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八桂播报 |
秣马厉兵为“两基”
宾阳县积极迎接国家“两基”评估验收工作
今年6月,我区将接受国家“两基”评估验收。作为受检县之一的宾阳县根据迎接国家“两基”评估验收工作的有关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近日,记者在宾阳县采访了解到,该县“两基”工作基础扎实,全县上下正秣马厉兵做好迎接评估工作,打造教育品牌。
18年奋斗,全力打造“两基”工程
18年,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可以成长为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宾阳,直到今天,已经花了整整18个年头打造“两基”工程,为振兴一方教育事业全力打拼。
18年前的1989年,宾阳县委、县政府就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带领全县人民全力打造“两基”工程。1996年,宾阳县率先在原南宁地区通过了自治区评估验收,并得到了原国家教委的确认。
“通过自治区的‘两基’评估验收只是宾阳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宾阳的‘两基’工作还应该再上一个新台阶。”宾阳人没有在成绩上原地踏步。从1998年起,宾阳县委、县人民政府都把教育作为每年的十大重点工作来抓。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水平。
据介绍,1997年到2006年,全县共完成教育基础设施投资22866.23万元,极大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全县中小学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中等教育发展更为迅猛。2006年,高中在校生由1996年的4839人发展到17651人,初中在校生发展到54271人。同时,大力扶持民办教育的发展。目前,全县有民办高(完)中2所,初中5所,小学4所,在校中小学生6172人。为优化整合小学教育,该县通过危改工程的实施和撤点并校工作,几年来先后撤并了15所初中、474个教学点。目前,很多村委只集中办一所学校,大大优化了教育资源的配置,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坚决治理乱收费,规范学校收费行为,组织实施“两免一补”工程和“扶贫助学”行动。相关统计显示,三年来,全县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共有69378人次,金额459万元。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深入企业、工厂查处使用童工现象,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教职员工每学期开学前后两次在全县开展“走千家进万户”家访活动,依法动员家长送学龄儿童少年入学就读,并通过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吸引学生、留住学生。积极解决贫困生入学难问题。县政府从2005年起将扶助300名贫困中小学生入学就读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来抓。2006年8月,县政府发动全县各单位、工商户、个体老板、社会各界人士为2006年贫困大学新生捐款,共资助了30位贫困大学新生上学,让他们圆了大学梦。黎塘镇建立扶贫助学基金会,每学年资助140名贫困生上学。大桥镇大程村成立了“程氏扶助贫困生基金会”,从2005年秋学期开始,每年资助30名贫困生上学。
值得一提的是,该现认真办好农村成人技校,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当年宾阳县青壮年非文盲率已达99.99%。从那一年起,该县的成人教育工作重点已由扫盲为主转向以现代先进适用技术为主的教育培训。全县16个镇(乡)都办有农民成人技校,定期邀请领导、专家对农民进行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和经营等方面的科技培训。几年来,各镇(乡)成人技校共培训农民11万人次,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500万投入,加强“普实”建设
1500万元,对于百万人口的宾阳县来说,人均达到15元。宾阳县今年单单投入“普实”,就将达到1500万。
宾阳县的“两基”工作经历了多年的风雨兼程之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于2005年顺利通过了自治区“两基”工作复查。标志着该县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据了解,1996年“两基”验收达标后,该县始终把“普实”工作纳入全县“两基”巩固提高的总体规划中,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两基”同步规划,同步实施。2000年以来,该县逐年加大对“普实”经费的投入,千方百计完善各种功能室,购置了大量的仪器、器材和图书等,六年来累计投入经费7800多万元。全县中小学已配备专(兼)职实验教师1070人;建成实验室364间,总面积24147平方米;各类功能室1251间,总面积50211平方米;图书柜架1865个,现有图书180.4万册;完成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项目建设846个。全县“普实”工作基本做到建设符合标准,装备综合配套,2005年12月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的评估验收。
此外,该县逐步建立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近三年来,县财政对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职工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也在逐步增长,从2002年起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一管理和发放,做到按时足额发放,没有拖欠现象。
但宾阳县的“两基”和“普实”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诸如: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基建欠债仍然居高,繁重的债务严重制约学校的发展;代课教师清理辞退工作仍未完成;镇(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部分学校办学条件较差。部分中小学校舍紧张,教学用房不足导致班额过大,个别初中每班达到80-90人,甚至100人;学校设施设备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所需的技术装备不完全适应的问题。
有关负责人表示,为认真做好迎接国家评估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该县将进一步克服困难,扎实做好“两基”各项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教育欠债问题,各学校将积极开展“走千家进万户”家访活动,依法动员家长送学龄儿童少年入学就读。要通过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吸引学生、留住学生,确保初中和小学在校生辍学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以内。
同时,该县还将多渠道筹措“普实”经费,用于购置与现行教材相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在现有基础上,该县2007年计划再投入1500万元,进一步加强“普实”功能室建设和充实“普实”装备,确保达到国家评估验收标准。
本报记者陆波岸
本文2007年3月15日发表于《南宁日报》,见报时有所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