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八桂播报 |
南宁:旅游产业新崛起
南宁市宾阳县城夕照。(陆波岸
摄)
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南宁,雄心勃勃的南宁人一直在朝着做强做大旅游产业方向努力,力求不断向世人推出自己新的特色旅游产品。如今,大南宁旅游圈已经形成,旅游资源的进一步丰富,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大南宁的旅游业无疑将获得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全新的崛起。
引人注目的“驿站”
横县在自己旅游业的发展上,则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提出了自己的发展目标:把旅游纳入南宁大旅游圈内,建设成为南宁旅游圈和粤、港、澳旅游圈的“结合点”,即作为大南宁旅游圈与粤、港、澳旅游圈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驿站”。
该县要求把旅游业作为全县国民经济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来认识和加快发展,建立“政府主导型”模式和引导社会办旅游的投资机制,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完善旅游产业系列,形成以旅游养旅游的良性循环机制。要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实施“名牌王牌”战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大圣山和西津湖为两翼”构建横县旅游产业体系的旅游发展新框架新格局。并要求各种旅游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按市场的需要进行优化组合,调整产品结构,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协调旅游业的行、游、住、吃、购、娱六要素。
底蕴丰厚的“博物馆”
宾阳县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至今还保存和拥有历史悠久,灿烂的人文景观和迷人的自然景观20多处,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有昆仑关、程思远旧居、南桥古城等。昆仑关是著名的抗日战役遗址,素有“雄关独峙镇南天”之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思远旧居,是了解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传奇人生和家庭生活及其家乡山水奇美的胜景。南桥古城,体现了四大古镇之风貌,探访思恩府科试院,了解封建朝代的科举制度,讲述蒙大赉传奇人生。
另外,该县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俗风情浓郁,民间文艺丰富,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可谓是大南宁旅游中一个人文与民间文化的博物馆。
近年来,宾阳县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并入南宁市以后,该县将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积极培育,正以优越的投资环境,巨大的市场潜力,热忱欢迎国内外客商观光游览、投资开发,大展鸿图。
潜力巨大“后花园”
上林县是一个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的县份。近年来,该县提出了建设“旅游名县”的思路。如今,走进了大南宁旅游圈,“依托大城市,服务大城市”,打造南宁市的“后花园”已成为上林人发展旅游业的共同目标。
“站在上林看优势,跳出上林找差距,抓住机遇谋发展。”上林县旅游局局长刘冬梅告诉记者,上林县把旅游业列为今后5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强调不仅要巩固完善原有的景点设施,而且要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旅游资源。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大力引进资金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的历史名人效应,全力打造“名人名山”品牌。同时加大大龙湖、三里·洋度、不孤村等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力度,完善大明山天坪、天然游泳池和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农民投资自办旅游项目,创造美好的旅游环境,把上林建成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民族风情游”“民俗文化游”的胜地和南宁市的“后花园”。
生机勃勃的“新秀”
马山县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发展旅游产业,开发旅游资源,开拓旅游客源市场等方面,堪称是大南宁旅游的后起之秀。
记者在该县采访时了解到,该县除了计划投资建成区级金伦洞风景区度假区外,还投资兴建红水河百龙滩风光、红旗湖、弄拉生态区等县内旅游景区。
据介绍,马山县百龙滩至大化红水河段水路旅程约36公里,河两岸自然风光秀丽怡人,有长江三峡的雄壮与神韵,也有小桥流水的旖旎与多姿。红水河两岸翠竹成荫,怪石林立,轻烟缭绕,波光粼粼,晚归渔舟掠波过,晨洗村姑隔岸歌。两岸红水河上万年冲刷过的岩石,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姿态,是自然文化的产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该县在开发这个景区的时候还将根据实际情况,在两岸建立有马山特色的风情园,搞一些体现马山县民族风俗的歌舞表演和风味小吃,使游客真正领略到马山的风土人情。
另外,为了更好地繁荣和发展广西的优秀民族音乐、挖掘保护“壮族三声部民歌”,马山县即将打造的“壮族三声部民歌”品牌,有关专家在考察认为,“壮族三声部民歌”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是全区民族民间文化的瑰宝。这在丰富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在丰富了旅游产品与项目。
据了解,马山县“壮族三声部民歌”发源于该县古零、古寨、加方一带,常唱的有蛮欢、卜列欢、加方调、结欢等。它的旋律优美动听,声部间相配协调,音色柔和,风格统一,听起来音乐形象鲜明、突出。近年来,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多次在比赛中获奖,曾三次进京演出,并不远万里到过10多个国家演唱,闻名中外,深受广大观众的青睐。
蓄锐待发“大公园”
“围绕南宁,服务南宁”。近日,隆安县在旅游上也提出以龙虎山为龙头,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争当首府“大公园”的旅游发展目标。
隆安县有关领导认为,龙虎山自对外开放以来,南宁市民始终成为游客的主流。隆安县并入南宁后,该县包括龙虎山景区在内的旅游景点将会被更多的南宁市民所接受。因此,该县提出借助南宁的资金、优势和招牌,以及南宁市的人气,全面提高风景区的档次和品牌的发展规划。近日,该县计划向外招商引资重建龙虎山,扩大该自然风景保护区的面积,新建宾馆、饭店和会议中心,增加景区的旅游配套设施,并计划在保护森林植被的前提下,新辟一些好景点和游玩项目等。
此外,该县近期还对县内有旅游开发潜力的绿水江、仙痕洞、仙人洞和白鹭岛等景点进行勘察了,下决心用5年时间,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着重抓好旅游规划与开发,把旅游业培育成该县的支柱产业。
向国际旅游中心共同迈进
大南宁旅游圈构成以后,充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对发展大南宁的旅游产业将是一个难逢的机遇。南宁市旅游局市场开发科科长麦旭告诉记者,根据南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南宁市将根据行政区域新的调整,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对新南宁的旅游资源进行规划整合,加快规划,强化特色,营造精品,突出创新,构建大南宁全新的旅游圈。
另外,南宁将充分发挥地缘区位、地缘生态、地缘血亲、地缘经济、地缘文化、地缘政治优势,牢固树立大枢纽、大市场、大系统、大都市、大中心、大旅游六位一体的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的大开放——可持续型发展的全新观念,以东南亚和港澳为重点,大力开拓海外客源市场,促使大南宁旅游走上“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轨道,形成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力争到2020年把大南宁建成具有现代化水准、大都市格局、富有壮民族特色、南国园林化、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
本报记者陆波岸
本文发表于2003年7月1日《南宁晚报·横空出世大南宁特刊2》B2版。
前一篇:人命关天谁负责?
后一篇:南宁旅游:发展空间更广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