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关于思维导图mindmanager的课题研究(2006年)

(2016-06-16 20:21:55)
标签:

转载

课题名称:思维导图(MINDMANAGER)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最初构想

一、 立论依据●对所要研究的问题的陈述,表象及初步分析。(教育中存在的类似问题,概括地提炼成课题)

自我们接受学校的教育以来,在阅读或学习过程中,为记住学习内容,养成了按顺序做常规笔记的习惯,但传统笔记的弊端主要有:
    1仅仅是线性文字的描述,不能够发挥大脑的右脑的图像记忆功能,不易记忆。
    2、所有的内容分布在不同的章节和页面,而且格式单一,很难查找需要的内容。
    3、缺乏视觉节奏感,容易使人感到疲劳,失去了集中精力的能力,浪费时间。
    4、样式单调,仅仅使用大脑的极少的部分功能,不能有效地刺激大脑。
    5、使人把太多的时间用在了笔记的整理上,不断重复单一的动作,易丧失学习热情。

   那么有助于人们记忆的好的笔记必须具备什么要的条件呢?
    首先它必须是一个开放式资料架构,便于资料的补充和整理。
    第二可以一览全貌的系统形象(鸟瞰全貌),可以拥有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体系。
    第三具有有层次感的组织连结,能够从它所在笔记中的位置判断其重要程度,便于记忆和查找。
    第四可以促使我们进行放射状的关联性思考(发挥联想力,增强记忆)
    第五使用能刺激大脑反应的表现形式,内容包括:
    (1)关键词
    (2) 线  
    (3) 色  
    (4) 图  
    (5) 符  
    (6) 联  
     如果一个笔记能够包括上面提到的所有原素,那么这种笔记对于我们的学习和记忆将起到极其巨大的作用,对于我们大脑潜力的开发将具有不可限量的作用。

英国的托尼·巴赞就发明了一种创新性的笔记方法,叫做“思维导图”。这对传统的笔记方法提出了挑战。思维导图和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完全不同。它看上去就像一个人的神经网络图。巴赞发明的这套方法极大地提高了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它对于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有巨大帮助!通过使用“思维导图”,人们不再被动地去设法去记下讲师的每句话和看一串长长的句子,而是积极地对关键字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并和演讲者积极地对话。

思维导图就是根据人类的思维发散性,由一个中心点,扩充到另外各个分支点上,再用图表连线的方式综合起来的图画。

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就是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让你的左右脑同时运作,将你的思维痕迹在纸上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

“思维导图”把所有的信息都组织在一个树状的结构图上,每一个分支上写着不同的关键词或短语,而图上又充满着色彩和图像,能够同时刺激人的两个半脑,让人爱思考、记忆、分析、触发灵感的同时发挥潜能。

本课题研究旨在将思维导图技术引入历史教学中,望能更快更有效的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促进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并以此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的系统、科学有效。有了高效的课堂学习,才能腾出时间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深入问题探究。

http://s11/middle/45b6b9cdg8d95bcff718a&690&690

 

●查阅有关文献,对课题的进一步探讨。(国家、教育理论或有关研究对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或启发意义)

 

思维导图技术的理论依据

我们从生物显微镜上观察大脑时会发现,我们的大脑神经也是一个由中心向外发散的网状的神经元。而“思维导图”的最初灵感也正是源自于大脑神经元。从某种程度来说,大脑的思维呈现出一种发散性的网状图像。“思维导图”也正是这种大脑思维的真实体现。因此,从表现形式上来看,“思维导图”和大脑本身的思维方式是统一的。是一种利用大脑语言思维的模式,而只有利用大脑自身的语言来思考问题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大脑的联想与创造力。一张“思维导图”就能使你的思维主次分明,逻辑清晰起来,更重要的是不会遗忘思维的每个环节。

“思维导图”还运用了创造性思维理论、回忆功能理论等多种科学理论来“迎合”思维的规律。比如,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它倡导使用不同颜色和线条。颜色和图像能让你的大脑兴奋,颜色能够给你的思维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为你的创造性思维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与此同时,思维导图中和中心图像连接的不仅有主要分支,同时依次有二级分支以及三级分支,层次十分清晰。而由于你的大脑是通过联想来思维的。这些连接起来的分支必然会使你更容易地理解和记住许多东西。“思维导图”的发散性结构和清晰的层次实际上是创造性思维理论和回忆功能理论的一种体现。对比单一、单向的文字性思维,它由于思维比较单调乏味,经常导致大脑思维的中止,而如果用“思维导图”这种大脑自身的语言去思维的话,大脑思维关闭的情况就不会出现。简单地说,“思维导图”让你的思维模式转换成大脑自身的思维方式,这样与大脑进行对话自然就会变得自然和简单了。

思维导图技术后来由最初的笔记方法拓展到笔记、温习、小组、学习、创作、选择、展示、计划等方面

 

今天在英国已经把思维导图作为国民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新加坡、韩国、日本、德国、美国等等许多国家的教育教学机构加入对该课题的研究和探索。名列世界500强的众多公司把思维导图课程作为他们员工进入公司的必修课,其中不乏IBM、微软、惠普、波音等等世界著名的大公司。

中国对思维导图的研究和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这个行列,其中包括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主任黎加厚博士,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的齐伟,上海市上南中学的张国正、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实验室的赵国庆等等已经有众多的教育界的先行者在关注和积极谈讨它的应用。也已经有相关的公司在进行思维导图软件的制作开发和汉化工作,国内的许多的培训机构和公司也在尝试着把思维导图作为培训课。

本人此次课题研究仅限定于本校内二期课改下的历史新教材高一年级领域的应用。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与实施

 

●确立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介绍思维导图技术并进一步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开发应用

探究思维导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课题分解成哪些主要研究内容,

针对每一内容运用什么方法去研究

 

一 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文献研究)

二 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应用研究,实验方法,调查研究)

1如何用思维导图编写教材知识结构

2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3思维导图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研究步骤(要有具体时间表)

 

一 理论研究(2005年11月-12月)

搜集整合有关思维导图技术的资料信息,分析其理论依据。

 

二 宣传介绍(2005年11月-12月)

在学生中间介绍思维导图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与用途。

 

三 实践应用(2006年1月- 6月)

1思维导图与教材知识结构,

2 思维导图与课堂教学设计

以课堂实例分析其应用效果

3 思维导图与学生自主学习

同类班可分组实验, 一组运用思维导图技术复习,另一组自由复习,通过知识检测考量其学习效率。

进行学生调查,了解制作思维导图技术对实际学习的影响与感受。

 

四 整理综合(2006年7月-8月)

撰写研究报告

 

五 结题(2006年9月)

http://s13/middle/45b6b9cdg8d9bcb9442bc&690&690

http://s3/middle/45b6b9cdg8d9c15babc92&690&690


学生反馈(20064月)(整理中)

倪雪峰

画结构图有助于我们对课文更好的理解,清晰的结构图对学习也很有用。

孙华

简洁明了,相比以前更容易清理思路,上课效率就比较高了,但是想参考课本时,资料就比较难找了。

潘华卫

可以做相应的标记,但无须太麻烦。

刘佳卿

思维图简洁明了扼要的列出课文重点,帮助我们理清思路。

但显单调,ppt很好的弥补了这个缺点,图文结合更能调动我们的积极性。

可以多添加实物图及趣闻,,这样比枯燥的文字更能帮助我们理解记忆。

吴静芝

结构图用于个人的知识梳理与复习,固然很好,但用于上课,未免单调。

幻灯片可以内容分块显示,可以引导学生思维的流程,丰富多彩,很容易进入状态。

顾文洁

比较喜欢思维图和幻灯片相结合的形式

沈涛

二者穿插使用对我们很有益处。

黄雪梅

首先非常感谢老师为上课花如此的心血,在不断的改变更新授课的方式。

幻灯片可以清楚详细的把知识呈现出来。

思维图则是言简意赅,而且有一步步地逻辑思维在其中,似乎更容易理解,把握全局。

所以,建议老师以思维图为主,幻灯片为辅,双管齐下,会有更好的效果。

周晓蓉

结构很清晰,一目了然,能够培养我们的理性思维。

姚玲瑜

结构图一目了然,十分清晰,但总觉得先前模式好,先前那种能够顺着书本上的思路层层递进,更易掌握,而且记笔记时也更易在相关内容边加以注释,幻灯片能了解更多的课外资料。

傅祝英杰

思维图可以了解一课的概况,幻灯片可以对一些小的知识点进行补充,使我们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

马超宇

二者结合我认为是明智之举。

思维图能理清思路,起了骨架的作用;而ppt则丰富了课本知识,增加了血肉部分。

但以为ppt应进一步增加对课外的延伸,加强对相关历史的叙述,不要局限于书本课内。

能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此内容,我认为会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促进更多人的思维互动,使一节课获得成功。

王少勋

是非常实用的方法,整理起来比较简单,一目了然,很容易概括了全文,便于记忆,值得推广。

常姣娇

思维图结构明晰,但对我来说,会由于忙于整理抄写思维图而削弱对ppt的关注度,否则我会一直关注于ppt(内容很好看)。

沈同馨

更喜欢原来的方式,先讲再归纳整理更容易接受,现在图示与书本相关,一开始就会知道讲些什么,缺乏新鲜感,此方式更适合于复习。

顾玉春

个人认为,思维图不太好,幻灯片属图文结合型,为枯燥无味的文字更为增添了乐趣。

张闪

思维图好处:思路清晰,易抓要点

幻灯片好处:展示图片

结合使用,效果较好。

吴造展

我觉得幻灯片和知识结构互融的教学模式挺好。

幻灯片中为我们提供一些拓展内容及一些文献、图片,开拓了视野,有利于进一步了解课文;知识结构则给我们一个大体的概念,全面的认识,给与一个清晰的脉络。

但二者间的切换,突然换到另一个界面,有时会打断思路,不太适应。

唐亮亮

思维图直面客观,但较为无趣。

幻灯片生动精彩,能吸引眼球。

严晨宇

对思维图,我认为对一些十分重要,学生思路会混淆的地方应用。(比如书上没有或未明确注明的)。而且应如原来一样与ppt合用,当需要详细说明时可进一步展开。不过思维图结构不能太细,以便凸显重点。而ppt则应多用图片,多用文献使之更生动更有说服力。

有一点我要说的是其实您上的课真的挺不错的,我觉得您在讲课时的动作语调都是挺和谐的。

王伟杰

能否在思维结构图的知识点旁边注上与之相应的一些问题?

刘天艳

我觉得老师用幻灯片等电子技术很有益处,它们能清楚地展现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再加之老师增补的图片,故事,增加了很多趣味性,使学生更有兴趣记住,更深刻的理解。

而且对老师也是一举两得,既节省时间,又拓展知识。很支持老师使用此类信息技术。

陈华

思维图看来清楚,易懂,它是知识的结晶,是需要思考的,所以有价值。但少了娱乐性

幻灯片则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易于吸收,易引起上课的兴趣。但却与主题有点偏远。

二者各有优点,各有短处,适用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效果。

就我个人而言,更喜欢幻灯片,觉得更利于吸收与接纳。

 

 

实践反思(0511—063月)(尚在整理中)

课堂教学中思维图与演示文稿的多媒体技术整合

思维图知识体系系统明确宏观                     山顶览胜

演示文稿  图文并茂 形象生动  材料丰富   微观      山中探宝

做了一番调查

作一份整理

 

编者思维图

利:

1知识体系纲要,一目了然,有利于宏观全局的把握,各主题章节之间的联系

2增强对书本知识的概括,提炼及梳理的能力

3色彩图形有助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4 增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加深印象,基础扎实

 

弊:

1容易受书本知识的制约“书本中心论”

2 知识点太细碎,不利于突出重点

3 程序化,受知识体系的制约,学生的活动安排受限

 

对策:

1以大局为重,突出重点,强干弱枝,即全面又深刻

2以演示文稿创设情景,层层深入,抽丝剥笋,探究问题。

3以思维图来建立体系,层层展开,提纲挈领,把握全局。

4以Powerpoint为经线,以Mindmanager为纬线,形成知识、视野、能力、认识的更立体更丰富的教学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上教师做思维概要图,突出重点,并视野拓展,能力训练,问题探究

课下学生进一步细化思维图,精做一题,谈认识看法,或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探究。

 

Powerpoint进入情景,细细咀嚼,深入理解,探索攀登。知识拓展,山中寻宝  深入学习

Mindmanager终局小结,全局通览,概括主脉,加深印象。自主学习,山顶览胜 全面学习

 

一全局的理解与梳理(全面)

二重点的深入与突破(深刻)

三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技能)

四视野的拓展与交流(拓展)丰富奇妙,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了解广阔的世界

五人文的熏陶与渗透(感悟)

 

目标:一堂课让学生

深入学习,    全面掌握   ,广泛涉猎,    人文熏陶。

局部            比较          丰富         有意义

逻辑            联系          多彩         有价值  有感悟

进山寻宝        山顶览胜      山外世界      山竹风骨

 

教学策略

学习的把手   先前的知识与经验

书本的知识与插图

一以powerpoint为经线,为串烧,引入,串联

引入,创设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  有问题有兴趣去读

二 以mindmanager 为纬线,点播,方法

在节点或疑惑点打开,总结,引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与思考的方法,有方法有能力去读

方便学生对全局知识体系得掌握。

三 以概念图作一全局的总结

 

学生活动

1自由交流

2 复述

3 发问

4 自由发言

 

 

进山寻宝  山顶览胜   山峦风骨   山外世界

微观探究   宏观概要

知识体系   认识深入   眼光锐利  语言严密

 

存在问题

1在书后抄笔记,不利于前页书本的阅读

2忙于抄笔记,没功夫看书

对策

Po werpoint与读书思考相结合

Mindmanager与笔记整理相结合

 

黑板

展示本节课主要的学习任务与目标

问题与目标

 

教学内容

纵向层层深入探根源  本质

横向处处联系寻应用  现实

深入为抓关键

联系为促应用

学以致用

关键点(本质)

应用点(实际)

 

 

 

课堂多媒体整合形式

基本任务+演示文稿+完整结构+学生活动+教师表述=课堂教学的外在基本形式

纵向层层深入探根源(本质)+  横向处处联系寻应用(现实)=课堂教学的内在基本框架

 

进山寻宝  山顶览胜   山峦风骨   山外世界

微观探究   宏观概要

知识体系   认识深入   眼光锐利  语言严密

 

 

逻辑的纵向深入——探究

体系的横向联系——比较

 

意义探寻  贴近生活 贴近人生,贴近学生,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探寻

视野开拓  广泛涉猎,略知一二,激发兴趣,继续探究

能力方法  问题如何产生  思考的视角借助的资源准备的过程与方法  积极参与

书本知识  提供材料 设置问题  展示结构  梳理脉络  学会提炼与概括 学会宏观鸟瞰

开篇引入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引人入胜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