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襄樊交通蝴蝶效应城市规划交通新闻摄影社会杂谈 |
分类: >>蜗居·微观襄樊 |
亚洲蝴蝶拍拍翅膀,将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今天上午,因为一桥堵车引发的两桥地区交通滞留,应当引起相关方面的高度关注。
上午八点三十分左右,一桥过往樊城方向单向拥堵,不少车辆沿另一匝道逆向过桥,造成一桥地区交通瘫痪。无奈之下,樊城方向公交等过江车辆经由解放西路、建设路绕行二桥。时值周末,出游私家车数量骤然增加,在建设路与长虹路口交通节点引发拥堵,继而造成长虹桥北一线短暂瘫痪。
城区交通遭遇“蝴蝶效应”并非无稽之谈、更不是耸人听闻。拥堵滞留至少持续两小时,大量车流人流无法及时疏散。这一短暂事件深究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城区交通建设“硬伤”之外,还有应急处置机制滞后、僵化的“内伤”。
怎样解决?在铁路分割城区无法消除的情况下,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应当提上议事日程。目前襄城东西大街及环城交流道功能强大;而樊城快速通道只有南北方向,东西交流成为最大瓶颈,若建设一座东西方向跨越铁路的立体交流道,即能有效疏解全城交通压力。另外,交管部门对目前交通拥堵频繁发生、时段越来越短前兆应有足够认识,并在务实上及时跟进:建立综合应急预案、提高疏散分流效能。
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为预报天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用计算机求解仿真地球大气的13个方程式,意在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提高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在1963年的一次试验中,为更细致地考察结果,他把一个中间解0.506取出,提高精度到0.506127再送回。而当他到咖啡馆喝了咖啡回来再看时竟大吃一惊:本来很小的差异,结果却偏离了十万八千里!再次验算发现计算机并没有毛病,洛伦兹发现,由于误差会以指数形式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微小的误差随着不断推移造成了巨大的后果。他于是认定这为:“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即:“混沌
”,又称“蝴蝶效应”,亚洲蝴蝶拍拍翅膀,将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
立交桥建成使用后,武昌小东门一带严重的交通拥堵迎刃而解(2007-04-06)
这个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蝴蝶效应概念后来有了更广的延伸: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