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为何会拒绝家访?

(2011-03-24 09:42:00)
标签:

橙橙小记

育儿

分类: 橙橙小记

    前段时间,老师说要安排家访,我是举双手赞成,我是真的很盼望家访,之前和学校提过很多次,老师告诉我肯定有很多家长不欢迎家访的,我还不信呢。昨天接儿子放学的时候,问起家访的事情,结果家长们说“家访是为了征求兴趣班的事情,没什么其他的事情的。”“有什么事情在学校里说说也一样的,为什么要叫老师去家里啊?”“孩子天天在他们面前,他们了解的还不够多啊?”……我真是非常诧异,家长们的反应怎么会这样的呢?是我看高了家访的意义?还是真如家长说的那样没有家访的必要?

 

    我的理解,家访是家与学校的最好的一个沟通方式,通过家访,能够让老师更好的了解到孩子的成长环境,孩子在园外的一面,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我觉得,如果是老师反对家访,我能理解,因为家访毕竟会占用到老师的休息时间,但是,占用时间也只是部分影响而已,老师通过家访获得的信息,对她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也会有很大的帮助,都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但是,家长反对家访,我就很不好理解了。

 

     就拿我的孩子来说,在家里,我一直都觉得他很独立,带他到一些陌生的公共场合,他的表现也很不错,活泼大方的,儿子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在我看来也都是很出色,当然,这里可能有当妈妈的偏见。但是,儿子在学校里的表现(以前)却很不咋地,讲话瓮声瓮气,语言、运动能力都逊人一筹,之前,和老师沟通过很多次,我一直都觉得儿子的表达能力会影响他的成长,别人听不懂他的话或者他表达不出他想表达的意思,长时间的压制会让他丧失自信。那么,园里园外完全不同的儿子,怎么能让老师感受到园外的儿子呢?我一味的说儿子在家里怎么怎么好,老师会信吗?这里我并不是说老师信不信任家长的问题,而是说老师没有直接的感观感受他能心悦诚服的接受你的话吗?再比如说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总是不知道该怎么去解决孩子的问题,也许家长在家里的环境中出了问题呢,而这问题又因为家长的习惯性思维并没有发现,或许老师在家访过程中就能发现这些问题,从而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呢?在学校力,老师同时面对的是那么多的孩子,同时面对的是那么多的家长,在学校里,老师发现的是学校里孩子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但是老师并不知道家长你在家里是怎么来对待孩子的这些问题和成绩的啊?而在家访的时候,老师的注意力可是集中在你家孩子一个身上哦,孩子想说什么想表达什么。还有一点,通过课堂外的接触,无形之中会拉近孩子和老师的亲近感。就像这段时间,孩子们私底下的小聚会很多,我很相信,私底下的好朋友在课堂上也会成为好同学。

 

    对于家访,我是持积极支持的响应态度的,在我的强烈要求下,老师们提前在我家安排了一次家访,自我感觉在我家的家访还是比较成功的,不知道老师们回去以后是不是有些收获?我想应该是有的,至少老师看到了孩子在家里积极表现的一面,知道了孩子的一个成长环境。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的学校。我们怎么又能把孩子的成长完全的推卸到老师的身上去呢?

 

    因为知道老师要把家访第一站安排在我家里,事先我就做了一些功课。比如家访中我主要要让老师了解哪些方面?我要向老师展示哪些方面?我要提出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在家里是怎么处理的,老师有没有更好的意见建议?我们家泊宇的弱项是口头表达能力和运动能力,在别人面前,儿子经常会不愿说,我考虑兴许是因为他怕别人听不懂,但是,在家里,我会给他足够多的时间,听他慢慢说,所以他在我面前是非常愿意说话的。泊宇的强项是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那我就给了儿子一个展示的机会,把我们平时看图编故事的游戏拿出来玩,老师就发现了原来泊宇果真这么会编故事啊。我经常带儿子去户外,我就给老师看很多我们出去玩的照片,儿子的照片都拍的很有灵气,老师通过照片也能感受到活泼可爱的儿子。我们每天做亲子阅读,请老师参观了儿子的书房,展示了儿子大量的绘本,老师也会分析到儿子的想象力兴许和他的阅读有关。儿子独立房间了,请老师参观儿子的房间,里面有大量的手工作品的陈列,有儿童诗歌的书本随意的放在床头,老师处处都能感觉到我们家长的教育理念,能够感受到我们在带孩子时候的用心,而对于儿子,从老师声声的赞叹声中也能知道他做的好与不好的地方。他甚至会觉得,老师也能象朋友一样来我家串门啊,这是不是能拉近儿子和老师的距离呢?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比如说你们夫妻是两地分居的,丈夫长期在另外一个城市生活,尽管他天天和你打电话,把他的住宿环境、上班线路都告诉你了,但是你心里还是会没底,因为想象不出他真实的环境。而如果你能去过一次,那么情况会不会完全不一样呢?当电话里他告诉你他在洗脸,他在看书,你是不是都能想象出他的真实情景呢?这个,我是很有体会的,所以我非常相信有没有一个直观的感观感受很重要。家访也就是给老师创造一个直观的感观感受的机会。

 

     有家长说“家访只是为了征求家长对兴趣班的态度?”这是老师带着任务来家访,就这个问题,确实没有必要专门进行家访,但家长为什么不能把家访变成主动一些呢?我是这么理解的,这个话题老师顺便带着而已,兴许老师是因为家长们提问了为什么要家访而回答的呢?家访是一个相互沟通的机会,是一对一,针对性最强的沟通方式,家长怎么会舍得把这个机会白白错过呢?老师告诉我要开始家访,说我家因为来过就不再安排的时候,我和老师开玩笑,来过了也可以再来的啊,只要你们愿意,我随时都欢迎你们的到来呢。家里整齐也罢,凌乱也罢,老师来家访的时候,孩子表现出色也罢,糟糕也罢,家长对孩子宠爱也罢,责备也罢,都是真实的家庭环境,对双方的沟通都是有利的呢。

 

     即兴想到,借题发挥,胡掐乱诌,真是觉得家访重要,才会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