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博没有一个标点符号,读起来真的好累

(2018-03-09 11:43:46)
标签:

林丹微博

世界羽联

标点符号

汉语拆解断句

菩提文化

分类: 禅之道,蝉知道

刚才浏览新闻,看到世界羽毛球名将林丹的一则微博

这则微博的新闻背景是:2017年11月,世界羽联在牙买加召开年度大会,会上讨论通过了羽毛球发球新规,新规要求发球时击球点的高度将不能超过1.15米。

这项新规自从诞生后,就成为选手们的梦魇。

3月8日下午,林丹在微博发文,怒斥世界羽联:发球不得超过1.15米,你们想干嘛

二十多字的表达中,林丹的愤懑跃然纸上。

以下为林丹微博截图

 http://s2/mw690/001lO0A2zy7iKPV76rn31&690


作为享誉世界羽毛球坛的名将,林丹对此当然具有“话语权”,并且有足够的影响力。很希望此事,能够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作为非羽毛球专业人士,本文所关注的不是这个。

看微博截图,不知道诸君注意到没有?洋洋洒洒四百二十多个字,一气呵成,如排山倒海......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没有一个标点符号,读起来真的好累!

关于标点符号,忽然想起一则公案。

清代诗人赵恬养《增订解人颐新集》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下雨了,客人给主人留了这么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怎么拆解断句?

一般的人会作这两种拆解断句:

其一: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其二: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你看啊,这两句句子中的意思完全相反。结果呢,这张字条被主人误读了,以为是第一种意思:客人归心似箭,下再大的雨,我也得走。于是,主人只得送客。其实,客人的本意是想留呀!他有苦难言,只得冒雨告辞,陷于无栖身之地的尴尬。

怨谁呢?不用标点符号惹的祸!

其实,除了以上两种拆解断句,刘玉琛在《标点符号用法》中又列举了另外几种:

其三: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其四: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其五: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其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其七: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其八: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如果说前七种都表明了态度,那第八种拆解断句,所传达出来的意思: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你看着办呗!

这句话仅仅只有十个字,竟能够衍生出这么多的意思。足见汉语表达的“意味深长”。举这个例子,其实是想说明书写中文时标点符号的重要性。若不适当使用标点符号,便容易产生歧义和误会。

我们来看啊,句子,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句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句子前后或中间的停顿,在口头语言中,表现出来就是时间间隔;在书面语言中,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

在中国古代文书中,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在文章里加入“句读jù dòu〉符号”:句号表示句子的完结;读号貌似当前的顿号,表示语气的停顿)。其结果,经常出现歧义、造成对文章字句的误解。

时代在进步,现实要求我们与时俱进。

据说,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人是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同文馆是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为培养外语人才而设立的张德彝是第一批英文班学生中的一员。同治7年(1868年)2月,前驻华公使浦安臣带领“中国使团”出访欧美,张德彝随团出访。张德彝有一个习惯,无论到哪个国家,都喜欢把当地的景色、人物、风俗习惯记录下来,以“述奇”为名编成小册子。1868年至1869年期间,他完成了《再述奇》(现在书名为《欧美环游记》,其中有一段介绍西洋的标点符号,云:泰西各国书籍,其句读勾勒,讲解甚烦。如果句意义足,则记“。”;意未足,则记“,”;意虽不足,而义与上句黏合,则记“;”......如此等等。

1919年4月,胡适、钱玄同、刘复6名教授,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要求政府颁布通“,。;:?!—()《》”等标点。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于是,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从此诞生。

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中国的白话文的推广使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个人认为:准确使用标点符号,既是一种素养,更是对读者的一种尊重。

行文于此,且将加上标点符号的林丹微博,附录如下,与君分享:

 

发球不得超过1.15米,连羽毛球最基本的发球都在改,作为球员的我挺无奈的。

打了十几年的大小比赛,训练了三十来年,在今年世界羽联来教大家发球了。

说句实话这简直荒谬。今年德国开始推行新发球规则,很多球员都被判罚违例,我也被判了。现在比赛的重心不再是球员,裁判他们能直接导致比赛的走向。

原本以为世界羽联推行新发球规则有科技的助力,结果还不是人眼分辨,说你违例就违例了,说你没有就没有,不像鹰眼来的有绝对的说服力。

在这不是吐槽,也不是炮轰裁判,这是你们的工作,只是觉得世界羽联你们又想干吗?你们改发球的规则意义在哪里?是为了羽毛球变得好?

说句心里话,一点也没有。

总觉得你们在学网球,可是学得并不精准,你们更需要去走访运动员、教练员的建议,而不是几个人在房间里就推行出一个新的规则。

总是需要改规则,难道你们是对这个运动没有信心?

你们要做的事情确实还有很多,羽毛球要在你们的手上再上一个台阶。作为一个打了30多年球的运动员,真心希望你们要为了这项运动的升华用好手上的权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