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路险不退缩  空管音甜晚霞红

(2006-09-06 10:08:02)
分类: 社会纵横
人生路险不退缩 空管音甜晚霞红
——记壮族盲人歌师罗明生
 
人生路险不退缩  空管音甜晚霞红
 
罗明生在表演空管吹奏。(陆波岸 摄)
 
  4月21日,在上林县第二届壮族“三月三”歌节上,双目失明无师自通的壮族盲人歌师罗明生用他自己摸索发明的空管吹奏一曲悠扬的《春光曲》给所有在场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曲过数日清音在,情到浓时记忆深。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位壮族歌师几十年来的生活点点滴滴及动人故事,记者近日再次走访了他。
 
双目失明 一支空管演绎五彩人生梦
 
  今年59岁的罗明生老人是上林县西燕镇南街人。没上过学,也没结过婚,跟二哥过生活。他两岁的时候因突发一场大病,一夜之间眼瞎了。从此,他便在黑暗中走过了几十年不平常的坎坎坷坷人生路。因为眼前的光明没有了,他痛苦过,他傍徨过,他绝望过,曾有过多次轻生的念头,是父母兄妹的爱心,是左邻右舍的关怀,使他振作精神,并凭着一支空管走出了生命的低谷。

  天不生绝路之人,罗明生老人一直这样坚信。他自学吹奏乐艺的艰辛历程,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在他13岁那年的一个晚上,父亲带他到街上看戏,他被悠扬的笛声陶醉了。他问父亲,是什么东西吹出这么好听的声音?他父亲告诉他说,那是一节挖了6个小孔的竹子。他听在耳里,记在心里。第二天,他便央求父亲给他找来一节竹子,自己在竹管上用小刀斜斜地挖了6个小孔子。一声嘶哑的笛声开始演绎了他吹奏笛子的五彩人生路。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老人自己挖的笛子和别人的平常吹奏笛子大有区别。别人吹的笛子笛管中间有一个塞子,而他吹的笛子完全是一根空空的竹管,当地人戏称为“吹火筒”。吹这根“吹火筒”比传统的笛子要吃力,空管是凭着口型变换、舌头控制和吐气来完成演奏的。开始,他先是一天从早到晚一个人关在屋里胡吹一通,简直是在给邻居制造噪音,根本没有吹出什么曲子。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坚信只要边吹边摸索规律,总会有一天他会吹出好听的曲子的。因此,他天天坚持吹着空管,吹得口干目眩,吹得嘴唇起了血泡,化了浓,就是梦里也在吹呀吹的。有一天,父亲见到他的嘴唇流了脓还是要吹,实在忍心看不下去,就生气地对他说:“吹那笛子有什么用,笛子能养活你吗?”站在旁边的哥哥也劝他说:“吹笛子能吹出份工作来吗?”

  在父亲和哥哥的劝说下,罗明生也沉默且停吹了好一阵子。有人劝他学算命,也有人叫他学木工,将来找一份适合的工作度过日子,但个性倔强的罗明生还矢志不改地痴迷于他的笛子,寻求他光明灿烂的明天。他常跟上学的小朋友玩,吹笛子给他们听,他们也常唱歌给他听,他一边仔细地听,认真地记,过后就凭着记忆把自己听到的曲子用他的空管吹奏出来。

  经过不断的努力,罗明生的笛子奏技日渐娴熟,而且还练就一套过硬的本领:一首歌谣,只要听人唱过两三遍,他就能过耳不忘,并能一个音符不漏地用空管准确吹奏出来。随着空管吹奏水平日益提高,罗明生被邀请参加当时西燕公社宣传队,经常随队下村屯演出,成为队里一名出色的笛子演奏员。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公社宣传队解散,罗明生又回到家里义务为10多个生产队的幼儿班当配乐“老师”。

晚霞绚丽 六孔清音吹奏全国动情曲
 
  1993年,罗明生吹奏了几十年的空管绝活才被上林县有关部门发现,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推荐。从此,靠着出众的记性和这一根“吹火筒”,罗明生将自己的绝活带出了上林、带出了南宁、带出了广西,曾在全国残疾人艺术表演中获得大奖,实现了一个盲人的人生价值。

  1993年,他参加第三届全区残疾人文艺汇演荣获优秀演员奖;同年10月,他吹奏的《光明畅想曲》荣获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艺术表演表演三等奖;1997年,《北风吹》《十五的月亮》荣获第四届全区残疾人文艺汇演三等奖、南宁地区二等奖;2001年,第五届全区残疾人文艺汇演中,他以一曲悠扬的《边塞曲》荣获一等奖。

  罗明生知道,自己能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能得到这么高的荣誉,这是党与人民给他的。因此,他决心为人民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亲情来报答党与群众。平时,当劳累一天的人们回到家时,他便拿着自制的空管笛子,扛着板凳拄着拐扙来到大街上,把美好的歌曲吹给人们听,让悠扬的笛声带走人们的疲劳。有时过年过节,他还拿出部分汇演得的奖金,包了场电影给乡亲们看。1998年,在全国抗洪救灾中,他把获奖的100元钱通过南宁日报社汇给灾区人民。
罗明生的一生并不象他的名字那样明媚多彩,他是生活在常人无法想象的日子里。然而,他却凭着对美好生活的执着与追求,对民间艺术的痴情,凭着人们难以想象的顽强毅力,以一支声情并茂的空管吹奏着一曲曲动听的乐曲,实现了一个盲人的人生价值。“我这空管看起来简单,但没有人会吹。很多音乐专家来上林采风,看到我这根空管都异口同声地说‘怪了,怪了。’他们把空管拿去吹,都吹不响。这空管不但上林没有,全国都没有,也只有我一个人会吹。”罗明生说,在参加全区残疾人会演时,在场的领导及评委们都惊奇地拿来试吹,但谁都吹不响。不少专家到上林采风去看他的时候,都量他的空管,准备回去照还尺寸做一个。

  夕阳无限好,晚霞情更浓。记者结束采访即将离开时,罗老先生拿起空管笛子,吹奏《好人一生平安》一曲为我们送别。我们凝望着罗老,不敢奢望什么,但愿罗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同时也祝愿天下残疾人好人一生平安。
 
本报记者 陆波岸 
 
  本文2004年4月29日刊发于《南宁晚报》,见报时有所删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