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山:全力打造黑山羊文化旅游美食城

(2006-11-02 18:42:02)
分类: 八桂播报
马山:全力打造黑山羊文化旅游美食城
 

http://www.nnrb.com.cn/pictoday/200610/31/xqxw01.jpg

推介民族特色产品  陆波岸摄 

  千年壮族会鼓震山响,谗人黑山羊肉香四溢,特色民族产品展风采……

  品天下美食,览南国风情。10月28日上午,“2006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开幕式上,八方宾客除了从那由36面鼓108名鼓手参加表演的强大阵容的壮族会鼓,领略到马山独特民族文化风采以外,还从黑山羊肉、旱藕粉等美食大餐中,体验到马山是一个美食荟粹的地方。

  旅游大餐、文化大餐、美食大餐,马山县不断整合自己独具特色的资源,意欲打造更靓丽、更具影响力的名片——黑山羊文化旅游美食城。
 
美食品牌日益凸显
 
  民以食为天。从三餐饱饭到脱贫致富,从油盐酱醋到美味佳肴,马山人吃出了美食,吃出了外界认可的品牌。

  一说起马山,人们常常会把“马山”和“黑山羊”这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名词十分紧密地联系起来,并在脑海里轮番转动着黑山羊肉能烹饪出的各种美味佳肴。
 
    马山县境内多山,是广西有名的山区县之一。也就是这些从头望不见尾,从尾数不到头的群山,养育了这里独具特色的石山精灵——黑山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马山黑山羊生长于大石山区,都是在石山上放养。早上待露水蒸发后放出,傍晚在夜雾降临前归来,确保山羊吃不到有露水的青草。可以说,这里的黑山羊每天喝的是天然洁净的山泉水,吃的是没有污染的珍稀百草。而这种喝“矿泉水”、吃“百草药”的马山黑山羊独特之处是全身黑毛,生长发育快,板肉厚满,皮毛质软细小,瘦肉率高,色红均匀,肉质鲜嫩,味美膻气少,食用时味香而不腻,营养价值高。

  1992年,广西中医药研究所专家对马山黑山羊的生长环境及品种资源考察后,对其药用价值作出了肯定,并指出了马山黑山羊的28种药用方向,测定出马山黑山羊的羊胎素等主要药物成份的含量均高于其他的山羊品种。

  10月28日,记者在美食节现场看到,马山黑山羊美食成了八方宾客的抢手货,各路食客把黑山羊美食摊围得水泄不通。

  据介绍,经过马山各族人民在生活中不断探索和实践,马山黑山羊菜肴自成体系,不仅品种丰富,而且做法多样。除了羊毛,其余的均可入肴:蹄、肉、骨、内脏等可谓物尽其用,用尽其绝。菜肴有全羊席、烤全羊、手抓羊蹄、羊扣、富贵全羊腿、羊扎蹄、铁板羊腰、羊红、羊五味、五柳炒羊杂、白灼羊肚、羊蹄焖黑豆、香味羊肉串、清水羊肉等等。其中,手抓羊蹄、马山羊扣曾获广西名菜荣誉称号。黑山羊菜肴做法花样翻新不断,煮、炒、焖、烤、蒸、扣亦可,掌勺人可随心所欲。每一种做法,又可变戏法似的弄出口味不同的品种来,比如煮汤,就可花样百出,有清水汤、全羊汤、羊花汤、羊胎土鸡汤、黑山羊一绝汤、羊酱汤等等,达十几种之多。

  这只昔日为了家庭日常柴米油盐而放牧于山上的山羊,不轻易间让马山声名远扬。2003年,马山县被中国品牌活动委员会定为“中国黑山羊之乡”。从此,“马山”、“黑山羊”这两个名词紧紧连在一起,成为广西区内外一个美食大话题。

  目前,马山黑山羊是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及港澳台地区享有较高声誉的一个地方山羊品种,是传统专供香港的优质山羊品种。多年来,不论活羊、肉类或板皮等都是国际市场的抢手货。

  黑山羊是马山美食品牌中的“旗舰”,该县皮薄骨细味美的里当鸡、嫩滑爽口的旱藕粉丝、美味可口的黑豆等天然绿色食品也令人入口难忘,堪称佳肴。

  据介绍,马山县里当瑶族乡生产的绿色环保型地方特色品牌“里当鸡”,具有皮薄、骨细、脚矮、肉味鲜美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该县东部大石山区盛产旱藕,用旱藕淀粉生产的旱藕粉丝具有健脾之功效,是难得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全县年产生旱藕3万吨,旱藕粉丝7000吨以上。马山黑豆属本地特有品种,全县年产约2.5万公斤。黑豆属营养滋补型豆类,具有强身抗寒、补血宁神,滋补肝肾,改善体质的功效。
 
全力打造更靓丽的名片
 
  驰名远近的黑山羊、漫山遍野的金银花、空气清新的弄拉生态自然保护区……面对自己特色的资源,马山人正全力打造自己更靓丽的名片———文化旅游美食城。

  据介绍,马山文化大餐丰盛。这里居住着壮、汉、瑶等9个民族,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蕴育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扁担舞、歌圩、抢花炮、赛鼓会、踩花灯是当地主要的民族文化风情。

  10月28日,2006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开幕式上,原生态的马山壮族会鼓表演成为这场盛会的重头戏,敲响了壮乡各族人民迎接“三会一节”及八方游客的序曲,演绎一场极具民族特色的盛宴,场面震撼,艺惊四座。

  具有千年历史的马山壮族会鼓,是马山各族人民生活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据《隆山县志》记载,现在的马山会鼓由古时铜战鼓演变而成,当时的鼓还很稀罕,多是金属制作,由于制鼓所用金属贵重且一时匮乏,群众负担不起也难以寻找到金属原料。但是每逢庆典、节日又是缺“鼓”不可。后来,人们就把坚硬树木锯钻成空洞,并在两头盖上牛皮,用竹篾或铁丝把两边牛皮拉紧,然后晒干制成鼓。这种鼓以原始、古朴、浑厚、洪亮而盛名。壮族会鼓最初功能是驱鬼镇妖、外袭警报、祈求吉祥,最后逐渐形成壮族民间一种娱乐活动,流传至今。

  马山壮族会鼓始于宋末元初,盛行于清代。会鼓表演使用的道具主要是鼓、锣、钗等。会鼓有多种打法,有混鼓打(序曲)、狂欢鼓、舞龙鼓、扁担鼓、花灯鼓等,中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插曲鼓。表演时,多人协作,阵容强大,鼓声洪亮、浑圆、厚重,节奏整齐、点数变化多彩,震撼四面八方。

  马山旅游资源丰富。这里有1987年中英熔岩专家考察后认定为世界十大名洞之一金伦洞,有海拔700多米以上负离子天然氧吧弄拉生态自然保护区,有广西最大的岩洞式寺庙灵阳寺,有被誉为“八十里画廊”的红水河百龙滩旅游风景区,有陶渊明诗画般的世外桃源灵龙穿岩等。

  面对如此丰富的资源,马山县决策者们面临新的课题:如何将这些美食、文化和旅游资源整合,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壮大县域经济?

  “依托环大明山旅游圈的建设,以黑山羊、里当鸡为主要特色,发展餐饮业。以金伦洞景区建设为龙头,推出‘金伦洞——县城奇石街——红水河景区’和‘马山古零黑山羊示范村——弄拉生态园——灵阳寺——县城——金伦洞’为旅游主线,把马山打造成文化旅游美食城。”马山县委书记张光廷对记者说。

  张光廷说,今后一段时期,马山将按照培育品牌、形成网络的思路,整合推出“绿色饮食大餐、壮乡文化大餐、特色旅游大餐”三个大餐,突出抓好金伦洞旅游度假区和红水河百龙滩景区的建设,把这两个景区建成省级旅游度假区,树立“世界名洞”胜景和“红水河画廊”品牌。抓好县内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举办对歌节、奇石节、美食节活动。推出以马山黑山羊、里当鸡、旱藕粉为主的特色餐饮,加强黑山羊菜谱品种的开发,把马山黑山羊的系列菜谱打造成马山县特色旅游饮食品牌。打造以马山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扁担舞为主的壮乡风情,形成集旅游、餐饮、文化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品牌,把马山建设成为南宁市环大明山生态旅游圈的重要目的地和桂西旅游圈的衔接枢纽。
 
本报记者陆波岸
 
  本文发表于2006年10月31日《南宁日报》,见报时有所删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歌台魅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