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1/mw690/001lO0A2gy6QbBqBvPYaa&690
一日逛古玩市场,看到一串很别致的菩提,乳白色,面形奇特,尖如鹰嘴。不识故惑。
摊主言:鹰嘴菩提。
在楚材的印象中,各种有关“菩提子分类”资讯,常见的,好像没有这一款。
“百度”如是这般解释:此物叫鹰嘴豆,俗称桃豆、鸡豆、鸡头豆,维吾尔语“诺胡提”,又称羊角状鹰嘴豆。鹰嘴豆面形尖如鹰嘴,故称此名。
鹰嘴豆是世界第三大豆类,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有广泛种植,中国只有新疆等地零星分布。
鹰嘴豆能食,且营养丰富,高蛋白、低淀粉。其淀粉具有板栗香味,有解毒、消炎、养颜、抗衰老的作用,适合高血糖、糖尿病患者,以及中老年人长期食用,被誉为“营养之花、豆中之王”。
鹰嘴豆能入药,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尤其对胸痛、胸膜炎有独特疗效。据说,在维吾尔语的医学中,鹰嘴豆药用已有2500多年。
http://s9/mw690/001lO0A2gy6QbBv1SVab8&690
作为菩提子,有玩家把嘴一撇,认为:鹰嘴豆和黄豆一样,没有盘玩价值。
此说,楚材倒不认可。但凡草木果实,皆可称“菩提”。鹰嘴豆如何又不能?
况且,楚材对“鹰”,有着别样的感觉。
刘姓朋友有一个岫岩玉的把件,题材很有意思:一只老鹰立着,在其爪的部位,雕有一只蝉。
看图,百思不得其解。
德玉堂薛堂主笑曰:知音!
有意思:蝉也称“知了”,与鹰之谐音“音”搭配,当然是“知音”了。
楚材萌生爱意,托薛堂主转达,却被告知:不愿转让。
君子不夺人之爱。但是,万般无奈之情,纠缠了楚材许久。
前不久,逛古玩市场,楚材眼前忽然一亮:知音!
摊主是位老者。他解释道:石头还没有玉化……
老者有所不知:楚材钟情的是“知音”题材,是“知了”与鹰“相识”并“相知”,与物件材质优劣,并无多大关系。
没有讨价还价,楚材就以极满意的价格,得到了这件“宝贝”。
当然,在别人的眼里,这似乎够不上“宝贝”等级。
http://s2/mw690/001lO0A2gy6QbBzGCprc1&690
喜爱,就有价值。对人如此,对物更是如此。没有理由,喜欢就是理由。
古人爱禅,多半是取其“重生”之寓。在沃土蛰伏数年,爬上枝干,蜕皮新生,展翅而飞,饮露高歌,圣洁雅士也。
其实,鹰也“凤凰涅槃”之变:
传说,鹰有70年的寿命。
想当年,少年得志,天空翱翔,引苍生瞩目。但是,岁月如梭。到了40岁左右,鹰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自己的胸脯。不仅如此,它的爪子也开始老化,羽毛浓厚而使翅膀变得沉重。
辽阔的天空,似乎已经不属于自己。鹰陷入苦闷:是等死?还是超越、新生?
鹰决定迎接挑战:奋力飞到高高的山顶,停下来,开始用喙击打坚硬的岩石。一下、两下……
这是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鹰明白:自己必须得坚持!
终于,那只又弯又长的老喙脱落了,伤口血肉模糊。鹰忍着,一天、两天……它要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
其中寂寞与痛苦,惟有自己明白,只有老天知道。
或许,还有蝉知道!
时间见证奇迹。这个过程,便是“悟道”!
鹰用新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任鲜血一点一点滴落;
待新的趾甲长出来后,鹰便用新爪,把翅膀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
半年过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天还给鹰一对有力的翅膀。
鹰又重新展翅,翱翔在久违的天空,再续30年辉煌!
其实,不一定非得30年。努力地好好飞一次,然后再过好每一天,也便值了!
既耐得住寂寞,又能够顽强超越自我。从这点来看,鹰和蝉是“知音”!
只不过,鹰更“放得下身段、忍得住痛楚”!
对于鹰,英雄回归,人们只会享受其光芒四射的辉煌。又会有谁,能够承受其长久的寂寞与痛楚?!
楚材想:鹰嘴豆若能够让人静心、警醒,时时思精进,如何不“菩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