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2/mw690/001lO0A2gy6S15yASX9cb&690
寻得这串菩提子时,商家告诉名称是“金碗菩提子”。
当然,楚材心中有数,此前已了解到:更通俗的称呼是“莲花座菩提子”。
《百度百科》这样介绍:
莲花座,为稀有植物果实蒂,呈枣红色,质坚硬,每一粒状似一个小小莲花座,名称便由此而产生。据讲,此物佩于身上,可保平安,增吉祥又助于修行。
其他介绍,也就断无下文。
http://s4/mw690/001lO0A2gy6S15H9ndpa3&690
有趣的是,列在下属“目录”中的,只有一项,道是“保养方法”。
更为诡异的是,其所列的是:《东洋见闻录》记载平时的养护方法。
具体内容没有新意,跟市面流传的“大同小异”,楚材不愿在此浪费笔墨。
楚材感兴趣的是《东洋见闻录》这本书。
许多人,包括楚材,一直想寻来看看,却怎么也难觅其踪。足见,也稀罕物。
据说,《东洋见闻录》是竹影法师编写的。此人按照日本《集古十录》和《故実丛书》的风格书写,内容包括了旅游见闻、草药学、民俗、历史、古器物、玉石、矿物学、弓道、花道、茶道、书道、香道等资料。
那么,“竹影法师”是何许人呢?
据查阅些许资料得知:竹影法师,出生中国天津。为阴阳师,被称作竹影聿明。早年在天津上学,后在北京的拜青铜大师吉金许宏门下学习古代青铜鉴定,后各地游走学习古陶瓷、玉石、金银等修复,曾师从天津陆玉枢学习古籍善本修复。后弃艺从道。
所有这些,似乎都是些模糊的“概念”。
给楚材的感觉是:似是而非,语焉不详,闪烁其词。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此“稀罕物件”,却要去日本“寻”?
为什么?
联想到一些“新近走红”的菩提子,谈及其“来世今生”,似乎都存在此类现象。疑似“商家炒作”。
更有人断言:《东洋见闻录》是伪书!
哈哈,如果是伪书,那么,许多“玄之又玄”的说法,显然是“别有用心”。
收藏界的水,历来被认为很“深”。
恐怕许多时候,并不是“水的深浅”,而是有人故意想“把水搅浑”,目的是“浑水摸鱼”。
http://s6/mw690/001lO0A2gy6S15RoYst05&690
有玩家考证认为,“莲花座”为棕榈科植物 “菜棕”的种子,属于稀有植物果实蒂。
此说似乎比较靠谱:“菜棕”主要生长在美国东南部北卡罗来纳至佛罗里达。中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云南也有些许栽培。
“菜棕”的花是良好的蜜源,果实可代粮食。好闻,也好吃。
据说,当地的山鼠和田鼠,十分喜欢啃食棕心和棕籽。所以,想采摘到成熟的“棕籽”,十分不易。
物以稀为贵。
作为菩提子,“莲花座”被称作“菩提中的‘大熊猫’”,足见其稀罕。
从外形来看,莲花座菩提子,确实更像“碗”或“钵盂”。
之所以取名“莲花座”,恐怕是希望贴上“圣洁”与“佛缘”的标签。
寓意吉祥,目的为玩得开心,这也无可厚非。
心中有佛,你就是佛。
心存善念,久做善事,你就有善缘。
当然,叫“金碗菩提”,似乎也未为不可。名称,符号也。
楚材认为,此种菩提子,颗颗饱满,油性颇足,手感不错。包浆后,色泽厚重典雅,养眼。因为稀少,具有一定的盘玩价值。
http://s16/mw690/001lO0A2gy6S15XSdST1f&690
有资深玩家认为,此物外形,极似唐僧化缘的“钵盂”。
细细琢磨,确实如此。
据此,将其称为“紫金钵盂菩提”,似乎禅意更浓。这便是文化的魅力。
在《西游记》中,“紫金钵盂”可非等闲之物。
这是唐太宗李世民钦赐重器,是给御弟三藏法师路上化缘与饮水用的。按照俗家的说法,就是“金碗”,千足金,稀罕物。
佛教自传来华夏,僧人托钵乞食,化斋为生,遂成传统。
http://s11/mw690/001lO0A2gy6S19qQ5oS3a&690
然而,通观《西游记》全书,“托钵乞食,化斋为生”,似乎不是“紫金钵盂”的最大功效。
当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大雷音寺时,如来佛祖应允,给三藏师徒经书。
取得真经,这原本皆大欢喜。然而,事情绝没有那么简单。
唐僧师徒兴高采烈去取经时,却被迎面泼来一盆冷水。
如来佛祖的两个徒弟阿傩、伽叶却“从中作梗”。当索要好处未果时,送给唐僧的是“无字经”。
认为遭到戏弄,曾经“大闹天宫”的孙大圣,自然不服。
不过此时,孙大圣早已没有当初的“火暴脾气”,要不早已“闹将起来”。
心存憋屈,当悟空他们找到如来“评理”时,如来佛祖却哈哈一乐,并不以为过,还调侃道:“不能让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其中的“潜台词”,应该不难“悟”。
这是“哪是哪”?有理没处说。
唐僧无奈,便将唐王钦赐的紫金钵盂送给阿傩,并许诺:“奏上唐王,定有厚谢。”
如此这般,才换取了那有字的真经。
http://s16/mw690/001lO0A2gy6S168u9Ph9f&690
因此,对于唐僧师徒“修得正果”,这紫金钵盂“功不可没”!
当然,此情此境,也惹得凡夫俗子“义愤填膺”,以为:腐败盛行,佛界也被“尘世污染”!
掩卷沉思,其实不然。
事情的“表象”是:最终,唐僧把这唯一“俗世最为珍贵”的饭碗——紫金钵盂,作为“人事”献给了佛祖。所谓“人事”,便是“人之常情”,礼尚往来。
其更深层次的寓意是,“菩提本无树”,显示唐僧一路“心行”,终成“正果”——“本来无一物”。
佛祖境界显然“更高一筹”,假借传经以设公案,收没了唐僧的紫金钵盂,为“心行”将尽的唐僧,消除了这最后的滞碍,助其达到“本来无一物”的境界,最终成佛。
http://s15/mw690/001lO0A2gy6S16fhKkSae&690
试问:如果唐僧成佛之后,还托着唐太宗御赐的“紫金钵盂”,俗不俗?
许多时候,经历了无数磨难,“寻道者”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却死死抱着“固有的东西”,久久不愿放手。显然“悟性”未到。
杯子,也只有空着,才能起到“容器“的功用。要想“得”,必先得“舍”!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放下,才能“得道”!
菩提子,菩提心。
莲花座”也罢,“紫金钵盂”也罢,或更俗一点,叫“金碗”也行。若心存“菩提”,想叫什么名字,随缘!
这便是“菩提”的真正意义。
凡事别“钻牛角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