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林县:南宁的“后花园”

(2006-10-12 16:05:26)
分类: 八桂播报
上林县:南宁的“后花园”
 
上林县:南宁的“后花园”
 
上林大龙湖风光。
 
后花园“数字”:

  上林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东北邻来宾市,南接宾阳县,西南毗武鸣县,西北连马山县,北靠忻城县,距南宁市128公里。东南有二级公路与宾阳连接,东北有省道20231线连通桂中工业重镇柳州。

  县境地处低纬,北回归线从县城穿过,属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20.9℃,年平均降雨量1923.8毫米。全县总面积1890平方公里,总人口4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41万人。境内聚居着壮、汉、瑶、苗等12个民族,其中壮族约占80%。
 
后花园魅力:“天上人间”旅游名片
   
  上苍恩赐上林县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这里山清水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水、林、瀑、洞、古、文景齐全。县境内大明山风景区、三里·洋渡风景区、大龙湖风景区和不孤村人文景观四大风景区风光秀丽,各有魅力,奇山秀水的上林县借此向世界递上一张“天上人间”的名片,让中外游客每每在这里流连忘返。

  素有“南国庐山”之称的大明山,是广西三大旅游名山之一,又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该山是广西中南部山体最长、主峰海拔最高的一座山,由数百个大大小小的土山石山连接而成,延绵百里,气势雄伟,北回归线穿越其间,最高峰龙头峰海拔1760米。

  大明山属于南亚热季风气候,山上有独特的风景地貌,幽景、奥景、险景、水景和意景兼而有之,素有“春之岚,夏之瀑,秋之云,冬之雪”的美誉。壮丽磅礴的山巅云海,山上到处流水潺潺,溪流纵横,飞瀑破壁直泻,清泉裂地喷涌,“山中一夜雨,到处是飞泉”,是省级水源林自然保护区。该山又是天然的动植物园,具有旅游价值的植被主要是原始林型的沟谷乔木和山顶苔藓矮林。海拨200米处,年平均气温21℃,山上甚至只有14℃,谷底的天然泳池水质清洌冰凉,为理想的避暑胜地。

  把地下暗河截断而成高山平湖的大龙湖,是中国著名的十大溶岩水库之一,也是中国唯一一座没有大坝的水库。库区全长17公里,最宽处1公里,最窄处仅百米,总库容为1.5亿立方米,正常水面560公顷。

  大龙湖有14个各自独立的小岛,湖面波光粼粼,碧水连天,水面孤峰小岛散布,四周清山环抱,石峰依肩并立,曲折回环,山色倒映水中,湖光变幻无穷。乘船可游览孤岛,观赏四周秀丽景色,入洞内可参观钟乳石林、万年仙龟、大象饮水、七仙女晒裙、六十大罗汉、雄狮相斗、牛郎织女银河相会、万寿公主点兵台等景点。“上林上林,不是海上桂林胜过海上桂林!”有人这样评价这个美丽的风景区。

  三里·洋渡风景区素有“小桂林”之称。山青水秀,奇峰竞姿,岩洞各异,钟乳石千姿百态。中国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到此留足观赏达54天并写下1万多字的游记。该风景区两岸有被国内外专家实地考证认为是壮族存留下来最古老碑刻的《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和《廖州刺史韦敬辨智城碑》两块古碑和与《廖州刺史韦敬辨智城碑》共存的唐代古城遗址等多处文物古迹。据专家考证,《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刻于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作者为当地壮族先祖韦敬辨。碑高95厘米,宽64厘米,碑文为楷书,竖刻,共17行文字,总共386字。其中第4行到第16行为正文,由“序”、“颂一首”、“诗一篇”三部分组成。《廖州刺史韦敬辨智城碑》刻于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年),碑高164厘米,宽79厘米。碑文为楷书,竖刻。全碑共24行文,总共1115字。碑面行距字距整齐有序,其中第2到23行为正文,由“序”和“碑一首”两部分组成(“碑”是一种文体)。碑文中刻入了武则天时代创造的6个异体汉字。

  《廖州刺史韦敬辨智城碑》是因一座唐古城智城而作的。经考察智城遗址发现,唐代的智城是利用三面环抱的石山建成,在谷地出口外构筑3道城墙,将城内城外分开;又在谷地的转弯处筑两道城墙,将外城与内城分开。城内呈东西宽南北窄的不规则状。东西最宽处为530米,南北最窄处为250米。内城面积1.15公顷,外城面积5.04公顷,总面积6.19公顷,周长1.7公里。今日尚见的遗址遗迹有城墙4道,城池3处、水井1口等,还有石臼、石马槽、石滚、石碾、陶瓷器碎片和瓦片等遗物。

  不孤村人文景观位于上林县白圩镇,长久以来重教崇学闻名国内外。村中“不孤书院”遗址可追溯至明朝。如今小村庄仅有人口390多人,己有180多人考进大中专院校读书,被誉为“岭南状元村”。多年来,不孤村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游人以及日本、泰国等十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参观。该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近年来,上林县高起点抓好旅游总体规划和重点景区景点详细规划,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全力打造“名山(大明山)、名水(大龙湖)、名人(徐霞客)、名村(不孤村)、名物(唐碑)”品牌,努力把上林建成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渡假旅游”、“民族风情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的胜地,使上林真正成为南宁市的“后花园”。
 
后花园实力:“绿色”农副产品 矿产 水力
 
  上林县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水力资源、旅游资源、动植物资源等特色资源极为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滑石、石英、方解石、五氧化二钒、黄金等,其中五氧化二钒理论蕴藏量价值达一千亿元人民币,矾矿是国内三大矿床之一,滑石销往香港、日本等地。

  近年来,上林县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下大力气建立优质谷、八角、茶叶、淡水河鱼、桑蚕、水奶牛等新型生产基地,积极稳妥地培育莎草、青刀豆、实用菌种植加工项目,营建了一批“不冒烟”的绿色工厂。同时,以“洋渡-清水河文明示范带”为重点,建设了一批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绿色农业、精品农业,创响绿色品牌,把上林的优质米、大明山茶叶、八角、水牛奶、清水河鱼等品牌做强做大,全力打造“绿色”品牌有了较大突破。目前,上林的优质米、大明山茶叶、明山泉、八角、水奶牛、甜竹、清水河鱼等品牌正逐步做强做大,每天往区内外市场运送的农副产品有几万公斤。该县“绿色”农副产品重要供应地初具雏形。

  此外,该县还加快澄泰、白圩国家立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在完成扩种7.5万亩优质米的基础上,逐步完成了白圩等乡(镇)10万亩优质米生产基地的建立。桑园在去年种植4.2万亩,蚕茧收入达418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扩种到5万亩以上,确保实现年产4000多吨的蚕茧生产目标。同时增强缫丝加工能力,对产品进行深加工。
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制糖、建材、冶金、食品加工、缫丝、机械、矿业、电力等地方工业体系。2003年,工业总产值完成4.81亿元,比上年增长24.09%。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林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上林县有关负责人称,该县正围绕首府南宁的“后花园”和“绿色”农副产品重要供应地的战略目标,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抓好旅游、矿产、水电、房地产和特色农业五大产业,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富县、城建美县、旅游活县”工程,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力发展县域经济。牢固树立“工业是农业的脊梁”的思想,以工业理念抓农业。同时,创响明山牌优质米、天然纯净水、清水河牌鲜河鱼和水牛奶等具有上林特色的名优品牌,抓好桑蚕、八角、木薯等农产品加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稳县。充分利用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以惠招商、以诚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努力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内引外联,联强靠大,做强做大工业产业,实现工业富县。采取“专家指导、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社会兴建、以地养地、滚动发展”的办法,全面加快以县城为龙头的城镇建设,实现城建美县的目标。
 
后花园文化:唐城唐碑 不孤村 民歌 民间壮剧 
 
  上林县唐城唐碑具有旅游价值的同时,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有关专家指出,上林县壮族聚居区的唐碑是目前发现壮族最古老的碑刻,其标志着中原文化在壮族地区的传播获得了成功,汉壮文化深度交融,它们对研究当时上林一带乃至广西红水河下游的壮族社会情状、隋唐时期红水河下游的壮族历史、经济生活、汉文造诣、社会意识、社会矛盾等方面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近日,上林县有关部门正式将唐碑和唐城遗址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壮人自古爱唱歌,从小唱到牙齿落。”“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千百年来经久不衰。上林县壮族人口占80%以上,这里的人民自古以来就喜爱唱山歌,尤其是古朴的民风民俗造就了上林人民爱山歌、唱山歌、听山歌、赶歌圩的传统。清朝康熙年间,上林就有民歌的记载。 千百年来,上林县各族民众以歌会友、以歌传情,用美妙的歌声歌唱劳动、歌唱爱情、歌唱生活和幸福的明天。目前,上林民歌经挖掘已发现四十多种,在唱法上有一声部、二声部和三声部。其中,“四六联”可谓是民歌中的瑰宝,其唱法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上林县壮族戏剧源远流长,民间壮剧蓬勃发展,成为当地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林县志记载,在清光绪年间,上林壮剧已经很活跃。目前,上林县壮剧在广大壮族群众中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全县共有壮剧团67个,最多的一个乡镇拥有壮剧团12个。逢年过节各村屯的群众总要邀请壮剧团到村里演戏。
 
本报记者 陆波岸

  该文发表于2004年11月3日《南宁晚报·中国-东盟博览会珍藏特刊(136版)》,见报时有所删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