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心小屋  心灵家园

(2006-12-29 09:53:37)
分类: 社会纵横
知心小屋  心灵家园
——记马山中学心理辅导室
 
知心小屋 <wbr> <wbr>心灵家园

师生正在校园小花园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黄乃兴 摄)
 
知心小屋 <wbr> <wbr>心灵家园

师生正在校园小花园倾心交谈。(黄乃兴 摄)

  打开心锁,让潮湿的心灵晒晒太阳,让心理永远阳光明媚,让生命如花绽放……

  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性实验学校——马山中学心理辅导室的铮铮誓言。才走过短短的一年历程,如今这个农村中学的心理辅导室已成为学生的心灵家园。
 
开拓学生阳光的心理世界 
 
  人的成长最关键的因素,往往不是智力,而是心理。

  基于这个意识,马山中学早在1992年就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并于当年成立心理辅导工作小组义务为全校的学生服务。2005年9月,该校以“心与心相通,心与心相悦,心与心同行”为宗旨的心理辅导室正式成立。

  马山中学心理辅导室由黄乃兴、李艳红老师负责。黄乃兴老师主管、从事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心理辅导经验,还多次参加区内外中小学校校园心理咨询技术短期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辅导技巧和方法。2005年6月,加入广西心理卫生协会,成为该协会会员。李艳红老师在大学期间,系统地学习了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辅导技巧和方法。

  为和学生一起走进阳光地带,让学生拥有灿烂晴空的明天,黄老师和李老师以心理健康课为中心开设第二课堂,还在周末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和校园小花园举办“你我互助”小组的心理康复活动,放演《最贫穷的哈佛女孩》、《追梦赤子心》、《光荣之路》等励志电影,帮助同学们重拾信心,重整心理,回归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生活;利用每月两期的校刊开设心理知识专栏,普及心理常识,帮助解答心理困惑;有效利用校外资源,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到学校给师生们讲学。

  今年10月是“心理健康宣传月”,马山中学邀请中华行为医学会广西分会常务副主委、广西心理学专家、心理学教授王翔南到校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讲学。在演讲中,王教授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以周围同龄人的故事为例,向同学们讲述了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生理方面的问题及应对的方法,引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极大地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面。
 
为了学生回归正常学习生活
 
  “当悲伤的时候/请打开你的心门/和我一起去看/阳光灿烂。” 

  为拉近辅导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师生并肩走进温馨的家园,马中的心理辅导室以真诚为主线,以友善为桥梁,为学生增设了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网上心理咨询等服务活动。
在工作过程中,细心的黄老师和李老师发现,有的学生因学业太繁重、竞争太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而使得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的因学习成绩无长进而苦闷徬徨;有的与同学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与教师的关系因种种原因而引起困惑,招来烦恼;有的感情出现了偏离,人生出现了迷惘,感到生活很无奈……对这些学生,黄老师和李老师都会真诚地站在他们身边,增加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也会积极地和同学们设计未来的蓝图。对一些心理问题已造成心理障碍的学生,则通过个别辅导来疏导,进行及时地干预,有效地帮助他们走出心灵困境。

  有个手部残疾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好,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但是因为担心即使考上大学也没学校录取,该生变得郁郁寡欢。黄乃兴老师闻讯后,主动找到该学生,耐心地开导他、激励他。当得知县残联能和有关部门协调,确保残疾生也能上大学后,黄老师还三番五次跑到县残联进行咨询、沟通。见黄老师这么关爱自己,该生甩开心理包袱,发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广西财经专科学校。

  有个高一学生,初中时学习成绩是全校第一,但到马山中学后,发现自己不过位居中游。巨大的心理落差,让该生感到很自卑,变得不爱读书,老想外出打工,对老师同学也总是采取回避态度。当该生找到李老师求助后,针对该生心态没调整好这一症状,李老师引导其进行“换位思考”,并让其写“心灵日记”。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该生就恢复了正常心态。

  今年11月7日,有个高三学生前来咨询。耐心倾听了学生的倾诉,细心的李艳红老师发现,该生暴力倾向的幻听幻觉较严重。事不宜迟,李老师为该生联系了上级医院,让其家人带去医院进行全面检查。经治疗,该生的幻听幻觉现象很快消失,现已恢复健康。
 
收获的不仅仅是累累硕果
 
   “老师,以上就是我到马山中学后最大的烦恼,我该怎么做?请您尽您所能帮助我,指引我成为一个心灵毫无‘感冒’的中学生……”这是一段学生的求助信。

  经过一年的快速成长,马山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得到了家长和同类学校的认可,同学们给心理辅导室起了个亲昵的名字:“知心小屋”,还有学生写来了“心声回声细语声声声入耳,家事校事青春事事事关心”的心里话。据统计,马山中学的心理辅导室自2005年10月正式向全校师生开放以来,前往咨询并接受辅导的学生达957人次。

  2005年12月21日,广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和马山县教育局联合授予马山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性实验学校”的光荣称号; 2006年8月28日,心理健康辅导室李艳红老师申请的《农村高中“心理孤儿”现象的成因与心理辅导策略研究》课题经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被立项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B类重点课题。

  在马山中学采访,正是“知心小屋”开放时间,小屋一下涌些了好多学生,他们和值班老师倾心交流,咨询如何解开自己的心结,老师一一为他们进行耐心的开导。

  高二(12)班一位姓蓝的学生告诉记者,他每隔2周就来“知心小屋”1次,来到“知心小屋”,感觉很放松,回去后学习变得很主动;高二(13)班的小韦说,没有“知心小屋”之前,困惑只能闷在心里,有了“知心小屋”,可以和老师说,问题很快迎刃而解……
 
本报记者陆波岸   通讯员黄丽君 韦炳军
 
本文2006年12月28日发表于《南宁日报》,见报时有所删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