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来有趣,在所见过的众多菩提子图片中,唯独觉得“牛头马面”最奇特。
于是,便在古玩市场到处寻觅,却一直未果。
这就奇了怪了!果真就那么珍贵?
人,就是这样:越不容易得到的东西,越想得到。
最后,甚至想到向经营文玩的摊主求助。
前几日,人家微信回复,要看照片,然后,按图索骥。
恰在这时,忽然在香港路古玩市场碰到了这个“宝贝”。
当时,看到了这种外形奇特的东西,黑亮黑亮的,似曾相识,问:这是什么玩意儿?
摊主答:野菱角菩提子。有两角的,有四角的。
形状很奇特,拿起来,分量很轻,感觉像塑料。
摊主拍胸保证:绝对是野菱角,假一罚十。四角的比较少见。
仔细琢磨,里面是掏空的,每个样子还略有差别。用磨具做,似乎得不偿失。因为,开价也并不高。
当时这样想,即便是暂时弄不到“牛头马面”,先弄个相似的玩玩,也挺有趣。
于是,拿了一串四角的。
说来也怪,在另外一个摊位,也发现有类似的东西。
以前怎么一直没有寻见,忽然一下都“冒”了出来?
人生常有这种事:拼命寻它,四处不见;放弃寻找,随处可见。
这或许就是“菩提文化”所推崇的:处事且用“寻常心”?

回到家,对比实物,一查资料,居然得知:这个玩意儿,原本就是“牛头马面”!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久聚的新奇感,却一下子没了。
这就应验了那句话:没有追求到手的,永远是最渴求的。这种期待过程,最美。
然而,一旦“得到”,神秘感没了,“冲动与渴望”,也便离我们而远去了。
曾经以为“物以稀为贵”,这宝贝价格肯定不菲!谁知?
不过,这也佐证了“菩提子普遍价格不贵”的通例。
好了,还是来谈“牛头马面”。
资料介绍,四角菱,拉丁文名:Trapa quadrispinosa Roxb.菱科、菱属一年生浮水水生草
本。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不耐霜冻,从播种到采收约需5个月,结果期长1至2个月。
我国江苏、浙江、湖北、江西、海南等省均有出产。印度东部、泰国、日本也有分布。
野生四角菱所制成的手串,就叫“牛头马面菩提子”。
真相终于大白。
其实,我们对野菱角并不陌生,市场上常见小摊售卖。价格不高,很是美味,富含淀粉,有时可以当主食。
记得几年前到洪湖去玩,坐船从水面捞野菱角,一捞一串,立马可以解馋。
成熟的野生菱角,外壳十分坚硬。
起初只是想到了“舌尖上的美味”,谁会往“菩提子”上琢磨呢?
其实,野生菱角符合菩提子特征,草本植物果实,外壳坚硬。
楚材想:将野生四角菱首创为“牛头马面菩提子”者,绝对堪称“天才”。
人们都在谈“创意”,其实,文化上的创意,意义更为非凡。

索性谈谈传统文化。
这“牛头、马面”,原本就是神话故事中的角色,身份是阴曹地府的鬼卒。
牛头,又叫阿傍、阿防。《五苦章句经》说:“狱卒名阿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持钢铁钗。”
作为狱卒,“牛头”的职责就是,将罪人带到阎罗天子面前,向阎罗天子禀告罪人的罪行。
马面,又叫马头罗刹。“罗刹”为恶鬼。故,马头罗刹即“马头鬼”。形象为“马头、人身”,与“牛头”是老搭档。
据说,“牛头、马面”原是阴曹地府掌管实权的人物,怎么着也够套个“处科级”干部。
为什么最后沦为阎王手下的一个捉人差役?
说起来,这还可以算一部“警示片”。

很久很久以前,在“鬼城”丰都,有个姓马的员外,富甲一方。
年已六旬的马员外,先后娶了十一个“偏房”,才仅有一个独丁——马一春。
儿子转眼十八周岁,马员外准备大摆筵席庆贺。
这时,有个算命先生不期而至。
马员外恭请先生给小儿“算个命”。
报了生庚时辰,算命先生屈指一算,不禁大惊失色:“哎呀,不好!”
马员外央求道:“请先生免虑,直说不防。”
算命先生迟疑片刻,说道:“你家少爷衣禄不错,可惜阳寿太短,只有十八年!”
马员外“妈呀”一声,晕到在地。
一大家人忙活半天,马员外才苏醒过来,面色如土地问道:“先生,求求你想个办法,救救我吧!”
算命先生想了一会,说:“凡人哪有办法。只有一条,不知员外舍不舍得破费呢?”
马员外忙说:“只要能救儿子,哪怕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算命先生这才告诉他:在明晚半夜子时,你办一桌最丰盛的酒菜,用食盒装好,端到“鬼门关”前十二级台阶上,把酒菜送给那两个下棋的人……如此这般。
第二天半夜,马员外来到指定地点,果见有两个人正在那里专心下棋。
这两位不是别人,正是牛头、马面。
马员外不敢惊动他们,只好悄悄跪在一旁,把食盒顶在头上,默默地等着。
当他俩下完了一盘棋后,马员外才小心翼翼地请道:“二位神爷,请吃了饭再下吧!”
那二人似听非听,不语不答。如此棋局已过三番。
且说“牛头、马面”,见此人这般诚心,又看盒中的美味佳肴那么丰盛,不禁有些心动。
马面悄悄说:“牛大哥,我们此番出差,尚未用饭,就此饱餐一顿吧。也难为此人一片心意。你看如何?”
牛头也早有此意,只是不便启齿,当下点头道:“吃了下山办事,也不为迟。”
说罢,两人便犹如“风卷残云”般,将美食“一扫而光”。
打着饱嗝,正要扬长而去,见送饭人还跪在地上,于是问道:“你为我等如此破费,想必有事相求?”
马员外忙叩头作揖道:“小人正有为难之事,求二位神爷帮助。”说着,还烧了一串钱纸。在阴间,这是“送钱”啦。
牛头和马面,觉得过意不去,只好说:“你有何事,快快讲吧!我等还有要事远行呢。”
“二位神爷,我只有一个命子,阳寿将尽,求二位神爷高抬贵手吧。”
“叫什么名字呢?”
“马一春。”
牛头翻开崔判官给他的“勾魂令”一看,大惊道:“马老弟,我俩要去捉拿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儿子。只是时辰未到,这?”
马员外连连磕头:“二位神爷若能延他的阳寿,小人感恩不尽,定当重谢!”
牛头说:“阴曹律条严明,不好办哪!”
马员外灵机一动,转向马面说:“我有个姓马的兄长,也在阴曹地府掌管大权。你们办不了,我只好去找他了。”
马面心想,这阴曹地府,从王到鬼我都认识,姓马的除了我就无他人了。于是,便试探地问道:“我也姓马,不知你那兄长是谁?”
马员外惊喜地说:“小人有眼无珠,一笔难写二个‘马’字,有劳兄长了。”
马面说:“你说你是我兄弟,我怎么不记得?”
“你到阴曹地府后就喝了迷魂茶,阳间地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哪里还记得?”
马面一想,他说的着实不假,如今又吃了他的东西,这事不办不好,便与牛头交换了一个眼色。
牛头会意,既然如此,干脆就作个人情吧,也图他几个零钱花。
于是,两人趁着醉意,便转头回曹,此事也就作罢。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事情败露了。
阎罗天子顿时火冒三丈,表示要依法严惩。
回想前因后果,牛头和马面“肠子都悔青了“,千不该,万不该。
阎罗天子见他俩确有悔改之心,就将其削官为役,留在地府当了捉人的小差。好歹也算保留了“公务员“身份。
重新“上岗”后,牛头和马面发誓:除了对“不忠不孝”者严惩,更要对“行贿受贿”者,绝不留情!
故事结束,思考却才开始。

阴间的故事,道的却是人间的实情。
手握权力者,须提防“处处陷阱”。稍不留心,“饭局”顿成“赌局”!
言归正传。
牛头马面菩提子,从外形看,肯定不适合手中把玩。
作个挂件,悬在车中、书房,当个“警世钟”,挺好!
常看看,辟邪,也提醒自己:避免“湿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