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八桂播报 |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广西马山县把实事好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广西马山县把实事好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潺潺清流进农家。(陆波岸
摄)
地头水库保增收。(陆波岸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截至12月19日,马山县今年乡村道路、农田水利、生态文明村和沼气池建设“三大会战”项目共建成乡村道路11条22.2公里、桥2座50米,完成水毁修复工程2项,建设生态文明村8个、沼气池2500座,完成任务均达100%。至此,该县全面完成了实施三年的“三大会战”任务。
截至12月20日,马山县今年共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的结核病人为246人,好转人数为207人,好转率为96%。
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第一信号,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马山县把实事好事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三年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村18个、沼气池5000座、公路299.67公里
相关观点: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矛盾是多方面的,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马山行动:在为民办实事工作中,把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逐步迈向小康的一条重要途径。
马山县为民办实事,让各族人民群众得到真正实惠的首推“三大会战”:偏僻的瑶乡通上了柏油路;千百年来饮水困难终于解决;普通农家都是干净、整洁的。
2004年开始实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大会战”,是南宁市委、市政府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业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举措。
三年来,马山县委、县政府把“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群众观贯彻“三大会战”工作始终,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扎实开展“三大会战”,完成建设项目102个,完成总投资12089.46万元,建成乡村道路55条299.67公里(其中油路5条169.07公里,村屯道路50条130.6公里),完成农田水利项目25个,建设生态文明村18个,沼气池5000座。截至12月19日,该县今年乡村道路、农田水利、生态文明村和沼气池建设“三大会战”项目共建成乡村道路11条22.2公里、桥2座50米,完成水毁修复工程2项,建设生态文明村8个、沼气池2000座,完成任务均达100%。至此,该县全面完成了实施三年的“三大会战”任务。
据介绍,在今年为民办实事工作中,该县在白山、古寨、里当、林圩、双联、州圩等6个乡镇、村实施电话村村通工程。目前,项目已完工,全县151个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电话。该县还为分散居住的无房或危房五保户修建住房100户,为208对农村新婚夫妇免费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这些为民办实事的目标任务都已完成。
一年奋斗,残疾危改110户、康复服务2300人、安排就业92人
相关观点:当今世界流行一种新的残疾人观,那就是以什么样的观念对待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全世界的共同呼声,对于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形成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营造充满活力的社会氛围、维护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马山行动: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给予高度重视,以尊重、全面发展的观念去看待残疾人,认真抓好残疾人的康复、扶贫、就业、教育等各项工作,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群给予热切关注。2006年,该县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共同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残疾人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残疾人事业是文明崇高的事业。马山县办好这项实事好事,用欢笑和幸福共同编织和谐社会的梦想,让关爱在你我他手中传递,让幸福陪伴每一位残疾人。
今年6月份,马山县正式启动脑瘫、智障儿童社区康复服务项目。9月初到10底,该县有关部门配合自治区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派出的医生,对全县11个乡镇0至14周岁疑似病例儿童490人进行初诊评定,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确定脑瘫儿童137人,智障儿童109人。11月10日,该县选送了25名较为典型的脑瘫、智障儿童到自治区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进行康复训练。据统计,全县今年共有2300多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其中,160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25名脑瘫智障儿童参加康复训练,大腿小腿假肢装配8人,25名残疾人领到了轮椅。
今年,马山县还扶持110户贫困残疾人发展养殖业,受扶持人数达436人。其中扶持30户养兔,80户养种鸡,扶持总金额达3万多元,此外,该县对持有《残疾人证》评定为二级以上的城镇残疾人做到“应保尽保”。全县共有117人享受低保待遇,每人每月可领取150元的保障金。在农村,全县共有967人享受低保待遇或临时补助待遇,每人每月可领取不少于76元的保障金。
马山县残疾人就业培训成绩喜人。全县今年共安排残疾人就业92人,劳务输出40人。举办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班3期,参加培训的残疾人106名。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30万元。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5件,接待残疾人及其亲属来信来访138件次。
本报记者陆波岸
本文2006年12月28日发表于《南宁日报》,见报时有所删改!
前一篇:居民增收 消费增长
后一篇:神象若无恙 当惊绿城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