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春潇洒女兵梦

(2006-11-24 15:17:11)
分类: 社会纵横
青春潇洒女兵梦
 
青春潇洒女兵梦
 
 
看着军帽,韦芳霞和覃凤英一脸憧憬。(陆波岸 摄)
 
 
  “小小镜子里那稚气的脸慢慢在成熟,五彩的梦打进背包让风儿带走,白兰鸽的心橄榄枝的手,挎着钢枪照张相无花也风流。”

  又是一年征兵忙。19岁的韦芳霞,青春心泉汩汩流淌着《潇洒女兵》这首歌的旋律,参加今年的征兵报名、体检,为完圆自己五彩的军营梦做一切准备。

  古老商埠宾阳,不但生养着一代又一代精明的生意人,还孕育了一个又一个灿烂的军营梦。今年的征兵报名中,像韦芳霞这样积极应征的适龄女青年就有38人,大大多于往年,而且很多都是来自相对封闭的农村,这都成为该县今年征兵工作一片绚丽的风景。

  一个个青春灿烂潇洒女兵梦在这里酝酿,一段段难以割舍的军营情结在这里传递。11月17日,记者来到宾阳,走近这些青春灿烂的“女兵”,走进她们绚丽的军营梦。
 
女承父志 梦牵军营
 
  花木兰替父从军,千古传佳话。韦芳霞承父志,报名参军虽然没有那样的感人,但也备受称道。

  韦芳霞,家住宾阳县和吉镇燕山村委妙岭村一个世代以务农为主的家族,但这里却和军营有着不断的情缘,到他父亲这一代一共出了4位军人。她的父亲韦树先,曾经在部队锻炼了7年,军营情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里,影响着他的子女。

  1975年那个冬天,也是19岁,农民孩子韦树先胸前戴着大红花,踏上北上的列车,来到冰天雪地的北京,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7年的军营生活,韦树先至今依然可以一一数起,其中有一件事最让他难忘,也一直在感动着他。

  那是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3时42分53.8秒,一道蓝光刺破河北省唐山市的夜空。23秒钟之间,一座年产值约占全国百分之一,拥有百万人口的华北著名的工业城市,被夷为平地,变成一片废墟,唐山市发生了历史上最大的惨剧,整个华北大地在剧烈震颤。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7·28”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不到4个小时,正在北京服役的韦树先和战友们一起,浩浩荡荡开往唐山。他被安排在唐山十八中进行救灾工作,夜以继日地掀开一片又一片废墟,尽最大的可能抢救一每个生命。

  韦树先在唐山和战友们并肩作战了整整13个日夜,手指头在掀翻废墟中都给磨烂了,最后病倒在战斗一线上,被飞机送到武汉抢救治疗。

  虽然那个人类史上的伤痛过去了整整30年,但亲身经历唐山大地震、并在这次救灾中立下三等功的韦树先现在对那个场面依然记忆犹新,就是事情每一个细节发生的时间都可以精确到小时来回忆,好像事情就发生在昨天。

  “一开始,我们看着场面那样惨痛,确实有点怕,不知道从何下手。但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我们一点考虑个人安危都没有,全身心投入救灾抢险中。在战斗中,我们感到大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实在太大,太惨痛。在唐山,我们汗水流干了,泪水也流干了。”韦树先陷入一片深沉的回忆中。

  绿色军营7年历练,老兵韦树先深深地感受到:军队这个大熔炉可以磨练一个人的意识,可以为家庭带来光荣,可以给后代带来传统和榜样,给国家铸就钢铁长城。因此,他一直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到军营里去锻炼。

  韦树先认为,自己的子女中最合适到部队锻炼的就是韦芳霞这个女孩,她性格外向,活跃,“很像个男孩子”。在今年的征兵中,他就第一个提出让这个19岁的女孩报名参军。

  血管里流淌着军人血液的韦芳霞一听父亲的提议,马上高兴起来,因为在她的心灵里,军人是威武的、很有正义感的人,军营是她从小就向往的地方。

  自从报名那天起,韦芳霞一心锁住军营。“就是最后没有被送到部队,我也不后悔,我的心永远牵这那个我爸爸锻炼过的绿色军营。”她笑着说,一脸的憧憬。
 
老区女儿 钟爱军装
 
  19岁女孩覃凤英和韦芳霞继承父志,立志参军不一样。这个在革命老区那片红土地长大的女孩,祖上没出过正规的军人,整个家族除了憨厚朴实的农民,还是那憨厚朴实的农民。但她和她的家人,就是怀揣着一份拳拳的希翼,一心向往那个他们看起来十分遥远却很神圣的军营。

  不是土生土长宾阳人的覃凤英,她那无忧无虑的童年是在河池市东兰县那片古老的红土地上度过的。直到1998年,因为岩滩水电站的建设,他们一家人才被安置到宾阳县洋桥镇东黎村居住。在宾阳几年的生产生活中,他们一家慢慢熟悉了这片土地上的每一草一木,融入了这里的习俗,成为宾阳的一员,过上了自己美好的生活,和其他村民一道努力建设自己美好的新家园。

  但他们没有忘记家乡滔滔的红水河,没有忘记家乡悠悠的铜鼓声,没有忘记家乡那段灿烂辉煌和令人骄傲的革命历史。地处桂西北、云贵高原南缘的东兰县,历史悠久,是广西的“将军之乡”——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韦拔群在这里创办了广西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点燃了革命斗争的火距。他们来到宾阳安居那天起,就立志不辜负革命老区的厚望,不忘记革命老区的传统,建设新家园,精心培养自己的后代,过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覃凤英就是这样的革命老区人民的女儿。目前还在校就读高中的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好,一直憧憬着那英姿飒爽的女军人风采。家人也希望家里能有一个孩子到部队锻炼,但大家都没有说出口,只是各自咀嚼着自己的心愿和想法。

  今年征兵宣传一开始,父亲覃民康一知道这一信息,马上高兴地打电话到学校给女儿覃凤英,试探着说征兵开始了,要她回家大家商量一下,能不能让她报名体检参军。

  父亲的话说到了自己的心坎上,覃凤英急匆匆往家赶。全家人坐在一起七嘴八舌发表意见,最后一合计,同意覃凤英报名参军。

  11月17日上午,初冬的喜雨给宾阳送来一丝丝久违的清凉,人们开始添加衣服,准备迎接一年的冬天。从革命老区走来的覃凤英,在宾阳县武装部大院内和同龄伙伴们一起排着队等待体检,实朴的脸上洋溢着甜美的希翼。在这些“女兵”中间,时不时定格着两人一阵悄悄话后那一张张灿烂的青春笑容,荡在清冷的空气中的是一股股可人的暖意。

  “江南的露塞北的雪送走那春和秋,绿了军装淡了红颜不悔少年游,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传颂千秋,英雄的歌压进枪膛开在花枝头。”
 
  细细读着包括韦芳霞、覃凤英在内的宾阳县38名报名应征“女兵”的笑容,记者心灵的琴键上再次拂过《潇洒女兵》这首歌的旋律,里面深深蕴涵着“80后”新一代女青年的心愿和志向。
 
本报记者陆波岸  文/图
 
本文发表于2006年11月24日《南宁日报》,见报时有所删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