学费全免,再也不用为每学期的学费发愁了。但财政局的同志们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她,该局组织妇女干部组成的“爱心小组”经常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她家里解决急需的难题。每到放假的时候,还到她家里和她谈心,鼓励她坚强面对困难。几年来,卢春艳和财政局的同志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经常从学校写信到财政局说说她的学习生活情况,问候财政局的叔叔阿姨们。每次收到她的来信,财政局的同志们都很欣慰,一一传阅这封意义非同寻常的书信。
  2006年秋,卢春艳高中毕业,以596分的好成绩考上河南大学,并获得3000元的奖学金,但这还远远不能解决她第一学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喜悦刚上心头,卢春艳和70多岁的奶奶又陷入了绝望之中。
  一直关心扶助她的县财政局又一次伸出了援助之手,全局干部职工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扶助卢春艳圆大学梦,仅一天就把捐款1160元送到了卢春艳的手中。开学的日子,卢春艳带着众人的关爱,走进了梦想中的大学校园。财政局的同志们表示,他们将尽已所能继续帮扶卢春艳,直到她大学毕业能够自立。

倾情帮扶,孤儿上学又安居

  孤儿黄文利、黄文华兄弟做梦都想不到,自己不但能像别的孩子一样安心上学,还住上了宽敞明亮的钢筋混凝土平房。这是马山县财政局倾情帮扶的结果。
  2004年初,马山县财政局领导在挂点的古零镇羊山村调研工作的时候,听说了孤儿兄弟黄文利、黄文华的事情。局领导带领干部职工们走进了孤儿黄文利兄弟俩的家。
  这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家。12岁的黄文利和11岁的弟弟黄文华无助的眼神、阴暗破旧的瓦房、家里一贫如洗的悲惨境况让财政局的同志们揪心不已,纷纷捐物捐钱,给这两个孤儿献爱心。孩子就是未来的希望,急需解决的是他们的上学问题。从当年年初,每学期开学,县财政局的财务人员都亲自到学校为这孤儿兄弟交学费。一来二去,学校把兄弟俩的成绩单、家庭汇报书、开学通知书都寄到了财政局。同志们笑称“财政局多了两个儿子”。
财政局领导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孤儿兄弟俩的危房问题,他们摇摇欲坠的房子再也经不起风吹雨打。经过调查研究,马山县财政局从经费里挤出资金1.3万元,并联系民政部门帮扶,为孤儿兄弟建起了一座两间的钢筋混凝土平房。为给孤儿一个安全温暖的家,从设计、备料、开工到建成,财政局党组当起了孤儿兄弟的家长,局党组一班人来回奔波,操心劳神,用真情为他们撑起了一片蓝天。
  2005年春节前几天,孤儿安居房建成入住的日子,在局党组班子的带领下,财政局的同志们像自家进新房一样,买了锅碗瓢盆筷等日常用品和肉、果、菜来到孤儿兄弟俩的家,庆祝孤儿新居落成入住,教导、叮嘱孤儿料理生活。一句句真情叮咛,一颗颗关爱之心,温暖着这个孤儿的家,让孤儿兄弟俩幸福落泪。
  此外,县财政局还向民政部门反映、落实了民政救济补助,保证了孤儿俩的基本生活费用。财政局负责人表示,不管有多大的困难,财政局一定帮扶这兄弟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如果他们考上高一级学校,财政局还将继续帮扶。
设立基金,真情传递希望

  今年大年除夕的前一天,在家家户户忙着采购年货、准备过年的时候,马山县财政局在百忙之中没有忘记卢春艳、黄文利、黄文华这三个孤苦无依的孤儿。
  局领导带领同志们,给他们送去了大米、花生油、面条、猪肉、水果等年货,还送上慰问金。孤儿的家里传出了一阵阵欢声笑语,洋溢着暖暖温情。这是几年来马山县财政局在大年前夕的“必修课”——让孤儿过上开心祥和的春节。
  财政局负责人说,这不是作秀,我们只希望通过帮扶让他们感受真情,点燃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点燃他们勇敢走出困境,努力拼搏,回报社会的希望,为共建和谐社会尽点力。正是基于这个希望,马山县财政局的“爱心助学”不只是停留在一时的行动上,他们建立了“爱心助学”的长效机制,设立了以“让关爱成为习惯,帮扶贫困学生”为宗旨的“爱心助学基金”。“爱心助学基金”每年组织全局干部职工捐款至少两次,帮扶挂点村面临失学的贫困学生。
  锦上添花诚可贵,雪中送炭更难求。济困助学,献出的是真情,传递的是希望。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和谐美好的人间。             
本报记者陆波岸  通讯员蓝金葵 黄丽君  文/图
本文2007年4月3日发表于《南宁日报》,见报时有所删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