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贫困女
2006年09月13日08:56
左为妹妹蓝秀美,右为姐姐蓝秀蔼
□本报记者 方靖文 实习生 成 薇
邹东华
有人说,贫穷可以让一个人磨灭仅有的羞涩甚至尊严。但在这次采访中,记者目睹了贫困女在被磨灭了羞涩的同时,也欣赏到了人穷志不穷的美丽。
都安瑶族自治县龙湾乡龙焕村,连自行车也进不了的山寨。
2004年8月23日,太阳明晃到发白,“知了”就隐匿在山凹里凄然地嗡叫。也不知道翻越了多少座大山,直到发梢儿烫疼了耳根,皮鞋尖咧开了小口,龙头屯的民房终于像一朵朵赭褐色的蘑菇屏,展露在记者眼前。
暗自估计,屯口距离脚下至多只有500米了。可是路变得更陡起来,沿着几近90度的陡坡前行了四五十步,脚跟底便开始颤。而在前面给我们带路的,便是蓝华山老人。
编织竹席 姐妹俩寻觅求学路
蓝华山,男,78岁,瑶族,龙湾乡龙焕村龙头屯人。在他膝下一共有6口人:老伴78岁,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10年前已被剥夺了行走的权利;独生儿45岁,1994年2月因爆破作业被夺去了双目;儿媳38岁,生下蓝秀蔼、蓝秀美两个女儿后,便和丈夫于2000年移民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至今杳无音讯。这样的家,两老两幼,飘摇着已过了4年多。
来到蓝华山家门,次孙女蓝秀美正趴在门前的树荫底下编织凉席,大孙女蓝秀蔼不知从何处冒出来,肩上扛着一扎青竹。见有客人来访,姐妹俩就放下手中的活儿为客人搬凳子,端上冰凉的天然山泉。
蓝华山说,如今这个家可谓风雨飘摇,大孙女蓝秀蔼今年17岁,她今年的中考分是543分,考取了市级重点中学都安二中;次孙女蓝秀美14岁,今年也将成为龙湾中学一年级的新生了。这里没有合适的耕地,退耕还林后家里就只剩下5分8厘(0.58亩)的耕地了,除了种植玉米,不敢再种植其他作物,毕竟填饱肚子要紧。“最头疼的是两个孙女的读书问题,今年的学费一下子就攀升到1500元,我和老伴都快80岁的人了,哪里找那么多钱?但两个娃子就是不服输,整个暑假编织这些凉席就是为了筹集点学费,虽然这些凉席得不了几个钱,但两娃子没有放过这个找钱的机会。”蓝华山说着将记者引到正厅,在正厅角落,记者看到了3大捆制作精细的凉席,有10多张。
据了解,这样的凉席在县城里每张大约能卖到8至15元。而蓝秀蔼收到的学校的收费单上,包括书费、学费和其他杂费,一到学校她就得拿出1300元,再加上蓝秀美的300元,总计费用要1600元。
提及编织凉席换取学费的事,蓝秀蔼说这真是一个让她刻骨铭心的暑假。
今年7月的一天早上,秀蔼、秀美二人像往常一样,跟着蓝华山爬到两公里以外的后山去寻找编织凉席用的竹子。由于不少山路的坡斜都超出了60度,所以爷孙3人几乎就是匍匐着在山石前行。等他们找到了竹林,姐妹俩的肚子已开始打起咕噜来。由于只带去了两个玉米棒,蓝华山就从布兜里掏出一个来截成两半,给了秀蔼和秀美。秀蔼见爷爷不吃自己也坚持称还不饿,秀美见状也把玉米棒收了起来。
编织竹席的用料很讲究,青竹必须是够老够青的才好,但竹林近年被砍伐多了,要找到一根适合编凉席的实在不容易,3人只好分头去寻找。走时大家都分了些玉米棒,以备饿了吃些充饥。等大伙再次赶回原地会合时,发现大家的玉米都没有舍得吃。而姐妹俩的脖子却已被青竹压得出了红痧,蓝秀美的脚指还被石头刮破了,流了一大摊的血,还弄丢了一只鞋子。蓝华山心疼得返回原路寻找,等把鞋子找回来,时辰已是过了下午3时,而此刻天却突然下起细雨来。爷孙3人很快将砍伐来的青竹截成小段,然后扎捆扛在肩上按原路返回。
路还是那样陡峭,雨却越下越大,淋得他们难得睁开双眼。特别是78岁的蓝华山,一路上打了好几个踉跄,脚拇指都被石头给踢破了,他还舍不得将断底的拖鞋扔掉,而是把拖鞋绑在腰间继续前行。终究是上了年纪,在距离家里还有40米远的那个山凹,这个让人徒手都难行的地段,蓝华山狠狠地摔在了乱石堆里,额头被磕破了,淌在眼角的鲜血很快被雨水冲淡。姐妹俩飞快地冲上去将蓝华山背到家里包扎。虽然蓝华山的额头只是被撞成了皮外伤,但左手前臂却断了,因为没有钱医治,直到今日蓝华山的前臂仍是红肿,即使是拿些轻便的东西,前臂也感到隐隐作痛。
过了13时便是吃午饭的时间,我们每人盛了一碗玉米糊,桌面中间放着一盆面条,算是我们的菜。看着略略发灰的玉米糊,记者真的感到难于下咽。蓝华山告诉记者,整个龙湾乡几乎没有一块适合种植水稻的土地,这里的孩子要吃上一餐像样的米饭一般都要等到过年的时候。
苦命相怜 贫困女前途多艰难
在村民的引领下,记者来到龙湾乡内闷村龙州屯韦相惠的家。韦相惠,女,瑶族,生于1988年5月29日,现住龙湾乡内闷村龙州屯。今年中考以550分的成绩被都安二中录取。父亲于1989年病亡,之后母亲改嫁他乡,至今不知下落。惟一照顾她的哥哥韦敏雷在深圳打工,因文化不高,面对妹妹1000多元的学费,他也是茫然不知所措。韦相惠不想让哥哥背负太大的包袱,于是找到了好友韦利遥。
韦利遥,女,瑶族,生于1987年11月16日,龙湾乡内闷村弄努屯人。今年中考以560分的好成绩被全国示范性重点高中都安高中录取。父亲韦海凡在今年年初上山打柴时被摔断左脚,今已残废,于是家里的农活只好全落到母亲潘爱莲的身上。另外,家里还有19岁的哥哥韦克正就读于都安瑶族中学。看着妈妈被这么沉重的担子压在肩上,韦利遥心如刀割。
两人相似的遭遇让她们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今年暑假,她俩便聚在一起,曾试着上山去打柴、挖冬笋、编竹席……等加工好后成担挑到集市里去卖。在记者前往韦相惠家采访时,韦利遥刚好也在相惠的家里协助整理柴把。
提起父亲的脚,韦利遥当即眼泪扑簌扑簌地掉下来,哽咽的话语,让在座者无不为之揪心。为了她和哥哥韦克的伙食费,她父亲时常到深山里去打柴,在今年年初上的一个傍晚,因为路黑,父亲掉到了一个山坎上,左脚被摔断了,从此再也进不了深山。利遥说,在上初三时她一心忙着应付考试,家里的事她没能帮得上,自从父亲的左脚被摔断后,家里就几乎断了经济来源。如果不找些事情做,不说去读都高,家里吃饭都将成问题。
因为第二天就要去学校参加集训了,利遥家里仍拿不出一分钱,她便将都高的录取通知书携带在身上,还有一张特困生证明,她想到乡里去问问,看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
次日上午,记者再次折回龙湾乡。在乡口的铁索桥头,记者刚好撞上了正赶往都安高中的韦利遥。出发时韦利遥是一个人走出大山的,她说她一个人可以照顾好自己。她带上了自己编织的竹席和读初中时用的塑料桶,桶里放着口盅、牙刷、书本,还有一个简单的背包。利遥告诉记者,学校的集训开始了,可是家里还是拿不出一分钱来,母亲给的10元钱还是向邻居借的。
来源:广西法治快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