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6/mw690/001lO0A2gy6RFz5tmnPe5&690
对于蜜蜡,楚材是深怀敬畏的。
首先,是因为蜜蜡太美,享有“地球之星”的美誉;
其次,是因为缺乏深入研究,不敢妄加品评。
这,并不妨碍楚材对蜜蜡的喜爱。
蜜蜡,为有机类矿物之一,质地脂润。自古以来,便为世人所喜爱。
据地质学研究,远在三四千万年至一亿年前,始新世和白垩纪年代的松柏和枫树脂,经过“沧海桑田”般地质变化,最终“石化”而成蜜蜡。
远在旧石器时代,蜜蜡就被人类所发现并喜爱,最终形成蜜蜡文化。
在历史悠久的中国,蜜蜡亦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如虎魄、琥珀、珀、蜜蜡、遗玉、江珠和红松香等。
玩家认为,最常见的蜜蜡,产自波罗的海以及北欧,一般只有黄色,甚至有些还是半透明的状态。由于形成年代较短,只有约四五百万年历史,所以,还没有彻底“石化”,质地比较柔软 。当然,价格相对比较便宜。
而真正珍稀蜜蜡一般产自中东,例如伊朗、阿富汗。当然,缅甸、巴基斯坦和非洲,也有品质不错的蜜蜡产出。这些珍稀蜜蜡,形成年代在四五千万年以上,甚至有的达一亿多年。对于绝大多数人,且不说拥有,即便是看上一眼,也属于极大的福分。
http://s15/mw690/001lO0A2gy6RFzhfDnU5e&690
蜜蜡在藏地,一直被视为吉祥、圣洁之物,被称为佛教“七宝”之一。
蜜蜡被认为具有“驱邪定魂、护佑平安”的能力。由于常年累月被供奉佛前,蜜蜡受到香油、灯火的热能影响,会产生不同变化,呈现出神秘的光泽。
在高僧大德的胸前,也总挂着一串高贵的密蜡念珠,以示尊严。
所以,当一种果实呈现出迷人的“鲜黄色”时,人们欣喜是显而易见的。人们把这种果实,冠以高贵的名称——蜜蜡果。
http://s6/mw690/001lO0A2gy6RFzrmKAR05&690
于是,菩提子家族里,便有了“贵族”——蜜蜡果菩提子。
关于蜜蜡果菩提子的“前世今生”,许多人忌讳莫深。
有卖家宣传资料说:蜜蜡果菩提树“成长很慢,开花需要十几年,结果需要十几年”,所以,这种菩提子是很珍贵的。
http://s14/mw690/001lO0A2gy6RFzTqu8l7d&690
楚材忽然联想到“千眼菩提子”,提法何其相似?
“较真”的声音同样“不绝于耳”。
有玩家甚至贴帖说:蜜蜡果,其实就是橡胶树的果实,云南、海南一带广泛种植。
http://s4/mw690/001lO0A2gy6RFzwaRub33&690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楚材保持沉默。
事实是,“百度百科”至今还没有一个单独的词条。
为什么?恐怕确实有一些“真相”,不方便说。
在楚材看来,这也没有什么。
“犹抱琵笆半遮面”,似乎能够给人们更多的遐想。如果不是搞科学研究,犯不着较真。
蜜蜡果菩提子,价格并不贵。如果有兴趣,平民百姓弄来“玩玩”,也没有什么经济压力。
文玩文玩,玩的是“过程”,不是“对错”。
菩提子,菩提心,且以寻常心待之。悦眼、养心,足够矣。
http://s10/mw690/001lO0A2gy6RFzD5oWR49&690
经过打磨的“蜜蜡果菩提子”,与蜜蜡,有许多相识之处:
其一,就是颜色,均呈现迷人的“鲜黄色”;
其二,就是身轻,都能够浮于水。
尤其是“蜜蜡果菩提子”,置于水面,颇像前不久从香港维多利亚海湾,风靡全球的“大黄鸭”。之不过,这是MINI版。二者外观,都显得十分“讨喜”。
楚材在此想提醒一句:较之“金刚”、“星月”菩提子,不那么经“盘”,需“手下留情”。
因为,“蜜蜡果”这玩意太薄了,表壳还不到1mm厚。由于太薄,盘的时候一定要均匀,小心别盘碎了。
再者,盘玩的时候,壳内物质会时不时“外露”,感觉有些怪怪的。
楚材建议:少盘,偶尔轻轻刷刷,观其形、品其色,足矣。
盘玩菩提子,其要旨在于“培养心性”,推物及人,各得其悟。
蜜蜡是琥珀的一种,在物理成分和化学成分上,都和琥珀没有区别,只是因其"色如蜜,光如蜡"而得名。
http://s4/mw690/001lO0A2gy6RFzJRASn43&690
蜜蜡的质地柔美,色泽温润,深受人们的喜爱。
对于楚材来说,感悟蜜蜡的“前世今生”,更像是一场“禅修”。
地质学研究表明,远在三四千万至一亿年前的始新世和白垩纪年代,地球上生长着许多针叶植物,例如松柏和枫树。这些树木多脂液,受到外界强烈刺激,会大量分泌。脂液落在地上,并随着地质层变动而深埋地下。经过长时间的地层压力和热力,这些脂液便“石化”为蜜蜡矿。蜜蜡形成以后,在悠悠岁月中,又经历地壳升降迁移种种磨炼,有的露出地表,有的再深埋入地下。
露出地表的蜜蜡,有的被冲入海中,成为海珀;有的被冲入湖中,成为湖珀;再埋入地下的,则成为矿珀。
http://s3/mw690/001lO0A2gy6RFzNPSEy82&690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妙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