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国清寺

标签:
台州国清寺天台宗隋梅寒山拾得 |
分类: 绿色激情 |
一直想来国清寺,没想到它越来越网红。等我终于有机会来的时候,赶上了它人山人海最热闹的时候。好几个停车场都满了,好在管理还算有序,终于停好了车。国清寺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当阳玉泉寺并称中国寺院四绝,是第五批全国文保,始建于隋598年。

佛宗道源、山水神秀是对国清寺最好的宣传。隋代高僧智者大师在国清寺创立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鉴真东渡时曾朝拜国清寺,日本也把这里认为是其天台宗的祖庭。

远远的就看到国清寺的标志建筑--据今1400多年的隋塔。

六面九级,纤细俊秀,玲珑有致





古色古香的围墙,看着年代感十足。


路旁还有唐代高僧一行禅师之塔,他是有名的天文学家,死后唐玄宗亲书塔碑。

过街亭式建筑名为寒拾亭,是为纪念国清寺唐代高僧寒山和拾得,两人佛法高深,相传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转世。亭前题写“五峰圣界”,亭后题有“万松源处”。

七如来塔就在朝拜的路旁







站在丰干桥上,拍了影壁上书“陏代古刹”,据说这古体的“陏” 是如隋文帝当年为求国运长久所改的写法。

“一行到此水溪流”,是纪念一行禅师千里求师的传说故事。

“双澜回涧”是著名的“天台八景”之一,据说多雨时节会出现一东一西的两支涧水在此会合的胜景。

大门不大,而且东开,寓意“紫气东来”

整个寺院依山就势,层层递高,主轴线上依次有:山门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山门由一座拱门配上两个圆形的窗,确是清代建筑的味道。

云纹三足铜香炉也是清乾隆年间的



“大雄宝殿”是个竖额,彰显了皇家寺院的气派。而殿前的宝鼎是个珍贵物件,是乾隆皇帝送给母亲的寿礼,全国只有两件。上面雕有八吉祥图案:法螺、法轮、宝伞、莲花、宝瓶、金鱼等。于是乎每个人都要摸一摸上面的八宝。大雄宝殿内还有一尊明代的青铜佛像也是宝贝,可惜竟然没有挤进去。

人多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梅花,所以虽然人多,但确是春天里红黄相间的寺院真的是无比雅致。




在大雄宝殿的右侧,就是那棵大名鼎鼎的隋梅了,枝干遒劲,攀爬在屋檐上。相传寺院破毁时,曾经枯死,后来寺院从新修葺,隋梅竟奇迹般的复活了。如此灵气的梅树是由隋代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顶大师亲手所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国内最古老的梅树之一。我们还是来早了,仔细找一找只找到二、三朵花,原来是一株白色的梅花。看过一些视频号,有人一眼看到它时竟然会感动落泪,能够理解,这穿越千年的相遇真的会打动一颗颗柔软的心。









碑亭中排列着三座长方形的石碑:正中为“天台智者大师赞仰颂碑”,碑文赞颂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右侧为“行满座主赠别最澄大师诗碑”,左边是“最澄大师天台得法灵迹碑”。

当年日本高僧最澄远渡重洋来此求法,将天台宗传至东瀛,碑刻记录了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千年佳话。





“重岩中,足清风,扇不摇,凉气通,明月照,白云笼,独自坐,一老翁”。

“云山叠叠连天碧,路僻林深无客游。远望孤蟾明皎皎,近闻群鸟语啾啾。老夫独坐栖青嶂,少室闲居任白头。可叹往年与今日,无心还似水东流。”两首都是寒山的诗,苏州著名的寒山寺,就来自于天台的寒山。

三贤殿内供奉的是唐代国清寺高僧丰干、寒山、拾得的金身法相。寒山与拾得在国清寺里出家,丰干是他们的老师,清雍正1733年,雍正皇帝重修国清寺,敕封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因此寒山、拾得也成为人们崇拜的财神和喜神。


清代国清寺大塔千佛砖


这尊宋代的普贤菩萨造像,双手环抱于小腿,盘坐在大象之上,姿态放松,怡然自得,很精彩!

北魏石刻西方三圣座,和响堂山见到的类似。

唐代石刻西方三圣

唐代石刻佛像

明代的铜文殊菩萨像

竟然还有恐龙蛋的化石


佛宗道源、山水神秀是对国清寺最好的宣传。隋代高僧智者大师在国清寺创立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鉴真东渡时曾朝拜国清寺,日本也把这里认为是其天台宗的祖庭。

远远的就看到国清寺的标志建筑--据今1400多年的隋塔。

六面九级,纤细俊秀,玲珑有致





古色古香的围墙,看着年代感十足。


路旁还有唐代高僧一行禅师之塔,他是有名的天文学家,死后唐玄宗亲书塔碑。

过街亭式建筑名为寒拾亭,是为纪念国清寺唐代高僧寒山和拾得,两人佛法高深,相传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转世。亭前题写“五峰圣界”,亭后题有“万松源处”。

七如来塔就在朝拜的路旁







站在丰干桥上,拍了影壁上书“陏代古刹”,据说这古体的“陏” 是如隋文帝当年为求国运长久所改的写法。

“一行到此水溪流”,是纪念一行禅师千里求师的传说故事。

“双澜回涧”是著名的“天台八景”之一,据说多雨时节会出现一东一西的两支涧水在此会合的胜景。

大门不大,而且东开,寓意“紫气东来”

整个寺院依山就势,层层递高,主轴线上依次有:山门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山门由一座拱门配上两个圆形的窗,确是清代建筑的味道。

云纹三足铜香炉也是清乾隆年间的



“大雄宝殿”是个竖额,彰显了皇家寺院的气派。而殿前的宝鼎是个珍贵物件,是乾隆皇帝送给母亲的寿礼,全国只有两件。上面雕有八吉祥图案:法螺、法轮、宝伞、莲花、宝瓶、金鱼等。于是乎每个人都要摸一摸上面的八宝。大雄宝殿内还有一尊明代的青铜佛像也是宝贝,可惜竟然没有挤进去。

人多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梅花,所以虽然人多,但确是春天里红黄相间的寺院真的是无比雅致。




在大雄宝殿的右侧,就是那棵大名鼎鼎的隋梅了,枝干遒劲,攀爬在屋檐上。相传寺院破毁时,曾经枯死,后来寺院从新修葺,隋梅竟奇迹般的复活了。如此灵气的梅树是由隋代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顶大师亲手所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国内最古老的梅树之一。我们还是来早了,仔细找一找只找到二、三朵花,原来是一株白色的梅花。看过一些视频号,有人一眼看到它时竟然会感动落泪,能够理解,这穿越千年的相遇真的会打动一颗颗柔软的心。









碑亭中排列着三座长方形的石碑:正中为“天台智者大师赞仰颂碑”,碑文赞颂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右侧为“行满座主赠别最澄大师诗碑”,左边是“最澄大师天台得法灵迹碑”。

当年日本高僧最澄远渡重洋来此求法,将天台宗传至东瀛,碑刻记录了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千年佳话。





“重岩中,足清风,扇不摇,凉气通,明月照,白云笼,独自坐,一老翁”。

“云山叠叠连天碧,路僻林深无客游。远望孤蟾明皎皎,近闻群鸟语啾啾。老夫独坐栖青嶂,少室闲居任白头。可叹往年与今日,无心还似水东流。”两首都是寒山的诗,苏州著名的寒山寺,就来自于天台的寒山。

三贤殿内供奉的是唐代国清寺高僧丰干、寒山、拾得的金身法相。寒山与拾得在国清寺里出家,丰干是他们的老师,清雍正1733年,雍正皇帝重修国清寺,敕封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因此寒山、拾得也成为人们崇拜的财神和喜神。



清代国清寺大塔千佛砖


这尊宋代的普贤菩萨造像,双手环抱于小腿,盘坐在大象之上,姿态放松,怡然自得,很精彩!

北魏石刻西方三圣座,和响堂山见到的类似。

唐代石刻西方三圣

唐代石刻佛像

明代的铜文殊菩萨像

竟然还有恐龙蛋的化石

后一篇:绍兴沈园