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2/mw690/001lO0A2gy6R7LROcFt5b&690
谈“金线菩提子”,绕不开“金丝菩提子”。
按照生活常识,“线”比“丝”粗,但也相对的。这得看怎么比,不同场合,衡量标准不一样。
还是谈菩提子。
从外观看,“丝”因为比“线”纤细,容易弯曲、缠绕,显得婀娜。
相对而言,“金线”显得平直、有力。
金线菩提子,是一种较稀有的植物,质地坚硬,呈白色,表里布满多条红褐色的纹理线,故命名为“金线菩提”。
凡物皆有大小之分,金线菩提子也不例外:小者“优雅”,大者“豪迈”。
http://s1/mw690/001lO0A2gy6R7Mhlz8Y60&690
佛理认为,金线菩提子对事业的腾飞和对家庭的和睦有帮助,还可行财运,辟邪,增智慧。
金线菩提子多产自南亚的印度和尼泊尔地区。因为,那一带独特的气候特征,塑造了金线菩提子“质地坚硬、外观清朗”的特性。
鉴于金线菩提子表面的纹路各具特色,在制作加工时,工匠们更喜欢根据串珠的纹线进行加工。
从纹线、形状和打磨工艺上,金线菩提子可以分为“半金线”、“大金线”、“小金线”、“元宝金线”、“长寿金线”等。
http://s8/mw690/001lO0A2gy6R7MRVPlZe7&690
“大金线“外形似”元宝“,特有”财喜“感。上手把玩,极易挂瓷。乳白的珠体,上面分布着或密、或疏的线条,似万物生长,充满生机。
把玩菩提子,品味的是一种感觉。眼里有佛,你便是佛。
“大金线“个大、瓷实,如果把玩在富态的男士手里,容易使人萌生”成就感“。
http://s15/mw690/001lO0A2gy6R7MxuHxk1e&690
“小金线“另具”风情“。闪着瓷性宝光的珠体,不逊任何材质的宝物。上面散布的”线体“,看似不经意,却时时闪现智慧的”荣光“。
这当然更适合气质高雅的女士。
若是有缘,可谓“物有所属,相得益彰“。
http://s3/mw690/001lO0A2gy6R7MBbjyid2&690
银线菩提子的外形和金线菩提子非常相似。
除了其各自具有代表性的线条之外,银线菩提子的原色底色偏黄、略显灰色;而金线菩提子的底色一般呈白色。
http://s14/mw690/001lO0A2gy6R7MNTeUJ8d&690
所谓“底色”,也只是在初上手把玩时有区别,时间久了,颜色都会变红、变深,“九九归一”,直至没有差别。
“半金线“菩提子,咋看上去,酷似去皮的板栗。其珠体或呈乳白,或呈金黄,刻在上面的”金线“”银线“,像清澈湖底的水草,随波摇曳。
http://s1/mw690/001lO0A2gy6R7MVsefme0&690
你尽可以展开诗人的想象,任诗绪飞扬。
消除烦恼,最简单、最直接的,就是让“心花怒放“。
我的地盘,我做主。
菩提世界,我心飞扬!
银线菩提子与金线菩提子同样名贵。在把玩之后,银线菩提子也会出现油润金黄的色泽。
其实,“金线、银线”大致可以归为一类。如果非要硬性进行区别,那就是读书“读呆了”,失却了“菩提”的真正意义。
有位玩家,突然间想把所有菩提子玩一遍,结果发现需要慢慢来。
以下是这位玩家的感触(注:楚材只是把语句标点进行处理):
先找了点小银线练练手,不断的上网查资料过程中,发现小银线、大银线,血丝、金线菩提子,经常被统称为银线菩提。因为研究了俩月多,对银线、金线有了自己的看法,说说仅供参考。小银线打开皮后有纵横交叉的纹,很细;大银线打开后细纹很少,只有很多大粗纹。随着打磨,只剩下顺着芥蒂处生长的粗纹。金线和血丝也有两种叫法,经常混在一起。具体区别,金线和血丝都比银线纹路颜色深,发红。银线呈褐色。血丝菩提纹路对称清晰,纹路密集,颗粒较大。金线的纹路略少,颜色也是发红。个人看法,金线银线属同一种植物,血丝是单独的一种。
http://s4/mw690/001lO0A2gy6R7N0NVHt03&690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把经验谈出来交流,是一回事。也很有乐趣。没有必要争个“对错、输赢”。
需要强调的是,盘玩菩提子,永远是自己的事。
有位玩家遇到件极为“揪心”的事:我有一串玉米金线菩提,快一年了,还很好!就是有几天故意挂在脖子上,想沾沾油汗。但发现有几颗珠子的金线……
怎么啦?珠子开裂。继而,玩家“心裂“。
于是,其他玩家劝道:节哀吧,但凡有线的都容易开裂,特别是湿度大的时候……节哀吧。
世间万物,都有其独自特性。违背了其“特性”,势必会造成“心裂“的后果。
“心裂“是教训,节哀后,可以转化为”经验“。拿出来交流,避免更多的玩家”心裂“。功莫大焉。
存在,自有“存在“的道理。
http://s4/mw690/001lO0A2gy6R7NegihZ23&690
有行家坦言:这就是为什么,从古到今这么些年,流传下来的还只是老三样,“金刚、星月、凤眼“。
“老三样”果真那么好“伺候”,恐怕也未必。
对于菩提子种类,把玩什么,钟情什么,甚至“被什么所伤“,这都是”缘“。
只要是行在”菩提“这条路上,既躲不过,也绕不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