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社会纵横 |
文明社区红红的一把火
——记宾阳县大桥镇大桥社区健身文艺队
——记宾阳县大桥镇大桥社区健身文艺队
群众在健身。(陆波岸 摄)
榕树下的环境今非昔比。(陆波岸 摄)
9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宾阳县大桥镇大桥社区第一个深切的感受是:这里变了!
记者曾经多次踏上这块除了楼房就是道路的土地,每次来到这里的目的和感受各不相同:其中两次是因为这里的堆积一个月生活垃圾没人处理,两次是因为这里赌博竟成了熙熙攘攘的闹市……然而,这一次到来耳闻目睹的是这里变干净、变文明了,处处干净整洁,人人笑脸相迎。
这里的居民告诉记者,这些变化和这里一批老年人密切相关。“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就是这片绚丽的夕阳,点燃了这里文明新风红红的一把火。
从4到100:夕阳红点燃红红一把火
生活好了,健身娱乐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加丰富充实是老年人的常事。可没人想到的是,76岁的韦秀皎等4老人在自家门口跳的健身舞竟成了气候,点起社区红红的文明火把。
这火把最先从一次不轻易的闲聊中点起。今年4月份的一个黄昏,韦秀皎和邻居的莫阿婆向往常一样在社区内散步聊天。走着走着,莫阿姨对韦秀皎说,大家年纪都大了,出来散步车辆多,很不安全,问韦秀皎是否还记得10年前跳过的那种“元极舞”,如果会跳的话教大家每天早晚一起跳,以此代替每天散步健身,丰富大家的晚年精神生活。
莫阿姨这一说,韦秀皎马上来的兴趣。她回家翻箱倒柜,找出了几盒尘封已久的磁带,试着放音后让她感到一场惊喜,10年前那熟悉的旋律悦耳依旧。从此,韦秀皎和邻家4位老年人每天早晚拉着一根电线,在自家门口放音乐和着旋律,跳起舞来。
这4位老年人这么一跳,社区里渐渐热闹起来了,一个接一个的老年人不约而同加入了这个健身舞行列。10多天过去后,这个老年自发健身舞队伍把韦秀皎门口那片空地挤得满满的,挤得跳舞时一转身都互相碰撞。
为此,她们决定实施“战略大转移”,把健身舞场所转移到社区内一个灯光篮球场上。60多岁的韩秀金知道这事后,欣然提出拿出自家一台闲置很久的录音机供大家放音跳舞健身。
到灯光篮球场跳舞健身,场地是宽了,但放音和晚上照明又是一个新问题:电费怎么解决?
大家一合计:筹!一个月的电费估计20元,来参加跳舞健身的人,以自愿为原则自筹,60岁以上的和家庭相对困难老年人不收取电费。
大家对此十分赞同,纷纷掏出腰包筹集跳舞健身需要的电费。一位85岁的阿婆每次交电费时,大家都说她年纪大了免交电费,只要能来和大家一起跳舞健身快乐就行。可这位阿婆说什么都不愿意,她认为大家这样做是对她另眼相看,她也要和大家一样,一起为这个健身队伍出力,要不她就不想来和大家健身了。大家没法,还是每个月收取她几毛钱的电费。
这个自发的跳舞健身队伍越跳越大,人数由最初的4人发展到了现在的100多人,人员覆盖社区男女老少,年龄最小的只有5岁,年龄最大的85岁,所跳的舞种也由原来单一的“元极舞”发展到现在的20个。
队伍壮大后,大家又筹集买来一套音响设备。现在,每天早上6点和晚上7点,当社区里优美的旋律响起,一个自发的健身队伍准时舞动社区一股祥和文明风。
从健身到文艺:文明花开别样红
这个健身舞蹈队伍给人另外一个“没有想到”。就像人们当初没有想到4位老太婆的健身舞会成为气候一样,这个队伍舞着舞着,就产生了大桥社区文艺队,并登上了县文艺演出的大雅之堂。
这些老年人在一起,话多了,笑声多了,点子也多了。在跳舞健身过程中,有人提出建议,能否成立一个文艺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在社区内演出,娱乐大家。
这些老年人在一起,话多了,笑声多了,点子也多了。在跳舞健身过程中,有人提出建议,能否成立一个文艺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在社区内演出,娱乐大家。
提议一出,健身队里13名有“艺术细胞”的队员觉得自己有了用武之地,便自动组合,拾起年轻时的家当,吹拉弹唱,编排小品《婚约》、快板戏《新风赞》等节目,专门搞起文艺来,并于今年8月9日,成立大桥社区文艺队。
虽然这是一个由50岁以上的老年人组成的队伍,但大家同心协力,编演的节目很快就上手。9月28日,这个成立没到两个月的文艺队凭着自己过硬的演艺水平,参加“宾阳县第七届老年人文艺汇演”,所表演的节目快板戏《新风赞》在全场30个节目中,获得好评。大桥镇附近村民看到这支土生土长的老年文艺队越演越红火,还前来邀请文艺队到他们村去演出。
文艺队员们告诉记者,他们文艺演出的道具、服装、排练等所需经费除了政府部门扶持外,他们还自己掏了一部分。每天上午8点到10点半,他们都按时聚在一起,琢磨排练各类文艺节目。目前,他们正全力鼓励社区内各层次年龄群众,踊跃参加他们这个队伍,使队伍不断壮大。
更让社区群众高兴的是,健身队和文艺队相继组织起来后,社区文明风貌日益改观,曾经盛行一时的“六合彩”赌博慢慢远离这里,取而代之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社区内有一位姓韩的阿姨和一位姓姚的阿姨素有矛盾,韩阿姨看不惯姚阿姨跳舞健身,说那是出风头。可等到跳舞健身在整个社区成为风气后,韩阿姨又主动请姚阿姨教她跳。两人昔日的恩怨在说说笑笑跳舞健身中,一笔勾销,从此成为无话不说的好邻居。
大家跳舞健身的灯光篮球场靠近大桥镇农贸市场,球场边一棵大榕树底下及其周边经常堆满各类垃圾,是社区脏、乱、差的死角,一直没有得到“根治”。大家跳舞健身后,觉得整天在这样的环境里锻炼很不舒服,而且累了也找不到一个坐下歇息的地方。
在健身休息时,大家主动动手,把这些陈年垃圾搬走,并筹集资金500多元,用砖头把榕树围成了一花坛,并在树下修建凳子,供社区群众休息。68岁的陆建凤老人看到球场周边环境整治好了,每天早晚都义务拿着扫把来这里打扫卫生。现在,这个以前卫生死角成了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文明星火将成燎原之势
这股文明风将在大桥社区继续吹刮,将熏陶这里每一份友情与亲情、宁静与和谐。
大桥镇党委副书记刘德海告诉记者,这两支自发形成的队伍已经成为大桥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近期,该镇党委、政府将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由镇文化广播电视站从全镇各村(居)委抽选那些积极、活跃、有文娱方面兴趣爱好,能歌善舞、会擅长吹拉弹唱的机关、学校、各部门、社区干部群众吸收为队员,共同筹建新的大桥文艺宣传队,营造浓厚的精神文明创建氛围,加快该镇精神文明建设步伐,丰富大桥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该镇还将组织气排球等队伍,不断壮大发展目前活跃在社区中的健身队伍,丰富社会精神文化生活,引导更多干部群众加入到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中来。
本报记者陆波岸 文/图
本文发表于2006年10月19日《南宁日报》,见报时有所删改!
前一篇:[焦点访谈]学生保险不是唐僧肉
后一篇:为农村经济发展打造新“引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