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子弹头(1994~1998)
用玻璃钢造汽车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国外20多年前就有。但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所有的玻璃钢车身汽车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可偏偏有人不相信这个道理,90年代后期,国内冒出了好几款玻璃钢汽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华子弹头。
这款车由北京中华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首车下线是1 9 9 4 年10
。它采用3
缸夏利的动力总成,但各项性能比夏利相去甚远。车身基本上是手工糊制的:一层树脂加一层固化剂,反复多次。这正是它的致命之处:这种生产方式根本上不了批量!1998年,随着更严格的环保法规的实施,整不出电喷发动机的中华子弹头很快就消失了。
从历史上评价,它可说是有功也有过:功劳在于让大家懂得了玻璃钢汽车是没有出路的,而过错在于糟蹋了“中华”这块响当当的牌子,以至于后来华晨推出真正的中华轿车时,看车的客户总忍不住四下敲敲,销售人员忙不迭地解释:我们这车不是玻璃钢的……
据悉这款车的老板是在深圳发迹的,然后转战北京并且力推这款车,并且不知为何得到了诸多人士的推广和推荐,从社会名流到行业专家再到部分政府要员,并甚至一度差点成为北京的出租车标准车型。
根据一位资深来北京的同事回忆,在童年深远模糊的记忆中,关于这款车留下的最多就是:一群退伍军人站在玻璃钢的车顶篷上蹦蹦跳跳,借以证明这款车的材料是多么的结实。而正是由于这种“结实”,导致某辆出租车在运营的时候和铁皮轿车相撞,铁皮轿车瘪进去了,而玻璃钢的车则破碎了,很不幸一片碎片插入乘客的喉咙,并且直接导致了该乘客的死亡。这恐怕是企业,也是那些为这款车挥汗作秀的退伍军人始料未及的。
现在有些机关部委的大院中依然可以看到这款车,一位女同事就回忆,在她以前工作的报社中曾经看到过一辆深绿色的。当车是新车的时候,绝对是很靓很梦幻的,半透明的绿色车身如同童话中的水晶车,而当车老了之后很难清洗,则变成很丑很肮脏,像是老式建筑厨房永远擦不干净的毛玻璃。
现在到互联网上去搜索这款车,基本都是二手车的了,最便宜6000一辆,模糊的图片和衰老的车身似乎很难再找到过去辉煌的蛛丝马迹。
以上资料大部分来自于同事和行业认识的口述历史以及互联网的资料仅仅作为八卦谈资。不代表我个人的官方观点。欢迎大家提供线索和指正。
无论如何,这款车曾经见证了那个年代,见证了中国汽车的发展历史的脚步,并且让后来的企业,绕开这段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